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传

杜月笙传 > 第157章

第157章

    于是,社会恢复常规,各业欣欣向荣。再加上国民政府励精图治,埋头建设,蒋委员长戎马倥偬,平乱剿匪,全国统一的局面终告达成,繁荣复兴的曙光,从黄浦滩上袅袅的升起。

    门庭若市漪欤盛哉

    国民党中央全神贯注于上海经济建设,吴铁城在中央和上海民众的全力支持之下,秉承国父遗教,建设大上海,他曾两度发行地方公债,第一次三百万,第二次便加了一倍,这两次地方公债都是由杜月笙「慨然负募集之责」。他为此一壮举,充份发挥了他的潜势力,因此,第一次地方公债不到十天便筹足了额,第二次六百万元也是轻而易举的达成。

    有了这九百万元的巨款,吴铁城乃建立了租界以外的「新社区」──市中区,「市政府、各局所、市医院、市体育场、市图书馆、市博物馆,鳞比栉次,渠渠厦屋,观瞻一新;虬江建筑码头,深港可泊巨舰,京沪路可延长接运,势与租界争荣」吴铁城将这些成就,都归功于杜月笙的协助。因为有了这种种的建设,民间竞起效尤,工厂烟突如林,于是,上海乃成为「亚东巨埠,而金融经济,居全国之中心,为各省之领导!」

    迄至今日,五十岁以上的老上海,能不怀念民国二十二、三、四、五、六年间的黄浦滩,太平盛世,清明安和,熙来攘往,尽是笑容?一二八以后,八一三以前的那五年,是上海人最富足安乐,欢欣鼓舞的辰光。凡此固然是政府贤明政策之所赐,但是,吴铁城、兪鸿钧、吴醒亚、杜月笙、钱新之、王晓籁,吴开先、渖公展乃至杨虎、陆京士等等等等,无数党政军的精英,加上地方首脑、民间领袖的打成一片,通力合作,也未尝没有协同努力的汗马功劳。

    最低限度,我们可以这样说,当杜月笙像八足章鱼一样,把大上海士农工商杭不啷来一把抓,在那五方杂处,繁嚣纷错的黄浦滩。那是空前绝后,从来不曾有人办到过的。不过当他大权在握,暗中操纵一切的那几年里,上海表面上的繁荣不说,卽曰人口,亦自民国二十一年的二百九十余万人,急剧增长到抗战前夕的五百万!「水往低流,人向高走」,上海如若是人间地狱,黑暗世界,那便用千军万马也驱不来这许多人羣,五年里面从内地各省,四乡八镇,拥来了两百万人,!适足以证明当时上海确是「遍地黄金」的天堂。

    许多老上海不胜欷歔低徊,怀念那一段时期的黄浦滩──因为唯有这昙花一现的五年黄浦滩灿烂辉煌,光芒万丈。

    杜月笙克享盛名,灼手可热,成为黄浦滩上「天字第一号」的人物,他每天最重要的事便是会客,──达官要人富贾巨商、中外名流、各界领袖,……。要见杜月笙,由于,上海的高楼大厦越来越高,确实越来越不容易了,除非一等一的大好佬,必须事先登记挂号然后按照指定时间,到他会客处的沙发上去坐侯。杜月笙确有自知之明,他晓得自己爬得太高,窜得太快,而从青云端里一个斛斗栽下来,可不是闹得玩的,因此他尽量的使自己言词谦虚,态度诚恳,无分大老倌、小伙计一概视若同仁,和颜悦色,聚精会神,但凡对方提出了自己所遭遇的困难,他总是尽心尽力,为之片言解决。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故所以,杜月笙要吾日三反其身了,他曾对他的另一得意门生王先青说:

    「我每天夜里困到了床上,必定要想想,今朝我阿曾讲错话,得罪人,做错事?」

    自从娶了姚玉兰以后,杜月笙有了四位夫人两丬门面,华格臬路是杜公馆,辣斐德路也是杜公馆,唯恐贵客摸不清楚他的行止和作息时间,他开始规定钟点在爱多亚路中汇银行大楼会客,交通方便,地点适中,于是每到杜月笙会客的时刻到了,中汇银行门外便开始车如流水马如龙,男女贵宾,门庭若市,何其漪欤盛哉!

    是你朋友就了不起

    曾任江苏省主席顾祝同的一位兄弟,跟杜月笙是经常来往的熟朋友,杜月笙对于这些熟朋友向不拘礼,一方面显得亲热,一方面也是穷了节省体力。但是有一次,这位顾先生带了一位朋友,为亚东银行的事,同赴中汇银行拜会杜月笙,谈好了事体,杜月笙竟一反常例站起身来送客,而且还很殷懃的一直送到电梯门口。于是顾先生的朋友走了,顾先生却又留下来,和杜月笙一道回办公室,他便半开玩笑半认眞的问

    「为什么平时我来我去,杜先生你从来不曾迎过送过。而今天我带这位朋友来,杜先生你反倒这么客气,一直送上电梯?」

    杜月笙笑笑,反问一句:

