重生美利坚之帝国崛起

重生美利坚之帝国崛起 > 147章

147章

    和常凯申的沟通还是很顺畅的,毕竟亨利已经给予了他大量的支持,而很多东西,也并不是亨利或者背后的美国政府就可以轻易做的事情,不干涉华夏的heng an更迭,还是现在美国政界的主流思想。除非常凯申真的领导北伐军统一了华夏,哪怕是名义上的也行,那是美国政府才可以用政府的名义,开始进行两国之间的谈判,而不是现在这样隐蔽的私人承诺。

    最重要的是,要给常凯申一个美国对华政策的持续性表示,也就是美国政府会一直支持他,比如统一华夏,为此,亨利可以给他提供很多常凯申需要的帮助,其中很明显的就是军火和资金。

    而对于常凯申来说,其实最需要的也就是这两项,只要军火不缺,北伐军就无虞战斗力的问题,只要资金不缺,就可以解决很多用军队、用武力无法解决或者不好解决的事情。

    现在,虽然不能得到更多的建设兵工厂等自主生产能力的承诺,但只要目前军火不缺,这一切就都可以往后放一放,还是有时间去解决的——汉阳兵工厂不是到手了吗?而且,金陵兵工厂也距离到手不远了。

    随着孙馨远出兵江西的消息传来{陈仪可是常凯申的老乡,汤司令的老师,和常凯申交情很深的,他可是孙馨远的五省联军里最大的内奸哦},国民革命军就必须解决江西问题,然后占领江浙和上海,打掉孙馨远的财赋来源,才能以最小的代价,迫使孙馨远战败。

    也只有全取长江,兵临淮河,才能稳定革命军在南方的统治,所以说稳定湖南局势,可以说是北伐的第一步,那么攻克武汉就是第二步,接下来的江西战场就是第三步,而这第三步实际上是包括了江浙沪三地的!可谓是江西得手,则江浙即可到手!

    这一次,兵进江西的是常凯申的第一军嫡系。前边的历次战斗、战役,都是第四军和第七军在出彩,说实话,第一军的将士是心里很不服气的:我们是第一军!第一军啊,就是所有部队里最强的部队,才会是第一军!

    9月1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正式挺进南昌。

    而八月19日,北伐军围攻武昌的时候,以李任潮和朱益之两人的第二军和第三军为主力,就已经开始了对赣南的进军,期间,赖世煌领导的赣军第一师也加入了国民革命军。

    要说赖世煌,其人也是民党老人,不过就是有时候会见小利而忘大义,曾经隶属于孙逸仙的护法军政府,然后在北伐前和陈炯明的战斗中被逐出广东,依附了北洋系的方本仁。不过方本仁本就与孙逸仙志同道合,很佩服孙逸仙为国请命、不惜一切的精神,常与广东革命政府进行配合,比如第二次东征时,方本仁还主动出兵帮助压制陈炯明部。

    所以赖世煌依附了方本仁,不啻再次回到了革命阵营,所以,李任潮的军队一到,赖世煌就在方本仁麾下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了。

    虽然由赣军第一师扩充来的第十四军实力最弱,但是起了一个千金市马骨的作用,再加上兵力、火力全都远超赣军的第二军、第三军,赣南的直系军队纷纷倒戈,北伐军先占领了赣州,在赣南立住脚后,迅速向吉安方向发展,八月中旬,朱益之指挥第二、三两军占领萍乡和宜春,之后,开始分兵进攻樟树和高安。

    程颂云则指挥第六军和第一军第一师进攻赣西北,9月三日,第一师已经攻克瑞昌,威胁孙馨远的司令部的所在地九江。这是与原时空最大的不同。原时空,第一师是随第六军进攻的南昌,没有进攻九江的原因,是因为有英舰威胁北伐军不要进攻九江,但现在长江流域已经是公认的美英势力范围了,有美国政府的牵制和保证,这个时空英国没有威胁北伐军的举动,所以,第一师可以放心地进攻九江,而无虞有外国势力的干涉。

    同样因为如此,美英政府的这一举动,让江浙的商人和买办们看到了heng an变更的可能——美国和英国不再支持孙馨远,那么不抛弃他,还等什么时候呢?现在断了孙馨远的军火和资金,就是未来给新政府的投名状啊。

