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从落草为寇开始

穿越三国,从落草为寇开始 > 第276章 世道太复杂

第276章 世道太复杂

    三角形是最稳定的架构。

    只要三方势力还在,那么即便是相对弱小的一方,也有保全自己的机会。而这个时候,排名第二的一方应该千方百计的挽救最弱小的一方,才能够维持自己的安稳。只有最强者,才会乐意去打破这个平稳。

    可惜在原本的历史上,孙权一顿骚操作以及由此引发的刘备的一顿骚操作使得两国被灭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虽然现在的曹操不知道什么荆襄之战、夷陵之战,但是他非常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期盼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类似的情景。

    现在孙权破坏了李奇的家庭,还来偷袭荆州,李奇是可忍孰不可忍,挥师东进貌似并没有什么悬念,曹操焉能不乐见其成?

    李奇与孙权之间,不管谁胜谁负,负的那一方必然危如累卵,胜的那一方也会付出相当的代价,这个时候就是最强大的曹操坐收渔人之利的机会了。

    不过对于李奇与孙权之战,曹操是有一定主观预判的,他认为李奇获胜的机率更大一些,到时候跟李奇一起瓜分江东的可能性也更大。

    所以,曹操现在需要做两件事情:第一是回师南阳郡,将正在宛城与曹仁鏖战的李严部揍回去;第二是屯兵合淝,一旦孙权败绩,便挥师南下,势若破竹的瓜分江东这块蛋糕。到那个时候,就是看谁的嘴快,谁就能分到更多的利益。

    此时此刻的孙权披挂临阵,与于禁对圆。

    孙权内心的潜台词就是:老子干不过李奇,干不过曹操,也干不过张辽,还干不过你于禁吗?

    于禁想的则是,老子在泰山讨伐黄巾军的时候,你孙仲谋还在玩泥巴呢。张辽的手下败将,何足言勇?

    这种想法,并不能说于禁飘。

    曹操曾经评价于禁“武力既弘,计略周备”,“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陈寿也认为于禁“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

    这些都是非常正面的评价,足见于禁的实力非同一般。

    于禁一生的黑点,不过是与关羽交战后投降,但这与于禁的个人实力并没有太大关系。

    先不说被誉为“威震华夏”的关羽有多强悍,即便司马懿、蒋济等人都认为于禁是“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

    所以,面于孙权这样的侯二代以及其在陆地上屡战屡败的客观事实,于禁并不惧怕孙权。

    按照国际惯例,既然两军对圆了,总要先吆喝两句。

    孙权就牛逼了,上来就是一顿人身攻击:“于禁,汝背主苟活之人,有何面目与我对阵?”

    说实话,于禁此时此刻还是感到了一丝羞愧。

    但如果因此而失去斗志,最终被孙权所败,那就更特么令人感到羞愧了。

    于禁使祖郎出战,孙权身边的周泰挺枪而出,直取祖郎。

    只一合,于禁便看出祖郎绝非周泰的对手,忙擂鼓进兵,以五溪蛮兵为前队。

    说到五溪蛮兵,近战能力非常强,但在之前缺乏正规的军事素养,故被李奇所败。后来经过李严、于禁两波领导的整治,保留了他们好勇斗狠的特性的同时,也加强了军纪、团体协作的培养,在逐渐成为荆南一带的主力兵种。

    大部份五溪蛮兵还是跟随沙摩柯麾下效力,桂阳一带的五溪蛮兵占兵力的三分之一,汉军占三分之二。

    当然了,孙权一直苦于江东兵的陆地作战能力较差,也勤加练习,战斗能力有所提升。

    但是江东兵的主要防线还是依托长江,故而水上作战的训练也不能落下。相较之下,人家专心练一门学科的,自然比你分心练两门学科的更加专业。

    两军混杀一阵之后,各自罢兵回营。

    孙权道:“五溪蛮的战斗力远在汉军之上,诸位可有计谋破之?”

    时任裨将军的吕范道:“某有一计,可使荆南的战力顷刻瓦解,取四郡如同探囊取物一般。”

    孙权大喜,问:“子衡计将安出?”

