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从落草为寇开始

穿越三国,从落草为寇开始 > 第228章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第228章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虽然这个时代的治铁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民间依然是稀缺物。

    铁的坚韧,可以用来锻造兵器,故而在军用方面,铁就消耗了一大半。剩下的,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使用。

    在民间,仍然是以铜为主。

    比如民间用来煮饭的“釜”,就是铜或者陶瓷做的,“鼎”通常也是铜鼎。

    现在摆在李奇面前的问题是,铜和铁的匮乏。

    李奇想到的办法就是,用蜀锦或茶叶去回收废铜烂铁。

    这个“灵感”来自于“旧手机、烂手机换盆盆”的反向操作。

    蜀锦或茶叶在其他州郡是稀缺物,但是在益州境内不是。甚至因为南中、蜀郡过多的种植茶叶,而茶叶在战乱年代的民间又是奢侈品,使得库存日益增多,保存不便。总管茶业的益州官员甚至寻思着要不要降价促销一些。

    现在不用了,因为李奇认为,用这些库存去换取民间百姓家里已经不能使用的烂锅废鼎,既环保,又实惠。

    不过这个兑换的比例,应该区别对待。

    比如荆、益二州的回收价格可以设置低一点,而针对其他州郡,比如扬州、交州甚至河北一带的回收价格,可以提高一些。

    这主要是考虑到运输成本和中间商利润,你得让人家有钱赚,人家才会尽心尽力的帮你办事啊。

    虽然从远地方回收的废铜烂铁价格偏高,使这笔生意看起来并不怎么划算,但是铜、铁作为战略资源,却能够有效遏制敌对势力范围的铜、铁存量。

    李奇只负责提供想法,不提供具体操作指南,他甚至建议诸葛亮也不要费心思去想具体的方案,只需要把对的事情交给对的人去完成就行了。

    李奇的“商务顾问”王黎自占城受伤之后,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这些事情便交到了王黎的儿子王雷的手上。

    具体的执行价格和操作方案,皆由王雷自己拟定。

    比如王雷就提出,老百姓更能接受的还是粮食和钱币,对绫罗绸缎和茶叶这些奢侈品不太感兴趣。所以,蜀锦茶叶最终会落在中间商的口袋里,中间商用粮食或钱币向老百姓进行收购,然后再将蜀锦茶叶变卖,赚取差价。

    于是,首先从荆、益二州的大街小巷开始,便出现了“烂锅烂盆,废鼎废釜换蜀锦茶叶咯”的吆喝声。

    慢慢的,这句吆喝台词流传到了凉州、扬州、交州,继而响彻中原大地。

    更有不良商家,为了扩大经营,用肉包子去换人家的铜釜。尤其是有的熊孩子为了吃一口肉包子,趁着大人不在家的时候,直接将釜砸了当废铜换,气得大人回家后将熊孩子吊起来打。

    这不,江陵就闹了一出喜剧:

    当时任絮和孙尚香在街上闲逛,正好见到有户人家将自己的孩子吊在树上用柳条抽打。

    任絮乃是仁善之辈,哪里见得孩子受这种委屈啊,连忙上前阻止。

    对方家长流眼抹泪的说道:“夫人有所不知,家里就这么一个铜釜,都给这娃给祸祸了。”

    任絮让侍卫去集市上买了一口釜送给这户人家,并埋怨道:“肉包子换废铜烂铁,也不知道是谁出的这馊主意。”

    这种事情发生在别人家是故事,发生在自己家就是事故了。

    很多小孩因为被父母打怕了,再也不敢偷家里的釜了。

    可是这样,大家在外面玩儿饿了,就没有肉包子吃了呀!

    年仅四岁,却身为女中豪杰的李照在大家需要的时候果断站了出来:“大家不用担心,明天砸我家的。”

    年龄稍长一点的小伙伴劝道:“你这样不好吧?不怕夫人打你?”

    李照道:“就算被打,也不能看着大家饿肚子呀!”