    虽然南昌还是在孙馨远的督战下,让北伐军两进两出,但毕竟孙馨远颓势以显,他手下的大将们也开始各找退路了。最先发难的还是陈仪,浙军第一师师长、第十九军兼任军长,起义后,被改编为第十九路军军长。

    陈仪是浙江绍兴本地人,老家与常凯申的老家奉化距离不远,更是与常凯申是在日本时期的同学,两人情谊很深,配合起常凯申简直不需要电报联系,就可以主动做事。就在第一师攻克瑞昌之后,陈仪就在杭州宣布了易帜!

    陈仪的易帜对于孙馨远来说,简直就是致命一击,再加上美英两国宣布封锁长江。这样一来,不仅切断了浙江通往江西的补给线,而且给江浙一带的商人以及政府官员开了一个头,谁还不知道没有了财赋来源的孙馨远,就是一条被关进笼子里的老虎啊,况且北伐军已经兵临九江,孙馨远手下的军心一散,留给他的只有投降或者逃走。

    不过,有美国和英国的军舰在封锁长江,逃是都逃不了的,就剩投降一条路了。

    孙馨远一看大势已去,也很果断,虽然他的主力尽在江西,但长江以北的苏北还有一部分为渡江的部队,完全有机会东山再起,于是立刻通电下野,只带着自己的卫队,匆匆渡江而去。没了军队的孙馨远再在渡过长江,倒是没有遭到美英军舰的拦截。很明显,美英两国一定和国民政府达成了一定的条件——他孙馨远被出卖了!

    不过虽然如此,但是驻守上海的毕庶澄还在坚守上海,没有投降,因为他并不属于孙馨远的下属,而是当年占领上海,威胁浙江的狗肉将军张宗昌的部下,孙馨远投降或者下野都和他没有关系。

    此时的常凯申并不愿意攻打上海,因为上海是华夏最发达的城市,也是金融中心,兵火一起,遭殃的肯定是那些会支持常凯申的有钱人,打烂了上海,对他们不利,那么就会对老常离心,所以,常凯申给北伐军的命令是绕开上海不打,而是劝降毕庶澄,拿到一个完整的上海。

    毕庶澄也不是一个傻瓜,虽然有易帜的想法,但要是想让他轻易放弃对其有恩的张宗昌那也是有困难的,常凯申的工作还需要继续做下去。

    不过逃过长江的孙馨远可是不想就这么算了,尤其是对首先易帜的陈仪,更是恨之入骨,于是就要依旧盘踞在金陵的皖军总司令陈调元设计将陈仪绑到金陵,准备审判qiang毙了他,用来杀鸡儆猴。

    陈仪和陈调元平日都在孙馨远麾下做事,还是有些交情的,当听说陈调元想请他为其说和易帜的事情,也不疑有他,马上就自投罗网,跑到金陵当说客去了。

    等到了金陵,陈调元的脸可就变了,立刻把陈仪五花大绑,押进了金陵都督府的大牢。虽说,动作很粗鲁,但是陈仪并没有害怕,倒不是陈仪不怕死,而是他觉得如果陈调元用别的借口,骗他自投罗网,那么qiang毙了他陈仪的概率很高,但是用易帜的招数,哼哼,那么就可以肯定陈调元心里这么想过了!

    不过陈仪没见到陈调元的时候,先见到了另一位民国的著名军事家——蒋百里蒋方震。

    蒋百里,名方震,字百里,但是由于民国时代人们更喜欢称呼对方的字,而不是名,所以百里这个字更为人们所熟知。尤其是蒋方震和蔡锷、张孝淮三人都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高材生。后世牵强附会,说蒋方震三人毕业时,日本天皇给前几名成绩优秀者授刀,结果第一名是蒋方震,华夏人;第二名是蔡锷,也是华夏人;第三名张孝淮,还是华夏人。

    可是天皇一看,我大日本皇军就没有一个比华夏人学习还好的吗?于是就把排在张孝淮后边的日本军官毕业生提到了第三名,而把张孝淮挪到了第四名。

    这当然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实际上,蒋方震是1904年入学,而蔡锷是1904年毕业,两人不是一期。至于天皇授刀,就更是无稽之谈了。因为,在日本陆士学习的外国学生根本就不存在毕业一说,都是旁听生!而且,天皇所谓的授刀奖励,也不是针对前三名毕业生的,而是前六名,所以,日本才有了一个所谓的”军刀组“的说法,三个人能撑得起”组“这个词吗?