    吕范道:“吴侯可修书一封给交州士燮,令其起兵瓜分荆南,于禁孤军岂能长久乎?”

    孙权道:“可是士燮与李奇乃是忘年之交,关系匪浅,如何肯背李奇而与我们联合?”

    吕范心中嘀咕:你还是李奇的大舅哥呢,还不是为了利益,说背就背。

    不过吕范的嘴上却是说道:“士燮与李奇交好,只是迫于李奇的军事压力而已。今士燮年事已高,其子士徽的能力远不足士燮,士燮难道就不担心他百年之后,李奇仗势窃取他的基业?就算他不担心,我们也可以点出这个问题,让他担心。同时,我们承诺,只要两家结盟,不仅可以瓜分荆南,还可以保证士家永为交州之主。”

    孙权皱着眉头考虑了半天。

    他有些舍不得将荆南这块糕点分一嘴给士燮,可是于禁在桂阳的抵抗非常顽强,自己一时之间吃不下来。

    如果士燮第三者插足,攻打零陵、武陵等地,则荆南的防御体系就可以瓦解了。到时候北拒长江,南联士燮,并不影响自己划江而治的战略规划。

    想到这里,孙权便以吕范为使,出使交州。

    其实这个时候士燮探得荆南会战,也正在与群臣商议。

    就目前的态势来看,李奇很被动。

    虽然李奇在荆南也有防守的力量,但是架不住这次孙权实施的是两路兵马夹攻荆南。

    所以士燮不得不考虑的是,如果孙权取了荆南,如何与孙权相处。又或者孙权如果失败了,自己作为李奇的友邦却袖手旁观,是不是需要个什么说法,以免双方心生芥蒂。如果李奇觉得士燮有兵有粮的却对自己只有威胁,没有帮助,会不会找个机会把交州灭了?

    这些内容成为交州官府需要讨论的话题。

    刘巴道:“听闻李奇已经从长安一带南撤,主公可知其为何意?”

    士燮尚未开口,士徽却道:“荆南势危,李奇南撤有什么奇怪的?”

    刘巴道:“不然。从长安至荆南,路途遥远。而且李奇为了防备曹操,将大部份兵力都留在了华阴。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李奇南撤,都不单单是为了解荆南之危。”

    士燮问道:“那么子初认为,李奇南撤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刘巴道:“经济。据我了解,最近几个月以来,从益州、荆州两地来交州入货的商贾大幅度减少,这必然是因为益、荆二州的经济状况出现了问题。诸位想想,李奇长年交战,耗资巨大,虽然他引进了羌骑作为其中一项支柱兵力,但汉军依然是主力。这打战哪有不死人的?死了人,就要招兵填补。在钱粮和人口双双下降的情况下,益、荆二州的经济衰退就不是什么怪事了。”

    士徽较为性急,问刘巴道:“这与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话题有什么关系?莫非你想趁着李奇在经济、人口双双衰减的情况下,出兵益州?”

    刘巴道:“士郎君且勿急躁。巴的意思是,如果孙权赢了荆南,我们作为李奇的盟友,没有帮助李奇就等于是帮了孙权了;如果李奇侥幸赢了,我们出一些钱财帮他恢复荆南的建设,就算是对他雪中送炭了。我们根本就没有出兵勾搭任何一方的必要性。要知道一旦出兵,无论孙、李两家谁胜谁负,我们所受到的损失都不会小。”

    士燮点了点头,岂不闻上兵伐谋?能够不打仗就解决问题,那自然是上上之选。

    说起来交州最近的一场战争,还是灭占城之战。

    虽然当初也是迫于李奇的压力才出兵占城,但是占城叛汉在先,又有早稻这么具有诱惑性的东东,无论是出于维护大汉的领土完整,还是出于长远的利益考量,灭占城都是义无反顾的。

    至于内部战争,士燮表示不感兴趣。

    他的职责,是抵御外敌,并保证交州百姓安居乐业。

    刘巴的建议,可以说是深合士燮之心。

    对策既然定下来了,若非外界情形发生巨大变化,一般是不作改动的。

    可是外界的骚扰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这不,吕范就携孙权的亲笔书信找到了士燮,希望士燮能够出兵荆南,瓜分利益。

    鉴于孙权这次围攻荆南是有一定胜算的,所以士燮不便直接拒绝吕范,只说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

    先安置了吕范,士燮将书信示于刘巴、薛综、程秉等人。

    刘巴冷笑道:“孙权背刺过曹操,背刺过刘备,如今又背刺李奇,他拿什么信誉来保证主公永为交州之主?”