    「依你看哩,这是啥个道理?」

    「我就是想不出这其间的道理,」顾先生摇摇头说:「其实,我这位朋友并没有什么了不

    起呀。」

    「不,」杜月笙断然的否认:「他了不起。」

    「他有什么了不起?」顾先生急急的追问。

    「因为他是你的朋友。」

    眼见顾先生还在那儿茫然困惑,杜月笙接下去又解释的说:

    「你我知己,常来常往,我对你熟不拘礼,你晓得我的身体不好,决不会见怪。但是今你天带了朋友来,我就不能不格外恭敬,因为我尊重你的朋友,使你有了面子,那便等于我加倍的尊敬你了。这是我对你表示最高礼貌的机会,我当然不能轻易放过。」

    一席话,说得顾先生五体投地的佩服,往后逢人便说:

    「杜先生做人,眞是到了家啦!」

    事实上,杜月笙在戒烟以后,由于少了那一口「习惯已成自然」的提神益气「灵药」,他的健康情形,一眞不见起色。三国志上司马懿说诸葛亮:「食少事繁,世能久活!」当年的杜月笙,岂止事繁食少,更要紧的是他遇事太用心机,而四十五、六、七、八岁的鼎盛春秋,如日中天,他的名利得失之心,当然很重。杜月笙没有诸葛亮的学养,他更少了一份「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心境与功夫。

    杜月笙怕打针,难得吃药,他的私人医师庞京周,便对于他的健康,无能为力。据杜月笙兴高采烈,轻松愉快的时候,他曾告诉自己的子女说:年纪青时,他也曾练过武功,学过几套拳脚。在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各式各样的养生术中,他所相信和服膺的,还是运动、锻炼,属于动的方面。

    不过,杜月笙却一生一世与西洋体育无缘从小到大,自生及死,他一辈子不曾接触过欧西传来的运动器具,当他提起勤于锻炼之益时,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劝他打网球,多运动,甚至跳进游泳池去拨拨手脚淴淴浴,然而,杜月笙听了,唯有摇头苦笑,把他飘飘若仙的长衫下摆一掀,说道:

    「狄个物事,我看上去了就脱伊不下来。」

    江湾开球踢过一

    民国二十四年,江湾市中心区体育场揭幕,举行规模盛大的全国第六届运动会,我国体育界的元老郝更生负责主办,运动会举行的地点指定在上海,他因为庞大的经费无从筹措,正在黄浦滩上长吁短叹,一筹莫展,当时,便有好朋友建议他说:

    「这一件事,你应该去找找杜月笙先生看,只要你能说服他,让他点一点头,事情就算有了眉目。」

    将信将疑的,郝更生去见了杜月笙,开门见山把话一谈还没有来得及将一篇大道理讲出来,杜月笙便连连颔首的说:

    「郝先生的意思我明白。老实不客气说,如果全国运动会在上海都开不起来,那就未免太说不过去了。请郝先生放心,兄弟自会尽力,一两天内必有回音。」

    回音是一份请帖,由杜月笙具名,请他驾临国际大饭店,出席一次茶会。郝更生疑惑不定的准时前住,他骇然发现茶会的规模很大,金融工商,上海各界的领袖几已到齐,杜月笙很礼貌的延他上坐,等到杜月笙以主席兼主人的身份一发言郝更生更是惊喜交集,几难置信。原来,这次茶会正是为他所召开的,他所要说的一篇大道理,杜月笙已经代他说得清楚明白,词毕,杜月笙当场要求各界人士支持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使它顺利揭幕,圆满完成,他并且强调问题的关键只在于经费──铜钿

    一呼百诺,上海各界热烈响应,捐集了一笔数目,使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如期揭幕,举行大会**足球比赛的那一天,江湾体育场人山人海,万头攒动。因为那一天有一项特别节目全运当局为了感谢杜月笙的鼎力协助,终底于成,头一场足球比赛,请他行开球典礼,这便是杜月笙生平和球接触的第一次。

    上海人都以为「杜先生」这次一定会脱下长衫,穿一次「洋装」,兴高采烈的踢它一脚了罢。那里想到,掌声响处,极目巷望去,杜月笙依然是一席袭绸衫,瘦骨嶙峋,大会总干事随行于左,杜月笙的长公子杜维藩侍从于右。那一天的太阳很大,杜月笙既不戴帽,又不戴黑晶眼镜,于是他便那么愁眉苦脸的,大踏步走进了球场,到了中央。双方球员排好阵势,裁判员银笛一吹,杜月笙很吃力的抬起右脚,在那只新皮球上,轻轻的碰了一碰

    四周看台,齐齐的发出喧天笑声,震地欢呼。杜月笙别转身体往回走,面部依然是毫无表情,一语不发。

    国术武技方面,杜月笙的程度如何,若干年来始终是人言言殊的一个谜有人说他幼习拳技,功夫了得,有人谓他弱不禁风,一窍不通。却是,有一件事实,似可对此谜团加以剖解。民国二十四年,上海有一个满有噱头的张毓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