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王朝

大隋王朝 > 182灭反王刘武周兵败,访唐营慕容遐议和

182灭反王刘武周兵败,访唐营慕容遐议和

    步利阵前诸杀宋金刚,初战告捷。康苏密是喜出望外,立刻传令三军,强攻马邑,顿时三军大作,一齐杀出,那八百叛军见主将战死,敌军杀来,乱作一团,只有后队几十个兵士逃回城中,其他兵士顾不得逃走,纷纷跪地求降。

    督战刘武周城头的看罢此情,慌忙下令关闭城门,死守马邑。此时隋将慕容遐已下令发出三声号炮,后隋、突厥兵士四面攻城,马邑旧城杀声四起,血肉横飞。

    刘武周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亲自披挂铠甲,登上城头,挥积案厮杀,拼的血如泉涌,杀过半个时辰,叛军眼看死者无数,抵挡不过,纷纷投降。

    围上的兵士越来越多,定杨王刘武周再无力气抵抗,被扑到在地,捆绑生擒。

    康苏密收拢降兵,率军进驻马邑。刘武周被五花大绑,缉拿到议事大堂,康苏密端坐上位,慕容遐、步利分坐两旁,“啪”康苏密一拍桌案,严声问道:“大势已去,刘武周你还有何话说?”

    “哼!”刘武周心中满不诚服,跪地答道:“败军之将,犹死而已。”

    “本将岂能杀你,当有大汗定夺。”康苏密一挥手,命人左右侍卫押下刘武周。

    众人正准备摆酒菜庆贺,忽然有校尉来报:“启禀大将军,探马来报,有唐兵正往马邑而来。”

    慕容遐等人一时惊诧,都望着主将康苏密。康苏密也心里犯嘀咕,问道众将:“大汗在河北与唐军激战,今日遭遇,战是不战?”

    歩利起身言道:“刘武周尚且被擒,末将愿打头阵。”

    “不可!”慕容遐劝道:“此番出征,为剿刘武周,兵马无援,粮草有限,再度开战,只恐筹备不足。”

    康苏密摸着小胡子,点了点头:“依慕容将军之见,如之奈何?”

    慕容遐道:“不如撤掉突厥旗号,换用隋王旗号,暂且求和,待兵马撤走,定能安全离开。”

    康苏密看了看步利,步利觉的也是,便不再请战,康苏密道:“就依慕容将军,全部换用隋王旗号。我等是突厥人,议和之事,由慕容将军前去。”真可谓:

    南下纵兵收马邑,未料交锋遇唐骑。

    狭路相逢终是窄,免战变换隋王旗。

    慕容遐带了一小队汉人兵士,从马邑直出南门,不过数里便是唐营。唐营辕门外有兵士把守,见慕容遐一队人马,拦住问道:“你等何方兵士,报上名来。”

    慕容遐道:“在下隋臣慕容遐,身为使者,要见你家主将。”

    门卒一楞,此时已是大唐武德五年,竟然在此碰上隋臣,答道:“你等候着,待我禀告。”

    等了时间不长,门卒回来,我家大人只准使者入见,其余人等辕门外等候。慕容遐从容下马,跟着门卒进了唐营。

    来到中军大营,只见当中端坐一人,五十多岁的年纪,慈眉善目,鼻正口方,三缕长髯轻飘胸前,官帽袍服并非武将,而是文臣。慕容遐看着眼熟,定睛细巧,此人正是太皇太后萧珺的六弟萧珣。

    慕容遐心中半信半疑,躬身作揖:“拜见萧大人。”

    “嗯?”萧珣一愣:“彼此未曾通名,怎知我姓?”

    慕容遐道:“萧大人莫非真的不曾认出在下么,我乃隋将慕容三藏之子,慕容遐是也。”

    自从隋炀帝三下江都,萧珣已有多年不曾见过慕容遐,今提往事,萧珣顿时记忆犹新,细细打量一番,问道:“你果真是慕容遐?”

    “正是。”

    萧珣并不惊讶,冲左右侍从使了个眼色,身边众人各自退下。萧珣看中军帐内只剩,慕容遐一人,才站起身走到中间,两眼动容,握住慕容遐双手:“将军快坐下说话。”

    “将军可是从定襄而来?”面对询问,慕容遐深深点头,萧珣又问:“传闻我姐姐又为太皇太后,如今怎样,快快说来?”

    萧珣随说随献上茶水,慕容遐接过茶碗,顿了一下,便把颉利可汗拥戴遗腹子杨政道为隋王,立国定襄,又平定刘武周的事情一一陈说。

    萧珣得知亲人安好,几乎老泪迸出,眼珠泛红。慕容遐又深情说道:“老大人的亲孙儿萧嗣业,如今也在定襄,爱好武艺,弓马娴熟,颇有武将之才。”

    萧珣听了喜极而泣,老泪纵横,恨不得说上三天三夜,意犹未尽。慕容遐心里清楚,说道:“末将今为使者,不能久留。敢问老大人此番北上,唐主有何用意?”

