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从落草为寇开始

穿越三国,从落草为寇开始 > 第285章 借粮

第285章 借粮

    就在李奇为钱粮发愁的时候,交州士燮派出刘巴为使,为再婚的李奇送上祝福。

    再婚,虽然听起来有些别扭,但他的确不是新婚啊。

    刘巴的祝福包括了不少南方稀有的物资,比如翡翠、琉璃、犀角、象牙等等。

    最重要的是,这次送上来的量,比初次会盟的时候要多得多,足以向扬州及中原、北方等地出货。如果这些货物全部卖出去所积累的资金,起码可以修缮两座城池的城防。

    李奇大喜,对刘巴说道:“士公前番派出士徽救援桂阳,如今又送上如此大的厚礼,奇真是感激不尽。”

    刘巴道:“也全仗李益州当初劝导士公攻打占城,如今早稻在交州四处生长,解决了不少百姓吃饭的问题,也是大功一件啊。”

    后世有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子初、孝直亡一汉室难兴。”

    这“子初”指的就是刘巴刘子初。

    如果没有刘巴替刘备铸直百钱,恐怕刘备很难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如果刘巴、法正能够活得更久一点,诸葛亮也用不着里里外外那么辛苦,兴许再熬几年,熬到曹叡去世,曹爽乱政,未必不能复兴汉室。

    所以,作为后来人的李奇自然知道刘巴长于经济财政,当初是真的想把刘巴征辟为自己的人,可是这货嫌弃自己曾经做过山贼,一直不拿正眼看自己。李奇再怎么势大,也不能强人所难,坏了自己的名声。这名声原本就被当山贼的日子祸祸过一次了,如果再来一次残害名士,那基本上就不要混了。

    现在刘巴作为士燮的使者来到江陵,双方都要顾及礼节、外交等诸多因素,也就不存在谁看谁不顺眼了。

    从刘巴的话语中来看,其实也少了些当初的轻蔑。

    谁能想到一个落草为寇的山贼,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呢?

    更何况李奇在益州“铸直百钱,平诸物价,令吏为官市”的举措的确让刘巴刮目相看——这货想的怎么跟我一样?

    寒暄之后,李奇问刘巴道:“四州连年征战,财政入不敷出,愿子初教我。”

    敢于直接向刘巴暴露自己的短板,李奇也并非没有经过慎重的考虑。

    与交州交易最频繁的就是益州,以刘巴在财政方面的敏感度,恐怕早就知道益州的经济财政出了问题。如果益州都出了问题,其他几个州就更别说了。

    所以,李奇如果试图藏着腋着,而非虚心救教的态度,刘巴根本不会理他。

    现在刘巴见李奇如此坦诚,便说道:“停止战争,与民休息,以益州前些年来打下的基础,不出三年便能恢复。”

    李奇道:“子初所言,甚合吾意,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刘巴问道:“李益州不是与孙权达成停战协议了么?据士徽这边传回来的消息,孙权也已经退兵了呀。”

    李奇道:“实不相瞒,孙权退兵至艾县便不再东行。我担心他会单方面撕毁协议,击我不备。”

    刘巴道:“不至于吧?”

    嘴上虽然这样说,刘巴心里却是有数的。

    单方面撕毁协议的事又不是没人干过,比如说他们敬爱的高祖同志。

    不过这种事情毕竟是李奇集团的事,刘巴不太愿意发表观点。

    李奇道:“你看这样好不好,交州粮食充足,又无战事,不如咱们进行一次钱粮交易如何?”

    李奇所谓的钱粮交易,并非普通商贾所能承受的量,这已经上升到两个政权之间的交易了。

    通常来说,两个不同政权之间是不太会把粮食这种立国之本的商品拿出来交换的,否则你直接把曹操或孙权的粮食买光,饿死他们不就完了?