    刘巴乃自视清高,眼里容不得沙子。

    当年他拒绝李奇的辟用,就是因为李奇上山当过土匪,不配当自己的主公。所以在刘巴看来,孙权这种出尔反尔的小人,比李奇更加不堪,不值得信赖,更不值得为他出兵。

    话又说回来,如果一旦为孙权出兵,那么士燮与李奇的关系就完全没有缓和的余地了,到时候还不被孙权单方面拿捏的死死的?

    如果不幸的,孙权打了败仗,李奇寻机报复,那岂不是将交州也拖入了战争的泥潭?

    交州军士久不上阵,灭一灭占城小国还是没问题的,要与中原久经沙场的虎狼之师相搏,那是嫌命长。

    就在刘巴说服士燮不宜出兵的时候,吕范却在私下找到了士徽。

    吕范提醒士徽道:“李奇此人颇有野心,他之所以不对交州用兵,不过是北有曹操,东有吴侯,形势所迫而已。今长安休战,若又让他破了吴侯之兵,便是腾出了手来,到时候交州如何自处?”

    士徽不屑的说道:“李奇与吾父交好,从未兵戎相见,这是不争的事实。足下何以觉得,三言两语就能让我相信,李奇有谋夺交州的心思?再说了,吴侯身在江东,也一直希望扩大领地,甚至不惜背刺刘备、李奇,我又如何相信吴侯在蓄势之后,不对交州用兵呢?”

    吕范道:“如今士公年事已高,令尊百年之后,士郎君与李奇却无交情。从李奇夺凉州、司州的行径来看,他怎么可能放弃夺取交州的大好机会?士郎君何不趁此机会,与吴侯结下盟约,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士徽想了想,吕范说的也对,自己跟李奇确实没什么交情。每次李奇与士燮会面的时候,士徽都被留在大本营看家,或者远远的带兵守护。截止现在,士徽与李奇连一句话都没说过,就更别提交情了。

    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没有交情就去建立交情咯。

    相比之下,孙权这些年来的骚操作根本就不值得士徽投资。

    他唯一有所疑虑的是,荆南之战,万一被孙权赢了怎么办?

    士徽请吕范喝了两杯水酒,咂了咂嘴巴,道:“子衡言之有理,不过交州是否出兵荆南一事,还得是我父亲说了算。这样吧,子衡给我一点时间,我试着看能不能说服父亲。”

    吕范拱手告退,回到驿馆等候士徽的消息。

    吕范的话,提醒了士徽:他与李奇是没有交情的。

    如果不是孙权这些年来的骚操作,吕范基本上就说服士徽了。可惜呀,现在士徽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跟李奇把交情建立起来,而不是背着父亲投靠孙权。

    士徽深夜拜访士燮,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父亲,儿子认为,我们应该出兵荆南。”

    士燮有些好奇,一向并不怎么擅长权术的乖儿子,为什么突然对群臣做出的决断提出了如此异议呢?便问道:“说说你的想法吧。”

    士徽道:“我们出兵荆南,却并不是帮孙权攻打李奇,只是以此为名义出兵,打消孙权的顾虑。待我们到了荆南,却助李奇击退孙权,全双方盟友之谊。当然了,这件事情父亲还得先写信告知李奇,以免他产生误会。”

    士燮道:“若是李奇探到吕范来访,我们不出兵,则是明确的拒绝了吕范,李奇自然安心;若一旦出兵,纵然有书信告知,你又怎么保证李奇不会怀疑这封书信不是在欺骗他呢?”

    士徽:“……”

    这世道,太特么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