    “皇上命老夫安抚山西百姓,并督修雁门关沿线城防,今中原皆为大唐所有,江南也先后平定,唯有长城沿线,突厥进犯不止,成了大唐心腹大患。”萧珣道。

    慕容遐道:“既然如此,我回去劝说康苏密撤兵北去,让出雁门关以南土地,绝不耽搁大人公事。”萧珣此行偶遇北国兵马,自然也不愿交战,两人互成默契,协商一致。

    慕容遐待了片刻,便起身告辞,萧珣亲自送出辕门。临行之时,慕容遐正欲上马,萧珣猛然想起一事,拉住慕容遐:“将军且慢?”

    “萧大人还有何叮嘱?”

    萧珣道:“我主李渊,上个月已命江东官员,将先皇隋炀帝陵墓,迁往扬州府雷塘之北,万望告知。”

    “多谢大人告知,末将牢记于心。”慕容遐作揖行礼,翻身上马,辞别而去。

    回到马邑城中,康苏密、步利早已等候多时,一见慕容遐回来,康苏密就问:“攀谈如何,唐兵有何预谋?”

    慕容遐微微一笑,答道:“大将军不必惊慌,唐军只不过是安抚山西百姓,与我等偶遇,并无意交战。”

    步利问道:“唐兵此行,是进是退?”

    慕容遐道:“我已与唐臣说明,我等剿杀刘武周,得胜便归;唐兵招抚百姓,只走雁门关内,绝不出关冒犯。”

    康苏密担心交战,听了这话,才心中踏实,捻着胡子对步利点头。慕容遐见康苏密、步利也有退兵之意,进而说道:“如今晋阳以北,疲敝调令,我等久留也无能为力,况且粮草有限,不如早回。”康苏密听从规劝,传下将令,次日天明,回兵北上,返回定襄。

    长话短说,康苏密率兵生擒刘武周,由步利押往铁山,送颉利可汗牙帐处死,不做细说。单说康苏密、慕容遐回到定襄行宫,复命太皇太后,萧珺大喜,出征藩汉将士依名册论功,俱有封赏。

    众将得了赏赐,各怀欣喜,返回府邸,唯有慕容遐返回行宫,二番求见。慕容遐与康苏密等人一同奏报,却单独回来,萧珺暗想其中必有难言之事,便召到御书房来见。

    四下无人,萧珺问道:“大殿之上,将军少言寡语,二番入宫,必有隐情,不妨直说。”

    慕容遐双手揖道:“启禀太皇太后,末将此行,遇到了您的六弟萧珣。”

    “哦?”萧珺心中一阵翻滚,按捺心绪,问道:“我娘家亲人,如今怎样,快快说来。”

    慕容遐一一陈说,萧珺听得知众人安好,长出一口气,靠在宝椅之上,慕容遐上前一步压沉嗓音又道:“末将已得知,唐主李渊先为先皇隋炀帝迁坟,葬于扬州府雷塘以北。”

    这一语又使萧珺探起身子,不禁追忆道:“哀家自从当年把先皇葬于流珠堂,许久未曾闻听先皇墓地,爱卿可知道?”

    “微臣略有耳闻。”慕容遐思量少许,说道:“自先皇帝江都遇害,葬于江都宫流珠堂;宇文化及挟皇室北上之后,又有隋将陈棱以帝王之仪,迁葬于吴公台;后陈棱战死江东,盗贼占据,等唐将李靖平定江东之后,又把先皇墓迁至雷塘。”

    萧珺听罢,哀思难忘,伤心往事,含泪叹道:“先皇去时,四扇床板何等凄惨,今逢帝礼迁葬,哀家也算安心了。”诸事安排已妥,萧珺传下懿旨,传命后隋境内的藩汉子民修生养息,通俗通婚,减税减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由此又迎来了数年的太平日子。

    后隋小朝廷虽然安生养民,但突厥与大唐的交战延绵未绝,自公元624年开始,连续三年,相互交战,两方互有胜负,处于胶着之时。

    大唐与突厥激战长城沿线,远离定襄,对后隋朝庭到也没有多少波及,只是中原消息难以打探。眼看隋王杨政道已满六岁,已经跟随太皇太后萧珺临朝听政。这日,杨政道正在御书房读阅奏章,萧珺仰坐一旁,闭目倾听政事,忽然一个宫女来奏:“启禀太皇太后,启禀隋王,康苏密、慕容遐二位大人求见。”

    杨政道打断阅读,望着太皇太后,萧珺微微睁开双眼:“宣他二人来见。”

    稍等片刻,康苏密、慕容遐匆匆入内,拜见二主,萧珺并未开口,努了努下额让杨政道问询。杨峥端坐龙书案前,正言问道:“二位爱卿,要奏何事?”

    康苏密道:“启禀隋王,大唐发生政变,李世民杀兄夺位,自称天子。颉利可汗召集草原各部盟,乘机南下,连战连捷,已杀进长城,匡复大隋指日可望。”

    “好!”杨政道虽然年幼,却底气十足,正要说话,忽听太皇太后萧珺问道:“好什么?”这才引出:

    女主致书劝可汗,大战止于渭水端。

    白马立盟修和好,才有大唐变平安。

    复辟大隋时机已到,欲知萧珺如何打算,且看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