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传

杜月笙传 > 第266章

第266章

    四十二年六月墓地竣工,择吉于二十八日安厝,「歇浦风凄,鼎湖云暗;牛眠已卜,马鬣崇封」,逝世后的杜月笙毕竟「好人不会寂寞」,他的安厝典礼在当年是轰轰烈烈的盛举。

    为此特地成立了「杜月笙先生灵衬安厝委员会」,-一纸安厝委员名单,开出来无异是当年显宦名流的题名录:

    召集人王宠惠、于右任、许世英。

    委员:陈诚、张其昀、王世杰、吴忠信、莫德惠、张羣、何应钦、吴铁城、顾祝同、钱大钧、俞鸿钧、谷正纲、洪兰友、张道藩、何成浚、马超俊、黄少谷、萧同兹、郑介民、毛人凤、王新衡、黄伯度、吴开先、陶一珊、吴三连、陶桂林、祁大鹏、王绎斋、季源溥、刘航琛、吕光、杨管北。

    总干事陆京士副总干事杨克天总务组长朱品三交通组长王兆槐厝务组长吴乐园祭典组长朱庭筠文书组长赵君豪招待组长唐缵之摄影组长水祥云

    当日上午八时,先在极乐殡仪馆开吊,灵堂门口悬以巨幅横披,额曰:

    「杜月笙先生灵衬安厝祭堂」

    这一天灵堂里悬挂各界致赠的挽幛、挽联,共为二百余幅,花篮花圈不计其数,自五院院长以次前往致祭的政府官员、各界人士多达三千余人,士农工商、蒙古新疆,全日各地社会各界首要名流,在灵堂里外摩肩接踵,挥汗成雨。

    蒙古的章嘉活佛,新疆省主席维吾尔族长老尧乐博士和「台湾杜月笙」许丙最为引人注目,若论杜月笙一生的体面风光,盛大排场,当以这一次安厝之祭为最。

    然而向来爱朋友,好热闹的杜月笙,偏已长眠棺中,一无所知

    达官显要,名流学者之外,整队而来参加公祭的单位,犹有国民大会代表全国联谊会、江苏籍国大代表联谊会、上海市参议会、全国总工业会、全国商联会、全国船联会、上海市工界同仁、江苏同乡会、交通银行、台北市总工会、上海市新闻界同仁、上海法政学校校友会、大秦纱厂、司法院、台湾银行计核室,以及恒社在台子弟。

    公祭从上午八点钟进行到十时三刻,末由安厝委员会公祭,主祭者于右任,陪祭者许世英、王宠惠,张羣、何应钦等三十位人。

    安厝之日万人空巷

    十一点整,杜月笙灵柩自台北市南京东路极乐殡仪馆发引,这是杜月笙死后的第二次大出殡,长髯飘拂的于右任、老态龙钟的许世英、年高德劭的何成浚,精神矍铄的何应钦,还有张道藩、钱大钧、谷正纲、洪兰友、萧同兹、陶希圣等杜门亲友五百余人,冒着溽暑酷热,亲送杜月笙的灵柩到汐止大尖山上。

    这是枢府播台以后,前所未有的一次盛大出殡行列,台北市警察局派出摩托车队一路呼啸,列队开道,继之以丧幡、素坊、中西乐队、杜月笙遗像、灵輀,执绋者所乘的各型汽车一百余辆。

    浩荡盛大行列由南京东路西行折向中山北路,再南往中正路口,折而往东,徐徐行进,长达里许。

    沿途居民,莫不万人空巷,争覩杜月笙的大出殡盛况。

    十一点四十五分,灵柩抵达汐止入山路口,汐止镇长李德胜,早在路口搭好一座素白牌坊,卽以当地作为汐止全体镇民路祭之处,路祭过后,灵柩由十六名扛夫抬下卡车来,转折进入大尖山。

    中华民国四十二年六月二十八日正午,举行安厝典礼,杜月笙的家属在墓前备馔祭奠,邻近的高僧自动前来诵经,台湾省政府新闻处电影制片厂,派有专人摄制全部纪录像片。

    杜月笙的灵柩于正午十二点三十分入厝,「义节聿昭」如杜月笙者,遂而「入土为安」,盛大典礼,也因而全部告成。

    安厝之祭,收到的挽联挽幛,凡二百余,若论对仗之工,词章之美,诚然琳琅满目,不胜枚举,加阎钖山挽的:

    元龙豪气垂五载,楼获高名动王侯。

    又如何应钦所挽:

