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华夏:我的直播对话古今

典籍华夏:我的直播对话古今 > 第一百九十八章 《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

第一百九十八章 《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

    这一顿,苏轼当然吃撑了!

    后来张凡还特意把苏轼的侍妾王朝云也叫来一起品尝火锅里的美味,算是回报她上次炖的那道东坡肉。

    然而以长江之大,化作锅鼎,别说三个人,就算三万个人在此,也吃喝不尽。

    无数种苏轼见过的、没见过的美味食材,在滚水中烫熟,有的直接便呈现出食材最本源的美味,有的则需要调料激发才能组合成别样的滋味。

    之前一道东坡肉,让张凡知道王朝云的手艺十分高明,论烹调之精,后世恐难有人与之比拟。

    于是,索性架起火锅,让各种新奇美味的食材,用最本真的味道,去征服这位宋代著名的美食家。

    不知过了多久……

    巨大的火锅还在冒着热气,但苏轼实在是吃不下半点东西了。

    光是酒瓶,就散落得到处都是,足有五六个!

    每瓶都是一斤装的陈酿好酒,那么也就是张凡、苏轼、王朝云这三个人,喝下了足有五六斤高度白酒!

    这其中,王朝云的酒量惊人,是张凡没想到的。

    苏轼自己至少喝了一瓶多,这会儿早就是醉态可掬,在王朝云和张凡一左一右的搀扶下,踉踉跄跄地离开赤壁江边。

    哈哈哈!

    直播间里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饕餮盛宴,观众们纷纷看饿了。

    于是,当年《舌尖上的华夏》曾经创造过的奇迹,再一次在神州大地上到处上演。

    虽然是晚上八点多,大家刚吃过晚饭不久,还没到吃夜宵的黄金时间。

    但苏轼和张凡这一顿火锅,吃得实在太勾人食欲。

    于是,千家万户打开冰箱,打开app,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寻觅自己心仪的美味,也陪着一千年前的苏轼,好好吃这一顿。

    不多时,苏轼等一行三人,回到了那间熟悉的小木屋。

    身为黄州团练副使,虽然是遭到贬谪之后的虚职,但总也应该在城里有个住处。

    这间小木屋,想必只是苏轼和王朝云自己搭建的世外桃源,选择山明水秀之处,寻一方净土,远离那些沆瀣喧嚣。

    这次,镜头跟随苏轼,一直进到屋里。

    扑通!

    酒意上涌的苏轼,似乎已经不省人事,重重地倒在床上。

    王朝云喝得更多,这会儿脸蛋艳如桃花,吐气如醉酒兰花,却还能保持着三分清醒,向张凡大大方方地施了一礼,歉意道:“我家老爷不胜酒力,让先生见笑了……”

    话虽然说得客气,但隐约已经有送客的意思。

    毕竟苏轼醉倒了啥也不知道,现在屋里只有喝多了的孤男寡女,不必怀有什么心思,自然便有不正常的旖旎气氛悄悄蔓延。

    哈哈!

    张凡一笑,表示非常理解。

    古人对于礼教大防,看得极重!

    即便是出身西湖画舫中的舞女王朝云,跟了苏轼之后,也会牢牢恪守妇道,不敢有丝毫逾越。

    然而转身刚要出去,忽然间一愣,目光迅速落在桌上,口中却是发出惊讶的声音。

    嗯?

    王朝云亦是一惊。

    她可没忘了,几年前西湖初遇,老爷差点就把自己送给此人。

    莫非当时他故作推辞,今天借着酒意,反而要……

    然而张凡却完全没理会她那点乱七八糟的心思,连酒都醒了数分,快步走向桌面,定睛望去!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这!

    这是……

    “寒食帖!”

    镜头给了特写之后,不用张凡说什么,弹幕已经瞬间沸腾!

    万万没想到,只是送苏轼回家这样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里,竟然还蕴藏着这样的惊喜!

    这时候,就算张凡说他不是故意的,也不会有人信了……

    寒食帖!

    天下第三行书!

    北宋苏轼《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

    “牛逼啊!”

    “竟然在这里看到!”

    “张凡大才!”

    “典籍华夏对于推广华夏文化,从来都是不遗余力!既然来到北宋,既然见到苏轼,岂能错过《寒食帖》?”

    “《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祭侄帖》是至哲贤达!《寒食帖》是学士才子!”

    “交相辉映!各领风骚!这是我华夏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啊!”

    “唔……厉害在哪里?有没有懂行的解释一下……”

    “这个!还真不好解释!只能说,懂的自然懂!没有一定书**底造诣的,也就看个乐呵!”

    “这法帖中,蕴藏着苏轼当年被贬谪黄州的心境呢!”

    “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

    “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

    “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