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盘点十大千古人物

典藏华夏开局盘点十大千古人物 > 第48章 第二期节目的后续

第48章 第二期节目的后续

    “唰唰唰!”

    赵老、胡院长几乎同一时刻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林毅,恨不得把他给生吞活剥了一般。

    孙台长也是愣愣地坐在椅子上。

    只觉得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脑海中只剩下四个字:

    《大明盛典》!

    忽然。

    “哈哈哈……”

    孙台长大笑了起来:“林毅,你这个玩笑可不好笑!”

    可笑着笑着,脸色忽然僵硬了起来。

    “林毅,你……刚刚不会说的是真的吧?”

    “你知道国内寻找《大明盛典》的专家教授有多少吗?知道国内对《大明盛典》的重视吗?别说是正本,就是残缺的副本也被当做国家珍宝!”

    孙台长面色严肃地变得严肃无疑,每一句都加重了语气。

    林毅一脸平静地说道:“只是猜测,所以才需要跟几位领导汇报一下。”

    《大明盛典》是华夏文明的璀璨。

    他也无数次犹豫,自己说出《大明盛典》埋藏地的后果。

    但是。

    他更加明白。

    《大明盛典》现世对华夏的意义!

    故宫虽然已经对外开放,可以参观游览,但故宫本身就是华夏民族千百年留下的珍贵宝藏。

    就是一块砖,都是古董。

    他敢自己去挖?

    何况。

    要是他真的挖出来,到时候怎么解释?

    还不如趁着这个机会找个借口,将这个消息透露给历史研究院。

    听到“猜测”二字,胡院长和赵老眼中都流露出一抹失望。

    他们还真以为林毅真知道了《大明盛典》下落。

    原来只是猜测。

    要知道,有关《大明盛典》的猜测多了去了。

    虽然有副本存在、水火之灾、流传丧失的种种烟雾,但经过反复研究,也曾经有不少人怀疑,完整的《大明盛典》正本没有毁亡,更没有佚失。

    而是藏在永陵玄宫中!

    但同样,也只是猜测。

    因为一段时期内,华夏掀起了挖坟掘墓的‘热潮’,国家为了防止对陵墓产生不可逆的破坏,直接下达了著名的禁挖令:

    百年之内,所有帝陵一律不主动开挖。

    这也为此后的考古工作直接定下了基调,对于他们这些历史研究人员来说,也有了相当大的限制。

    但。

    考古挖掘虽然能让历史重现,对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帮助。

    可,一旦陵墓被破坏。

    反而是对历史文化的毁灭!

    这也导致猜测只是猜测,根本无法证实真正的《大明盛典》是否在永陵之中。

    赵老对林毅还是极其欣赏的,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打击林毅的积极性。

    赵老缓缓坐了下来,含笑看向林毅:“有想法是好事,可以说出来一起探讨探讨。”

    “这……”

    孙台长微皱了一下眉头。

    作为央台的台长,他也一直小心谨慎惯了,也更加明白林毅可是要对他自己的话负责任的,就算是探讨,也绝对不能乱说。

    “好了,孙台长。”

    胡院长笑着摆了摆手:“林毅为什么专门给我们三个汇报,自然是因为他清楚这件事的重要性!”

    “咱们这也没外人。若是说的不错,咱们就当场指正,要是真有参考的价值,那对国家可是巨大的贡献。”

    “况且,林毅要是没半点证据,又怎么会敢说这话?”

    胡院长扭头看向林毅:“是吧,林毅?”

    “确实是有确凿的证据。”

    林毅毫不避讳地承认,没有客套、也没有委婉,也不禁让三人再一次紧张了起来。

    难不成林毅,真有什么发现?

    孙台长握了握双手,随后笑道:“胡院长说的是,这里没外人,林毅,既然胡院长和赵老发话,你今天就畅所欲言吧,这也是你难得的学习机会。”

    “好。”

    林毅点了点头。

    别看孙台长处处阻拦,其实一直都在维护他。

    毕竟。

    是自己人!

    他抬头看向赵老和胡院长,开口道:“这一次为了做好《典藏华夏》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而就在一本古籍上,得到了一个重要的线索。”

    “什么古籍?”

    赵老呼吸一紧,作为明史的爱好者,大明的相关历史他几乎都研究了个遍。

    他怎么不记得哪本古籍上,还记着《大明盛典》的下落?

    林毅淡淡说道:“当时我翻阅的资料实在是太多了,具体是哪一本书我也记不清了,不过我记得上面有这么一句话,永乐大同皆在永和,以六尺为戒,镇天下大同。”

    “敢问赵老,何为大同?”

    赵老略微沉吟了一下,开口道:“天下大同是古代儒家宣扬的理念,意指‘人人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想社会,但若是将大同二字单独拎出来解释,应该指的是万物没有尊卑,不因地位高低排序,不因重要与否而进行评定,方为大同。”

    林毅点头道:“按照赵老的说法,用了大同皆在永和这句话就很好解释了,国泰民安、天下太平,自然是就是永乐大同。”

    “可为何要以六尺为戒,镇天下大同?”

    此话一出,赵老和胡院长都深锁眉头,冥思苦想了起来。

    两人自然想不到,林毅这话都是编的。

    在他们看来,林毅能够做好《典藏华夏》大明篇,必然是查阅了无数的资料,更何况,林毅骗他们又能有什么好处?

    而这句话,乍听之下也没有什么特别。

    也极有可能是祭文中的说辞。

    没什么值得研究的,就算他们之前忽视,也并不奇怪。

    但是。

    听林毅这么一说,他们也发现了这话确实有些古怪。

    “明代六尺是1.866米,六自古就象征着和谐、吉利,但这也只是度量单位,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这和天下大同有什么关系?”

    赵老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这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六尺指得会不会是男子?”

    胡院长想了想,开口道:“六尺的身高,在古代也算是出类拔萃,大丈夫也,在古代,不管是做官,还是行军打仗、劳苦农作、经商都离不开男子。”

    “我觉得可以解释成大丈夫顶天立地,天下才能大同。”

    “不对。”

    赵老摇了摇头:“如果这么解释的话,这里用‘镇’字就非常不恰当。”

    两人争论了一番,却依旧没有得出结论。

    不由得再次看向林毅。

    赵老开口道:“林小友提出这样的问题,应该是有什么想法吧?”

    “不错。”

    林毅点了点头:“我刚开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也并没有多想,可就在录制节目的时候,我脑海中忽然间闪过了一个念头。”

    “如果永和,并非国泰民安、天下太平,而是永和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