    不过蒋方震在陆士的学习成绩肯定是非常出色,压过同期的日本学生兵,估计也不是什么问题。而且,后来回国后的蒋方震从来没有把日本人的军事放在眼里,认为其水平不高——当然,蒋方震指的是日本的军事战略水平,而不是其作战水平。

    从日本毕业或者说结业后,蒋方震再次留学德国,因为日军的编制和步兵操典,学得是德国陆军。他要亲眼看看德队到底和日本有何不同。从此就奠定了蒋方震民事家的基础。

    蒋方震为什么能去看陈仪呢?因为自从1925年他从吴子玉那里辞去了直军总参谋长的职务,就来到了金陵,担任了孙馨远的军事顾问,实际上就是那点儿钱,让孙馨远养着。

    看陈仪,也是蒋方震看出来孙馨远这一败就再无回天之力了,而陈调元一直对自己恭敬有加,再一个陈调元曾经担任过陆军军事学堂的队长,而蒋方震是保定军官学校的校长,严格说起来,陈调元也属于是蒋方震的属下。

    以蒋方震的战略眼光,那里看不出来北伐军占据了华夏的大势,再有美英军队变相的扶植,现在的北洋政府如果还是袁大光头在世,估计还能顶住北伐军的进攻——团结嘛,而如今的曹锟或者张雨亭,还是算了吧。所以,蒋方震也有心劝陈调元易帜。

    至于说,将陈仪关进大牢,记住了那是陈调元的都督府大牢,不是金陵监狱!可见,陈调元做样子的可能性更高一些,给孙馨远和吴子玉以及张雨亭看的。

    蒋方震和陈仪的交谈很简单,主要是问一问陈仪有没有把握,毕竟常凯申也是对金陵为而不攻,和上海是同一个道理,所以,北伐军想招降或者说改编陈调元的部队的可能性还是非常高的。

    蒋方震没有猜错,其实常凯申早就派人和陈调元接触了,不过,就和毕庶澄一样,陈调元也在犹豫当中。与毕庶澄不同,毕庶澄守着上海滩,常凯申的国民革命军有些投鼠忌器,但金陵也就一个旧皇宫和夫子庙之类的,还能忌讳一下,其他的,常凯申可是真不怕砸烂的。

    再说,北伐军的势如破竹,早已让陈调元心里打鼓了。而今天陈仪的到来,有些正中下怀的感觉,不是常凯申没有诚意,而是第一波派过来的肯定不是常凯申身边地位高的人,所以陈仪的到来就是一个最好的保证,、。

    一个陈仪是常凯申的老乡,华夏乡党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也是自古至今的规则之一;第二,陈仪是常凯申的同学,四大铁占了两个;第三,陈仪的地位足够高,虽然他没什么军事才能,为人也比较天真,但毕竟是第十九军的军长,担任过浙江省高官的职务,有陈仪做担保,陈调元在投向国民政府,就稳妥的多了。

    等蒋方震从陈仪那里回来,和陈调元一说,陈仪愿意做担保人,陈调元的顾虑一下子就没有了。接下来,就是把陈仪从大牢里请出来,一起喝酒聊天,就像下午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

    第二天一早,陈仪就晃晃悠悠地出了城,去围困金陵的第一军第一师找常凯申去了。而陈调元也把他麾下的皖军的连以上的军官,都叫到了都督府,准备易帜了。

    这个时代的北洋军,还具有很多封建时代的特色,那就是人身依附的问题。下级军官如果不是从别的系统调来,而是老长官一级一级提拔的,都有点私军的味道,老长官升官,他们跟着,老长官倒霉,=他们也一样吃瓜落,一损俱损,是一荣俱荣。

    所以陈调元的决定就是他们的决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