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平凡生活

重生之平凡生活 > 第二十八章 过年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十八章 过年前的准备工作

    腊月二十三这天,谷爹连着要做两锅豆腐,一锅自家留着吃,一锅要送给城里姨姨。

    给谷秀莉姨姨的豆腐打算一半冻成冻豆腐一半鲜豆腐;自家留的那锅豆腐估计着压上十来块豆腐的豆腐干,搁硬pia子(盖帘)上晾到半干后用酱油腌上,正月里凉拌绿豆芽的时候切成丝和进去。呀,想想就好吃。某吃货回味中……

    谷爹做豆腐去了,家里的女孩子们拣豆芽,这也是谷秀莉的殷切期盼的事啊,这年头大冬天顿顿都吃秋天晒的干菜,凉拌黑豆芽绿豆芽可是很新鲜美味的。

    乡下人过年必得生豆芽,谷妈年年得生二斤豆子的绿豆芽,二升黑豆芽。虽然孩子们都喜欢吃绿豆芽,但生绿豆芽用的小醋淋子只能放二斤豆子的豆芽,所以年年也就生那么多绿豆的豆芽了。

    醋淋子是一种陶缸,与水瓮的材质相同,侧面与底内部齐平处有个小圆孔,绿豆出芽后入缸,用棉花塞住小孔,每天一早一晚浇入水,等浸泡一会儿后拔开棉球漏出水,这就是淘绿豆芽。淘好的绿豆芽控干水塞住小孔,上边盖上干净棉布四周塞好压上重石后,再用棉衣什么的盖好了,免得生出的豆芽发老,而且着过风的豆芽有个淡雪青色的脖子,焯水后颜色发暗,使豆芽看着不白嫩。

    绿豆芽一般十四天左右就生好出缸了,需要的时间长不说还得干净。生绿豆芽最忌油腻,倘若带进荤腥,一缸豆芽就全粘烂呈褐色了。而且每次淋过水后得控干净水,不然底部的也会泡烂。温度也得适当:温度高了烂豆芽,温度低了长不快。

    与绿豆芽不同,黑豆芽淘的时候必得倒出来淘,水宽点,用手虚虚得揉,这样就能把豆芽尾巴揉断了,不然尾巴能长寸半长,吃起来影响口感不说,看着也不好——黄黄的豆瓣白嫩的豆芽,后头却拖个长长的黑尾巴。

    黑豆芽的生成需要的时间较短,有五六天就可以拣皮了。

    今天要拣皮的是黑豆芽,绿豆芽还没长成,谷妈说得腊月二十六七才能出缸。

    谷二姐把黑豆芽用木簸箕(去皮的柳枝编成的)簸去大部分的豆芽皮和豆芽尾巴,簸不净的放到斗盆里,谷三谷四姐妹两在斗盆上边搁个木头锅盖,把黑豆芽放到锅盖上由谷三谷四姐妹两拣去豆芽皮。

    从前谷秀莉就喜欢拣豆芽,左右两手齐开弓,每次都要和三姐比赛,或许这是她唯一能胜过三姐的吧。现在嘛,也要比赛,不然她怕三姐偷懒,嘻嘻……

    拣好的豆芽淘一遍水后焯熟,放到凉水里降温后捞到小陶缸里,搁到堂屋用凉水泡上,能吃到正月十五。

    二十四这天谷秀莉家烙小米面黄儿,其实就是小米面软煎饼吧。这年头家里条件好了,大都用小米面或糜(mi)子米面做黄儿,据谷妈说以前是用玉茭子面的。不过前世的谷二姐用白面加玉米面烙出的黄儿可是比小米面黄儿都好吃的。

    头晚调的三大斗盆稀米面糊糊早起的时候就发好了,早饭后化些碱水加进去一一搅匀了。

    今天烙黄儿的主要操作人是二姐和谷秀莉,谷秀莉依旧是烧火丫头。只是用谷妈的话说就是今天可得个好烧火的,于是只有谷秀莉光荣的上岗了。

    至于谷妈,打破每年自家孩子的新衣服大年三十晚上到初一早上才有空轧的记录,在等洗好的被里被面干了的这段时间轧自家孩子的衣服去了。

    铁鏊(ao)子上火烧热,用半截去了根部粗头儿的黄萝卜,在油碗里沾一下后,往铁鏊子上抹油,从中心开始一圈圈的往外划圈。用三寸口径的黄铜勺子舀上一勺子半米面糊糊倒在铁鏊子上,因鏊子中间稍稍鼓起了肚儿,所以面糊糊倒上去就自然的往外流,不用人摊。盖上烙黄儿专用的红瓦盒盖子,(那盖子像个小盆似的,只是底部有个小洞,里面的绳头打上结,操作的时候揪着红瓦盒盖外边的双环头绳子,)小火烙一会儿黄儿就熟了。

    烙好的黄儿中间比外边稍厚,喧喧软软的,中间有许多小孔。因为只烙一面,所以上面呈金黄色,挨着鏊子的那面则烙成了焦红色。用铁匙(当地人对锅铲的俗称)在中间切个“十”字分成四块后对折叠在一起后铲到盆里,一张黄儿就烙成功了。

    第一张黄儿烙出来,众人你一块儿我一块儿就尝完了。吃着碱大或正好的话继续烙,碱小了发酸的话就得再加点碱水。不过时间长了会“走碱”,所以等烙下盆面糊的时候会再次加碱的。

