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燎原

大宋燎原 > 第五章 山间一席话

第五章 山间一席话

    赵嬛嬛反正就是觉得很无语的,明明平时说话做事挺深沉靠谱的,偏偏在信王这事上,一本正经的睁着眼睛说瞎话。

    用徐宁的话来说,如今也只能既来之则安之了,况且徐宁信誓旦旦的样子也不似做伪,赵嬛嬛便决定再信他一回。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一个月来,赵嬛嬛对徐宁有一种莫名的依赖感,这时也确实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赵邦杰听得徐宁之言,皱了皱眉,说老实话,这个自称柔福帝姬的女子并无什么城府,很容易套出底来,也正因为如此,他倒是有些相信她是真帝姬。

    反倒是这个自称救下了帝姬的乡野少年,不但身手不错,而且见识谈吐决非普通人所能拥有,与这般年纪也全然不符,这让赵邦杰百思不得其解。

    赵邦杰听出徐宁话里有话,问道:“小兄弟的意思是,若是金人来上四万,这山寨便守不住了?”

    徐宁看向山下,点了点头,说道:“五马山险则险矣,然南北不过十里,金军一旦合围,便是绝地,又能坚持多久呢?到时,在金军的骑兵面前,连突围都是问题。当然,如今五马山人马还未过万,金人自然没有放在眼里,也不会下大力气派重兵过来围剿,一年半载,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所谓,居安思危,未雨筹谋,赵大人还是得早做准备才行。”

    赵邦杰听了,心里对这个少年男子着实佩服不已,虚心请教道:“小兄弟所虑甚是,不知可有什么良策教教赵某。”

    徐宁打了个哈欠,说道:“两河义军多如牛毛,遍地开花,然而各自为战,难成气候,金人若是有心清剿,义军怕是坚持不了多久。陛下一心往南,对收复两河并无什么兴致,宗泽元帅虽然在两河之地拥有巨大的威望,但有黄潜善、汪伯彦之流在朝,不会放任宗元帅掌控两河的数十万义军的。现在唯一能做的,便是悄悄积蓄粮食与兵员,等待机会。”

    有些事情,就算徐宁不说,赵邦杰心里也清楚,从去年至今,从康王到高宗,赵构是什么样的人,存的什么心思,天下很多人都看得清清楚楚,为之叹息,但如今太上皇与渊圣一大家子人,只有赵构未落入金人之手,不指望他又能怎么样呢?

    赵邦杰叹了一口气,说道:“宗元帅已被陛下下诏知襄阳,已然远离了两河之地。我们还能等什么?”

    徐宁笑了笑,说道:“金人若再次南下,陛下除了渡江南去,中原与两淮之地总需要有人撑着,否则即便南渡也不安全,我估计,宗元帅不久以后很有可能赶去开封,但陛下若对收复两河没什么兴趣,宗元帅也难有作为。所以,想收复两河,宗元帅也是指望不上的。我说的等机会,等的也不是他。”

    赵邦杰见他说得合情合理,不由好奇起来,问道:“那小兄弟等的机会到底是什么?”

    徐宁看了赵嬛嬛一眼,说道:“赵大人耐心等待便是,我也不清楚机会具体什么时候到来。殿下会在五马下住上一段时间,她的身份需得保密,居所饮食也需赵大人费心,另外,找个练家子,过几日便开始教殿下习武吧。”

    赵嬛嬛转过头来,一脸愕然。

    徐宁看着她,认真的说道:“乱世之中,任你什么出身,人命贱如草芥,这一点,想必殿下深有感受,习武是件很辛苦的事情,但平日里多吃些苦,多流些汗,真到了关键的时刻,也许能救殿下的命,因为很多时候,当一个人陷入绝境的时候,只能靠自己的冷静与能力才能拯救自己。平时山寨无战事的时候,我会陪你一起练武。”

    赵嬛嬛沉默了好一会,也异常认真的回答道:“再苦的日子,想想在金营里那些生不如死的日子,也会甘之如饴的。”

    赵邦杰在一旁出言劝慰道:“殿下不必伤神,如今殿下得蒙天眷,平安归来,日后自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洪福齐天。”

    徐宁笑道:“赵大人原来也是风趣之人啊。”

    赵邦杰嘿嘿笑道:“非也,赵某只是偶感而发罢了。”

    笑语了两句,赵邦杰这才说起正事,说道:“两河之地,武风盛行,拳法刀枪,十八般武艺,各种流派,五花八门的,这山寨中也有不少,不知道殿下想学什么。”

    赵嬛嬛便拿眼去看徐宁。

    徐宁早有计较,说道:“基础的东西,按军中的《教法格并图像》勤加练习即可。”

    元丰二年(1079)九月,宋神宗颁布《教法格并图像》,对步射执弓、发矢、运手举足、移步及马射、马使蕃枪、马上野战格斗等皆有法像,使军士诵习。

    “赵大人给殿下找这样三位好手吧,第一,拳脚功夫好的,要身手灵活,善用巧劲,第二,找个善使匕首的,出手要干净利落,快狠稳准的,第三,看殿下喜欢用剑还是使枪,找个用刀或使枪的好手来。”

    赵邦杰点了点头,将目光转向赵嬛嬛。

    赵嬛嬛看着徐宁腰间的手刀,不假思索的说道:“用刀吧,就你教我。”

    徐宁连忙摇头,说道:“我可不会用刀,全是平日里自己瞎琢磨。况且,金人多骑兵,骑兵又多使狼牙棒,短兵相接很吃亏,不如练枪吧,我也能在旁边蹭一蹭,偷学一些。”

    赵嬛嬛想都未想,说道:“好,那就学枪。”

    赵邦杰一直低头看着地上的两只蚂蚁,此时才抬起头说道:“下官先引殿下前去寨中歇息,再去安排相关人等过两日来教殿下。”

    二人随着赵邦杰来到一座山谷中,十十幢木屋沿着一道山溪两边约莫五六丈的距离两两相对,木屋底下挑空了近一丈,以木梯上下,想来是以此防虫兽与山溪涨水。

    赵邦杰指着这些木屋说道:“这样空着的山谷还有好几个,是专门为以后来山寨的人准备的,殿下与徐兄弟自己随便挑吧。”

    徐宁信步走进右边第一座木屋,发现是按常见的农家小屋式样建成,一间堂屋,左右卧房,卧房之后还有两屋,左卧之左为灶屋,灶屋后面是茅厕。

    徐宁走出木屋,对赵嬛嬛道:“就这里吧,殿下住右屋,我住左屋。”

    赵邦杰看了徐宁一眼,小心的对赵嬛嬛说道:“殿下,下官会安排几位女眷前来侍奉日常饮食起居。”

    赵嬛嬛指着徐宁笑道:“不用了,每日只需劳烦赵大人着人将食材送来,烧饭做菜,徐宁是把好手,可不比舟桥夜市与樊楼的那些厨工手艺差。”

    徐宁却是醒悟过来,说道:“烧饭做菜我可以,不过伺候女子我可不在行,还是劳烦赵大人派两个年轻机灵的女眷来与殿下做伴吧。”

    赵邦杰眼里满是赞许之意,越发好奇,是什么样的经历能让一个没读过书的乡野少年变成如此练达智慧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