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极品皇帝李恪

大唐之极品皇帝李恪 > 第554章 孝便是刀,杀你于无形

第554章 孝便是刀,杀你于无形

    李世民现在的心情很沉重,当他在面对大理寺通过彻查呈给自己的奏章时,他的突然间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可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回应,太原的李恪就砍了慕容顺的一条手臂送给了李承乾,这使得他处在了被动的位置。

    要跟要吐谷浑保持现装?

    那自己的儿子已经受了伤,皇后为了这件事情过于担心而昏迷过去,即便醒来了也是身体很虚弱,这是自己难以容忍的。

    可要真的为了此事而跟吐谷浑开战,作为大唐的君王,他一百个不赞成不愿意。

    大唐自去年跟突厥一战,消耗的钱粮无数,新军损失了七成之多,即便是骁勇善战的并州铁骑也是损失不小。

    而今想跟吐谷浑打仗,拿什么打?

    自己构想中的新军还为开始组建和训练,并州正在进行兵制改革,就凭朔方那十万不到的大军?

    李世民摇摇头否定了这个想法,朔方十多万大军,骑兵只占三成,其余皆是步兵,想要守城还是可以,想要跟有三十万控弦之士吐谷浑一战,却是难以取胜。

    李恪,你究竟在想什么呢?

    李世民对自己这个儿子这才斩杀了慕容顺的手臂还将它送回了长安很不满的作为很不满,要是放在平时,他肯定会自己的儿子能够为兄受屈挺身而出而大为高兴。

    但眼前的问题他这么做,自己倒是出了名,却将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这是李世民颇为气愤。

    想到今天的朝议,他的心里就就觉得更加的憋屈,朝臣们很自然的没有提到受伤的太子和吐谷浑是事情,但这恰恰触动这名敏感的君王。

    特别的长孙无忌所谓,竟然在朝会结束之后匆匆离开前去东宫,这明显的表达了他对朝会上没有对太子事件作出处理的不满。

    还是去看看承乾吧!李世民自叹一声,信步向东宫而来。

    东宫的太子李承乾在长孙无忌的一番疏导之下精神大变,现在的他精神抖擞,根本就没有之前的颓废,正在认真的习看《论语》。

    李世民来到东宫时,内侍刚要进去禀报李承乾,却被李世民阻止。

    他的目的就是想看看李承乾这几天的情况怎么样?

    说实在的,李世民觉得这件事情要放在自己身上,自己未必也不会好受,更何况是李承乾呢?

    只是,让他颇为惊讶的是,走进李承乾的寝宫,他看到不是颓废和丧失斗志的李承乾,而是一个精神抖擞,立志发奋的太子。

    李承乾看的认真,没有注意到已经来到寝宫的李世民,李世民则是上前,来到李承乾的榻前,看到他正在研读《论语·学而》篇,李世民就这么静静的注视着李承乾,就见李承乾一边研读,一边还在旁边做笔记。

    众说周知,孔子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是仁。

    仁者,爱人。

    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的邻居,爱从未谋面的陌生人,直至天天下万事万物,达到仁者与天下万物一体的境界。

    而孔子却将孝悌作为仁或者是行仁的根本,可见孔子对其何等重视。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孝敬自己的父母兄长,他就不会犯上作乱。

    因为犯上作乱的人不仅会给自己带来灾难,也会使其父母兄弟受到牵连,并使自己的家庭蒙羞,玷污了自己祖先宗庙。

    所以,《论语·学而》篇主要讲的就是仁中之孝道。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人生天地间,最先接触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

    理所当然,亲情就成为人最原始,最基本的感情,而孝则是维系亲情最核心的纽带。

    一个人在家能孝顺自己的父母,就能在社会上尊敬他人,诚实守信,亲近仁道,那么他就可以安身立命,并成就自己的事业。

    李承乾研读的就是这么一段。

    李承乾一直没有发现李世民在自己身边,而李世民在是静静的注视着自己的这个儿子。

    等到李承乾读到《论语·学而》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时,他在旁边提笔写道:身为臣子,当以孝侍君,侍父,方为孝之始也!其身舍,其义舍,其命舍也!李世民看到这里,不由的眼中差点流出了盈盈泪水,他很清楚李承乾这句话批注的意思。

    只是他还是很好的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淡淡的说道,“承乾,你很不错,没有让朕失望,在逆境中奋起,不愧是朕的太子!”

    李世民的话发自肺腑,真挚感人,李承乾听在耳中,不觉心中一暖,鼻头一酸,眼泪控制不住的流出了眼眶。

    “儿臣参见父皇!”

    他说话之际就想起身,却被李世民制止。

    “不用多礼了,你好好养伤吧!”

    “多谢父皇!”

    李承乾哽咽道。

    曾几时,父皇曾这夸过自己呢?

    好像是很久很久之前,自己还没有做太子的时候,那时候父皇会时常夸奖自己,可当自己做了太子,他就再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夸奖过自己了!这让李承乾心中是有喜又酸,喜的是父皇又夸奖自己了,酸楚自己是自己为了这份夸奖会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承乾,你要好好养伤,你坠马受伤之事,真已经勒令大理寺严查,真不会让你受委屈的!”

    看到自己儿子眼中的泪水,想到他刚才那句批注,李世民突然间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愤慨,向李承乾说道。

    “父皇,儿臣可否跟你商议一件事情?”

    李承乾几经思量,还是说出了这句话。

    “说吧!只要是父皇权限之内的,父皇一定会答应你。”

    李世民慈祥的说道。

    大唐施行的三省六部审核制度使得皇权被限制,皇帝的权利没有想后世的宋、明清那么大。

    很多朝政大事皆有中书舍人起草对策,经过大臣们和皇帝讨论,再交给门下审核,方才由尚书省施行。

    所以,李世民才会有此一说。

    “父皇,儿臣身为太子,理应替父皇分担国事,分忧解难才是,怎么能给你添乱呢?

    论语所曰,这便不是孝。

    所以,儿臣之事还请父皇收回成命,无需再查。”

    李承乾低声说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不敢正视李世民,这让李世民更加觉得自己确定了这便是李承乾自己心中所想。

    “你――”“父皇,大唐刚经历突厥之战,现在还不能跟吐谷浑发生战争,儿臣以为父皇当以国事为重!”

    李承乾壮着胆子向李世民劝谏道。

    “好――好!好啊!承乾,你终于长大了!”

    李世民欣喜之余连说三个好字,他向李承乾道,“这件事情你且不用操心,朕会自行解决,至于你――还是先好好养伤,等伤好了之后便在两仪殿听政吧,你也该是到了学政的年龄了!”

    “多谢父皇!”

    李承乾兴奋的道。

    李世民看到自己儿子兴奋之色,内心的愧疚之情消减了很多,他的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意,这是欣慰,也是欣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