    于是,署衙的大厨促不及防,临到午时了才发现没有做饭的釜——连备用的都没了,害得全府人都饿了肚子。

    任絮气得一把将李照揪到跟前,想要动手,又于心不忍。

    孙尚香道:“该打!不过我建议姐姐把她拎到街上去打,让别的孩子都看看,我们家照儿为了让大家吃顿肉包子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于是,在江陵郡未成年群体中,李照声名雀起,人心咸服。

    这些事情,李奇自然是不知道的,他正忙着跟曹操打仗呢。

    却说李奇军在与曹军斗阵获胜之后,司马懿终于找到了破阵之法,于是再次约战于郊野。

    曹操勒马出阵,问李奇道:“汝敢布阵否?”

    李奇道:“有何不敢?我们的阵法变幻莫测,你千万别以为自己就看透了。”

    司马懿在旁边暗自冷笑,对即将上前破阵的徐晃说道:“徐将军放心,阵法内所有的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寻的,等会儿徐将军见我令旗行事即可。”

    少时,诸葛亮布好了八阵图,徐晃率一队兵马冲杀过来,司马懿又登上高架台,挥旗为令。

    李奇二话不说,将令旗朝着曹军方向一指,先是连弩队凑到了前面,一阵扫射之后,两翼羌骑齐齐奔出。

    徐晃懵了个逼,说好的斗阵呢?

    曹军这边正等着看徐晃如何破阵呢,益州兵与羌骑兵突然就冲杀了过来,促不及防啊!

    曹操骂道:“李奇小儿,不讲武德!偷袭我这个五十多岁的老头。”

    李奇道:“我都跟你说了,我们的阵法变幻莫测,连弩队和两翼骑兵也是阵法的一部份好吧!”

    高架上的司马懿看着羌骑兵冲了过来,心里慌得一匹,赶紧哆嗦着扶着架栏往下撤。

    大军掩杀之后,曹军不敌而退。

    李奇鸣金收兵,不去追赶。

    曹操与李奇正面对敌,两番不能取胜,心中抑郁。

    荀攸道:“我军可退守郿坞,作持久战。今李奇虽然平定凉州,但是人心未服,民间生产又受到战乱的波及,征不到太多的粮食,而蜀道运粮又极其困难,不出三个月,李奇必然因粮尽而退兵,到时候我们趁胜追之,可大破其兵也。”

    荀攸提到的郿坞,位于长安以西二百五十里处,是董卓在迁都至长安后,役民夫二十五万人筑之,其城郭高下厚薄几乎跟长安城一样,粮仓还屯积了近三十年的粮食。

    只是董卓还没有来得及消受,就因为跟吕布抢女人而一命呜呼了,却使郿坞成为了一座城坚粮足的西线防御重地。

    曹操听从了荀攸的建议,率军后退,屯兵于郿坞。

    李奇知道曹操退兵数十里至郿坞,也不愿意将营寨继续逼近。

    因为现在扎营的位置距离陈仓要塞还比较近,如果有什么状况,分分钟可以退守陈仓,用诸葛亮这段时间在陈仓做的防御工事来抵御敌军;

    若是跟着曹操向东面移动,一旦有状况,想要退回陈仓就比较远了,如果让曹操派奇兵将陈仓拿下,那自己更是死无葬身之地。

    另一方面,李奇也是考虑到粮草的运输问题。

    长期将大军驻扎于此,粮食消耗很快,运输必然频繁而不便。

    诸葛亮建议道:“陈仓西北的汧县生态良好,四季分明,又有大小河流数十条,可取平原地之种植早稻,作为长久之用。”

    李奇寻思,要取长安,首先要破郿坞。

    但是曹操亲率主力大军在此,郿坞不好破,长安更不好破。

    所以做长久打算是应该的。

    除了在陈仓要塞的后方屯田,李奇还打算将陈仓扩大成一个像郿坞那样的防御重心,并在陈仓要塞的周围修建城塞、箭楼,使之成为益、凉二州的东方门户。

    这一切,只关系到一个字:“钱”。

    于是,李奇继续留张任守安定,使魏延、徐庶前移至陈仓要塞。待时机成熟时,西边兵出陈仓以向长安;南边兵出襄阳以向宛、洛,则中原一带,则大事可定矣。

    月余后,魏延、徐庶已至陈仓要塞,而陈仓周边的防御框架已经设计好了,只等资金到位,便可以动手修建。

    所以,李奇调诸葛亮回益州筹集钱粮,自己也得回荆州筹集钱粮。

    临行之际,魏延问道:“今与曹操相持于陈仓与郿县之间,虽然曹军的人数多于我们,但我们也不一定就打不过他呀,为什么要轻言放弃呢?”