    黄儿全部烙出来后晾凉了,或是放到小瓮里扣上斗盆搁到院里,或是像谷妈那样搁到笸箩里苫上笼布盖上硬盖帘放在不生火的闲房里冻上,正月里一早一晚熬小米粥的时候馏上,再凉拌个黑豆芽绿豆芽或山蛋丝,这就是庄户人家正月的好饭食。

    这年月人们的习惯是正月里吃现成饭,等过了正月十五才做新鲜主食。据说往前几年,好人家吃黄儿吃到正月十五,穷点的吃到初五初八初十的不等。吃完这些黄儿就继续啃窝头去吧。

    为省时间炕黄儿这天中午凉拌土豆丝就黄儿,就这样三盆面糊到天快黑的时候才烙完。

    今年谷爸磨了三十斤小米面儿,谷妈的计划是一部分小米面烙些黄儿,一部分炸三道子。晚上谷妈发了半盆面肥,等明天早起和面中午炸三道子。

    腊月二十五吃过早饭,刘姑姑拿来裁好的红纸请谷哥帮着写对联,谷秀莉这才想起自家老哥会写毛笔字啊!书法可是大多数重生女必学的高雅艺术之一啊!自己怎么就忘了呢?就学它了!

    谷秀莉一拍大腿,吓得正取墨条的谷哥手一抖,好悬没把手里的墨条丢出去。

    看着老哥责怪的眼神,谷秀莉赶紧说:“哥哥,你也教我写毛笔字哇!我也想学毛笔字!我一定要写好毛笔字!”再拍大腿表决心。其实想想自己小时候学校也是让写仿(描红)的,每天规定写几篇,哪个字写的较好老师在那个字旁用红毛笔画个小圈,不过划圈的字是极少的。

    谷哥听妹妹这么说,皱了皱眉说:“毛笔字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学好的。”

    “那就慢慢来呗!只要功夫深,铁棒磨绣针。只要我耐心学下去,写出来能看过眼就成,咱也不指望成个书法大家。”不至于一丁点的才艺也没有就行啦,在需要的时候能装13就成,嘿嘿。

    不过还是要努力学书法,学好了不就可以卖对联赚钱了?努力吧为了钱啦啦啦……

    可惜家里就一只能写的笔,倒是还有秃笔一只。想起她妈的那句“是匠不是匠得个好作仗(工具)”,就歇了心思,等毛笔闲了再学不迟。

    中午炸三道子和馓子。

    三道子是由米面和黄米面、玉米面三种面合起来做成的。大概三道子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发好的面团调好碱揉匀了擀成筷子薄厚的片,切成手指大小的一字条,油烧滚了下锅炸成金红色就好。

    三道子吃着松软可口,是这个年代顶好的美食。不过往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做三道子的时候就用白面、玉米面和黄米面做,讲究的人家用鸡蛋牛奶和面,那就更好吃了。

    馓子是用鸡蛋和白面做的,一小碗白面加五个鸡蛋,和面的时候加点小苏打。面和好了醒一段时间后揉匀擀成薄片,切成一扎长三指宽的条,对折后不出头切四五刀,入锅炸的时候展开稍稍抻一下,左上右下对角折一下入锅炸熟。炸好的馓子色泽金黄,吃起来酥酥脆脆得,而且极耐存放。

    只是谷妈才炸了两碗面的馓子,就因为东西少,所以和三道子一起炸,三道子管饱,馓子嘛,一人分上两个就成。剩下的等有客人的时候才端上来待客用。

    再有就是谷妈觉得过了十五大儿子就开学到学校饿肚子去了,俺娃可怜(nian)的,兄弟妹妹们在家吃好吃赖能吃饱,就他一个饿民。到开学时给孩子拿点馓子顶顶饥。

    二十六这天压粉条,放假时谷妈压的二升粉面(淀粉)的粉条已经吃得没剩多少了,今天再压上三几升粉面。

    村里的妇女们多半会压粉条,谷妈也是。而且她们称量的工具不同,用碗、升子各不一样。

    谷妈一般是用手指稍稍弯曲成钵状瓦(盛)一下干粉面,这么盛一下打成的粉芡可以和一碗粉面。谷妈一共瓦了五下,看来是一次要和五碗粉面,约五斤左右。加少许温水溶开搅匀后,再加五大半碗开锅的滚水打成粉芡,把头天就拿回家的粉面瓦上五碗,同时放五小酒盅(三钱大的酒盅,每盅约七八克)白矾,和起来揉匀了就可以压粉条了。只是整个过程必须迅速完成,凉了就和不起来。所以谷妈被烫得“嘶嘶”得直吸气。

    和起的粉面团切成一块块的,揉成胳膊腕粗细的长条剂子,放到木制的饸饹床子里,直接压进要开不开的水锅里。刚压进去的粉条一下就沉底了,灶膛一加火就飘了起来,这就熟了可以捞了。捞出来换上三四次水降温后一把一把的把(捞)到硬盖帘上放到院子冻实后,再一把把的摞到笸箩里随吃随取。

    谷妈和面揉剂子外带总指挥,该加火了、该捞了、该添水换水了、该把了;谷二姐啥忙做啥,揉剂子、添水、捞,谷哥专职管压;谷秀莉能做的还是拉风箱烧火。

    一家子忙忙活活的,谷妈感叹:“咱家人无能死了,人家办红白事儿(办喜事)时候那么多粉条子咋压出来的呀,咱这不到四升粉面就全家人忙乎……”

    做完粉条用过的水用来泡海带洗海带正正好不浪费呀,不然那么多清凌凌热乎乎的水,倒了可惜了了(liao)的,大冬天担水可不容易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