    除非,两个政权之间都有不得不交易的理由。

    现在的问题是,李奇缺粮,而交州啥也不缺。李奇没有一个让交州不得不接受的商品。

    故而李奇提及此事,有相求之意。

    刘巴略为一思索,根据他了解到的情况,益州因为战乱而导致生产力下降,总的货物变少了,而用于维系官方和军队开销的需求量没有减少。这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物价上涨,使得益州的直百钱等货币贬值。

    可是这个时代没有外汇和汇率,如果交州方面仍然用原来的价格将粮食出售给李奇,就等于是让交州替益州承担了这次通货膨胀。

    举个例子,交州按照原本的价格出售粮食,换回来一万钱。这一万钱原本可以买十匹蜀锦,现在由于益州的通货膨胀,只能买回五匹蜀锦,就等于是原本可以卖一万钱的粮食,只卖了五千钱。

    当然,实际计算方式要比这个例子复杂得多,交州人要换的也不单单是蜀锦,还有别的东西,比如井盐。但这依然改变不了交州人民吃亏的事实。

    如果要实现公平交易,刘巴首先得计算出益州的通货膨胀率,然后再折算粮价。

    可按照现在的数据统计能力和计算能力,这无疑是一件复杂且浩大的工程,等你算出来的时候,恐怕行情又变了。

    那么直接以物换物可以么?

    比如我这批粮食给你,你也别给我钱,我就换你十匹蜀锦或者相应价值的井盐。

    这种方式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由于益州生产力的下降,导致蜀锦和井盐产量也降低了。而蜀锦和井盐在全国各地可以说是硬通货,商品供不应求,李奇完全可以将蜀锦或井盐进行一定程度的提价来弥补产量下滑的损失。如果还是按照原价去交换粮食,李奇就失去了原本掌握的硬通货优势。

    也就是说,以物换物也要找到一个让双方都不吃亏的精确的折算率,这很难去计算,往往都是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去运作和磨合,使其慢慢的趋近一个合理值。在当前来看,这个合理值是很难直接计算出来的。

    商讨之后没有结果,李奇又道:“我可以高出市价收购你们的粮食,价格由你们提,我都好商量。”

    刘巴就呵呵了,只要不是以物易物,钱这玩意儿,你还不是随便印?

    铜不够?

    直百不行就直五百,直五百不行就跟江东似的直两千。这到最后,同样是交州人民在帮益州人民承担了一部份通货膨胀的压力呀。

    就拿后世的漂亮国来说,它一印钱,全世界都要跟着遭殃。

    交州由于地理位置和李奇在过去打通交、益二州商路的原因,对益州的依赖比较强,所以益州的通货膨胀肯定会影响到交州,哪里还敢让李奇用扩大货币面值的方式来印钱啊。

    最后实在不行,刘巴提出了一个方案:借粮还粮。

    当然,这是要收取利息的。

    同时为了规避丰收、欠收、天灾、战乱等因素造成的粮食价值波动,刘巴提议按季支付粮食,并按比例支付本息。

    比如说,这一季的收成是十万石,借了一万石给李奇。那么在还粮的时候,当季收成是十二万石,那么李奇需要归还的本金就是一千二百石,然后再按约定的比例支付利息。当然,如果还粮的那一季收成只有九千石,李奇就还九百石的本金,然后再支付利息。

    你总不能在欠收的时候借了粮食,丰收的时候还是还这么点吧?

    你更不想在丰收的时候借了粮食,欠收的时候还要还那么多吧?

    那个时候粮食的内在价值已经变化了好吧。

    只有这样,才是相对公平的一种做法,而且双方共同派出官员统计粮食的收成,也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这种方式李奇没有玩儿过,也是被逼无奈才采取了这种交易模式。

    只要有粮,军队的开支就有了保障,就不怕孙权突然反水;

    只要有粮,就可以平诸物价,保证底层劳动力的生存需求,从而使其最大限度的恢复生产。

    其实这个时候的曹魏也发现了李奇集团的窘迫,为了进一步打击李奇的财政支柱,官方比原本的历史上更早的提出了“抵制蜀锦、井盐”的思想,劝阻中原及北方的豪奢贵族不要购买蜀地的蜀绣织品。

    比说曹丕就说了,我自己制作的如意虎头连璧锦不比那些蜀锦服饰漂亮多了吗?辽东及江东沿海一带的海盐不比巴蜀的井盐香吗?