    李奇道:“我向来不打无把握之仗,也不愿意用士卒的性命去堆下一座郿坞。文长在此宜巩固城塞,以坚守为主。”

    其实李奇不想跟曹操在郿坞决战,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不愿意用士卒的性命去强堆,只是其中之一;

    其二,万一强堆不下,自己反而元气大伤,曹操正好一举收凉州,吞益州。这种赌博性质的事,李奇不愿意做。毕竟穿越一次也不容易,得好好珍惜不是么?

    其三,如果现在攻破郿坞乃至长安,意味着天下的局势发生变化。现在刘备、孙权等诸侯都是弱者,大家联合起来对付曹操没问题。可是形势一旦反转,使李奇成为天下最强诸侯,恐怕别人就会联合起来对付他了。这在根基不牢的情况下,通过损兵折将换来表面上的局势反转,恐怕会让李奇反受其祸。

    其四,李奇需要名声来招揽天下豪杰。如果不知道曹操会称王也就罢了,既然知道这一点,为什么不等一等,让曹操先去打破这个汉朝的传统,使曹操成为众矢之的后,自己再称王呢?

    如果侥幸把曹操打得没有信心了,自己怎么办?

    要么真心扶汉,最后落得个功高盖主、拥兵自重的罪名;要么做历史上继董贼、曹贼之后的第三个贼——李贼。

    即便做李贼,现在也已经失去了天时,不可能像曹操那样把持文武百官了。而且李奇的“李权之子”这个身份还比不上曹操,在朝堂上也没有曹操的那种号召力。只会落得李贼这么一个虚名。

    所以李奇给自己谋划的也并不复杂,就是后世朱元璋的九字真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么多理由,李奇只说了一条出来。

    其余的,明白的自然明白,不明白的,听令行事就可以了。

    李奇临行之前,还差人给曹操送了一封信。

    信中大意是:“渔翁打鱼有禁鱼期,猎户打猎也有禁猎期。今天下连年战乱,百姓民不聊生,皆你我之罪也。不如先放下成见,能吵吵的就尽量别动手,使民生得以休养生息,社稷得以恢复。魏公若深以为然,可与吾一起退兵,吾以仁义待人,绝不趁机攻打郿坞。”

    曹操其实也有罢兵之意,他从合淝跟孙权嗨,嗨完了又跑西线长安来跟李奇嗨,他不累的吗?而且这两次正面交锋,曹操都没有占到便宜。进又进不了,退又不敢退,正是进退维谷的时候。

    现在李奇送来这么一封信,其实很符合曹操的心思,可现在的问题是,曹操并不信任李奇。

    他原本就是一个多疑的人,绝对不会傻乎乎的按照李奇的指示说罢兵就罢兵。

    曹操将李奇的信函示与众人,司马懿当时就紧张了。

    司马懿现在可是比曹操还想除掉李奇的存在,他可不像曹操那样去帮你考虑内部损耗的问题,只要能够除掉李奇,曹操有多少损失,他都是不在乎的。

    就在这个时候,程昱谏言道:“李奇狡诈,只恐吾等退兵,他却来袭取郿坞。”

    司马懿赶紧附议道:“就算李奇无诈,他也不过是因为刚刚拿下凉州,人心未稳,更兼运粮困难,难以久持,所以自己产生了退兵之意。魏公应趁此机会破之,不可给其喘息的机会。”

    曹操点了点头,道:“诸位说的皆有道理,孤且再观察他一段时间。若其因粮尽而退兵,孤便一举攻破陈仓要塞,分兵两路,径取益、凉二州。若其粮草充足,再作别论。”

    李奇在陈仓等不来曹操的回音,也不敢擅自撤退,只让诸葛亮先回益州准备钱粮和早稻种子,自己先在陈仓看看情况。

    他现在可想回家了,出来打了这么久的仗,谁还不想老婆孩子热坑头呢?

    也不知道絮絮和香香怎么样了,照照长大了一点没有。

    李奇忽然问身边的庞统道:“曹操这是干什么呢?进又不进,退又不退。”

    庞统道:“估计是想等着我们粮尽之时趁机捞一把,若主公想要曹操退兵,其实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