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皇孙的身份被挖出来了

大明:我皇孙的身份被挖出来了 > 第378章 找蒋瓛来

第378章 找蒋瓛来

    朱允熥对黄子澄的轻视早就释然了,只要自己足够优秀,往日的一切不过全为过眼云烟。

    唯一不舒服的也不过是黄子澄自己。

    黄子澄是携家带口一起去倭国的,黄子澄被朱允熥救上来之后,自也有人真心为他换衣服,照顾他。

    黄子澄妻子从旁打着下手,也不忘哭哭啼啼指责着黄子澄不负责任丢弃他们而去,  道:“你若走了,我们了怎么办啊?”

    黄子澄若死了,他的这些家眷怕也不会被赦免,继续去倭国那是最轻的。

    而黄子澄妻子就需要为这些人遮风挡雨,护佑起他们了。

    一个妇道人家照顾自己尚且不易,又如何能照顾了这么一大家子。

    听着妻子的哭泣,想着自己即将就要听命于朱允熥了。

    不仅如此,还有一个整天与他作对的蓝玉,  这让黄子澄心中愈发憋屈。

    朱允熥浑身湿漉漉的还没来得及换衣服,在黄子澄妻子的哭啼中开口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君不让臣死臣也不能死,皇爷爷给黄先生的旨意是让黄先生去倭国搞教化,黄先生跳江自杀是对皇爷爷不满?还是在抗旨?”

    不满,抗旨怕是两者都有。

    朱允熥出言,黄子澄胸膛起伏很甚。

    想当年,朱允熥在他面前一向唯唯诺诺的,对他也是毕恭毕敬的。

    虎落平阳被犬欺,现在朱允熥在他面前都可颐指气使了。

    黄子澄轻咳一声呵斥住了妻子烦心的哭啼,道:“三太孙误会了,臣只是失足落水,弹劾跳江自杀,到了倭国还望三太孙能多加照拂。”

    黄子澄头发湿漉漉的,脸上也因呛水有些苍白,但其所表现出的高高在上与之相配倒显有些滑稽了。

    那么多人,妇孺都有,你一个大男人,  即便再柔弱上个船总不至于落水吧?

    朱允熥没戳破,  直接道歉道:“是学生准备不足,这样吧,学生安排两个人跟着黄先生以免黄先生再次落水。”

    若有人贴身跟着黄子澄,那是保护,同时也就成监视了。

    怕是就连睡觉和上厕所都没有私人空间了。

    黄子澄嘴角抽搐,果然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三太孙以前多仁善一个孩子,跟着朱大福没多久,竟变得这般阴了。

    顿了一下,黄子澄摆摆手,道:“不用了,三太孙好意臣心领了,臣会主意的。”

    黄子澄虽说是因犯错被赶去倭国的,但去倭国终究是要搞教化的,往后还得需当同僚相处,自然也就不能当犯人看管。

    “行,黄先生自己看吧,  若是需要的话开口就行,  学生先去换身衣服。”

    朱允熥每自称一次学生对黄子澄都是一个侮辱,  但即便如此他又不能不让朱允熥自称。

    毕竟师生情分摆在那里,  他若不让朱允熥去喊,那不就显得他在教授朱允熥一事之上有私心吗?

    ...

    黄子澄还在的时候怀疑是他教坏了朱允炆,黄子澄都走了,朱允熥若再行什么出格之事,那可就是他本身的问题了。

    而若想看朱允炆是否能够从这个事情中汲取教训,安分守己做好自己该做之事,也得让朱允炆活动起来。

    朱元璋是希望朱允炆能够改过自新,在将来的时候能帮得上朱大福的忙。

    朱标后代稀少,朱大福兄弟也就少了,能帮上朱大福忙的少之又少,朱元璋自希望把这些兄弟都紧密团结在朱大福身边。

    殊不知,朱元璋把兄弟情义看的太重了,很多时候往往就是兄弟在背后捅刀子的。

    别的先不说,玄武门之变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当然,能看出朱元璋心思的怕只有马皇后了,而在这些事情上能劝的了朱元璋的也就只有马皇后了。

    随着马皇后的薨逝,再也没有人能在这些事情上开导重亲情的朱元璋了。

    这就导致朱元璋势必是要被亲情所伤。

    解除朱允炆禁足是在黄子澄走了的次日。

    高良俊在随朱元璋参加完早朝,朱元璋回东暖阁之后与高良俊提及了此事。

    高良俊去而复返,又回去通知了朱允炆。

    告诉朱允炆那解除禁足之余,在朱允炆高兴的时候,高良俊又道:“黄编修走了,去倭国搞教化了,短时间之内怕是完不成。”

    自然,这也是朱元璋的吩咐。

    高良俊在朱元璋身边待了这么久,规矩还是懂的,该他说的他肯定不会忘,不该他说的他肯定一个字都不会多说的。

    朱允炆禁足解除,黄子澄去倭国之事迟早是能够知道的,而朱元璋特意让高良俊告诉朱允炆,也是想知道朱允炆知道这消息的反应。

    高良俊也算是了解朱元璋的,在开口的一瞬间他就一直观察着朱允炆的情绪变化。

    先是惊讶,再到惊慌失措,之后则是落寞,最后才是淡然和平静。

    这么多年来,黄子澄犹如朱允炆的指路明灯,同时也是他的左膀右臂。

    现今黄子澄去了倭国,自也让他少了可倚重之人。

    他若想再继续他想要做的事情,无异于增加的了不少难度。

    可谁让黄子澄让人抓住了把柄呢?

    他若在这些事情上求情过甚,怕是也会牵连他自身。

    “黄先生无论学识还是忠心那都是无可非议的,如此结果对黄先生对朝廷亦或者是对倭国可谓都是最合适的了,有黄先生在倭国教化之事怕是会指日可待了。”

    在这个时候开始不允许宦官干政的,即便只是附和怕也会遭人非议的。

    在朱允炆说了最后总结,高良俊并未发表任何看法,直接告辞离开。

    当然,高良俊虽说不曾发表,但也会如实把这里的一切告知朱允炆的。

    朱允炆在宫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形形色色的人见过不少,在与朱元璋汇报的时候,可不单单只是汇报谁说了什么,其脸上的微表情也是他与朱元璋所汇报的内容之一。

    朱允炆虽也是在宫中长大,从小也就是吕氏告诉了他一些阴谋诡计,很多事情并未亲身尝试,又如何能够把微表情运用到位。

    他自认为天衣无缝,殊不知他的微表情中已暴露了很多。

    高良俊与朱允炆分别后,两人都回了宫。

    只不过走的并非同一条路,两人并不是一同回的宫罢了。

    高良俊回宫之后便把对朱允炆的所见所说都如实汇报给了朱元璋,包括朱允炆听闻黄子澄被派遣去倭国的情绪变化,以及朱允炆最后的表态一字不落都说的清清楚楚。

    解释就是掩饰,但凡朱允炆在最后总结的时候把他情绪变化中的那些东西都原原本本的说出来。

    朱元璋也能相信他是真心悔悟。

    明明对黄子澄比遣去倭国的事情在意的很,却非要装出一脸的不在意。

    隐藏自己的情绪,这不是要搞事,又是要干什么?

    “手心手背都是肉,但为权衡不到不选择剔除一处保留一处,让蒋瓛过来。”朱元璋自叹之后丢下一句。

    在什么都还没做的时候便被注意到,往后再做什么那还能成功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