    由此可见,曹魏集团情愿帮扶江东,也要致李奇于死地。

    没办法,谁让李奇比孙权更难对付呢。

    就目前而言,论及综合实力,最强大的依然是曹魏。毕竟北方的人口基数和历朝历代发展起来的基础设施、开垦的良田土地,以及曹操统一北方后所实施的政策,都对稳固北方经济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曹操的想法是,在孙权与李奇发动战争的情况下,自身对李奇集团的经济实施进一步打击,从军事、经济两个方面削弱李奇集团的实力,远比让自己的子侄亲冒矢石,血染沙场要安全、有效得多。

    正是在李奇这样内外交困的环境下,孙权果断发起了对安城的突然袭击。

    亏得于禁治军严谨,又有江陵方面的提醒,安城的守军也并非全无准备。只是孙权这次将两路兵马合为一路,势大凶悍,于禁很快就陷入了苦苦支撑的局面。

    孙权询问战况,徐盛道:“照如今的功势,五日之内必破安城。”

    吕范道:“荆南精兵大部份汇集在安城,安城若破,再取桂阳势若破竹。”

    孙权闻之大喜,问:“长沙、武陵等郡的援兵何时能至安城?江陵有何动向?”

    徐盛道:“荆南四郡的主力军多半是靠五溪蛮兵,自我们上次与李奇订下退兵条约之后,这些五溪蛮人以为战事已平,短期内不会再起战事,尽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唯于禁麾下约束得当,这才形成了一定的抵抗力量。据我方斥侯探得的消息,武陵太守潘睿正在紧急整顿军队,一时之间恐怕难以形成战斗力。至于江陵那边,因为时间过于仓促,尚未得到我方斥侯的回报。”

    孙权悠然自得的盘算了一下:潘睿从集结部队再到安城支援,没有十天半个月完不成;江陵那边恐怕这才刚刚得到消息,同样需要整顿军马,制定作战规划,然后南渡长江,途径长沙南下至安城,这需要花费的时间可比潘睿要久得多了。

    作为随孙策南征北战多年的两朝元老朱治提醒道:“永远不要低估我们的对手,我建议向周边散布暗探,掌握荆州兵的一举一动。”

    孙权眯着碧眼儿说道:“君理的意思是,援兵并不一定由江陵和武陵这几个地方而来?”

    朱治沉默了一会儿,道:“以李奇之用兵,庞统、贾诩之谋略,真的很难说。”

    与此同时,邓艾正率领着五溪蛮兵在荒山野径中穿梭。

    由于沙摩柯会留在武陵忽悠江东兵,使孙权以为武陵方面没有动静,故而此次蛮兵副指挥由樊胄担任。

    这些蛮兵在山地里的行军及作战能力不比无当飞军差多少,无当飞军是经历过严苛训练出来的,五溪蛮兵则更多的是凭着长期居住和活动所锻炼出来的本性。就连郝昭也感叹,所谓一汉顶五胡,更多的是汉军的智谋和装备占优。只要装备上与汉军同样的武器铠甲,蛮兵在山地作战能力远在汉军之上。

    邓艾拿出地图,向导官道:“如果照前番的行军速度,由此至安城,两日即可。我想于禁将军顶个两三天还是没有问题的。”

    邓艾道:“不用这么急切。我计划三日之后再出现在江东军的后方,甚至,还可以给大家留出一些休息的时间。”

    廖化不解,问:“孙权攻我不备,其势必然急切,我们怎么还敢耽误时日?”

    邓艾道:“大约两日后,孙权可以得到沙摩柯从武陵出发的消息;大约三日后,孙权可以得到江陵方面派出援兵的消息。只有等孙权掌握到这两个消息之后,他才会真正的感到放松。”

    郝昭道:“邓将军所言极是。未知的情况下,敌人向来不敢放松警惕,当他们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中之后,才是我们发难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