    忧国耿孤忠、不仅垂声游侠传,首邱慰遗志,成同酬酒大招篇。

    还有前军令部长,在米苏里舰上代表中国接受日本人投降的徐永昌一联,颇堪为杜月笙安厝之日的盛况写照:

    至死不忘忠,埋骨尚能归故国,在生唯仗义,结交早是遍人寰。

    尤有时任考试院长的莫德惠所挽长联:

    解衣推食,惠遍同胞,当斯浩刼难回,弥望尽疮痍,应痛人间失大侠;近水依山,安兹吉壤,追忆遗言归葬,中兴资护佑,岂徒世外作飞仙。

    还有洪兰友的「及先生之殁也,曾哭之以联,兹当灵衬安厝之日,仰怀大节,爰再撰联奉申灵鉴。

    」洪兰友的这第二联词曰:

    布衣垂简册之名,朝野同钦,风云翊运;归骨就枢府所在,死生一致,肝胆千秋。

    张嘉璈的一联,写尽了杜月笙的平生唯一憾痛

    有侠义心肠,有照人肝胆,为避赤祸南来,沉疴莫起;是商场巨子,是社合闻人,未随王师北指,饮恨无涯。

    台湾大学校长钱思亮挽杜月笙的一联词曰:

    尘迷故国,谁辨华夷有大义,常昭千古艰难唯一死;望重春申,功存民物是首丘,归正三台惆怅想清标。

    内政部次长季源溥的挽联,颇足抒写杜月笙的为人及其基本性格:

    海濡河阔,所至无私,心存济世眞忘我;夏雨春风,纯乎博爱,天下何人不识公?

    恒社旅台同仁所挽的一联,语语沉痛,一字一泪,洋溢杜月笙门弟子的悲怆悼念之情

    戴仁而处,抱义以行,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亦墨亦儒,九夏无归关气数;丘祷已穷,巫招何托,抢天呼苍,纵百身奚赎,为师为父,三年曷极感心丧。

    然而,最足以为杜月笙传诸于世者,厥为总统府秘书长张群的那一篇诔词

    云天高义,湖海豪情,纵横一代,领导群英;战乱迭经,葆坚持正,棱棱风规,昭昭誉问。

    远墨犹新,宿草已列,其人虽逝,其名不绝;天高日丽,海阔潮回,且安英灵,以待昌期。

    慰死者以未来光明气象,杜月笙在九泉之下读了这几句诔词,「且安英灵,以待昌期」,获知大陆重光,中华复兴有望,他当会兴高采烈的欢呼一声:

    「好,言话一句」

    外一章

    杜月笙安厝旣毕,恒社弟子曾于民国四十一年十一月曁四十三年八月先后编印「杜月笙先生纪念集」初集、二集两种,初集载有钱永铭撰「杜先生传」,曁许世英、吴铁城、兪鸿钧、洪兰友、方治、祝绍周、杨管北、皮作琼、顾嘉棠、吕咸、沈琪、胡叙五、陈定山所撰之纪念专文。

    二集则载有吴忠信、莫德惠、兪飞鹏、徐源泉、陶希圣、潘公展、束云章、吕光、姚琮、杨克天、王世和、沈楚宝、唐承宗、赵君豪、万墨林、陆京士、杜维藩的追思悼念文章,以及悼文唁电、挽词祭文、舆论报导、安厝经过等篇,约计二十万言。

    民国五十年八月杜月笙逝世十周年纪念,暨民国五十六年八月杜月笙八十冥寿,恒社弟子亦曾分别在宏济寺、善导寺,举行追思之会,莅场者有严副总统以次一千余人。

    与杜月笙过从极早,且为结拜弟兄的吴经熊博士,曾在本书全稿杀青先一日,不胜怆念的论及杜月笙之生平,他认为杜月笙的毕生作为,充份发扬了我国传统的民族精神:「济弱扶倾」。

    司马迁论六家要旨,「侠」与「儒」相提并论,因此他撰「史记」,遂有「游侠列传」,历来许为「千古卓识」。

    中国之「侠」,早在周末卽以大行其道,所谓「其言必信,其行必果,救人之急,甚己之私,羞伐其德,不矜其能」、这一种我国固有的民族精神,近乎墨子倡呼的「兼爱」,亦卽「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向系我国极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两千余年以

    来,广泛流行于闾巷乡党之间,无一时,无人不受其重大的影响,「侠」是中华民族个人行为的最高准则,将相公卿,和贩夫走卒同样的可以优为之。

    中国人不曾读书的大有人在,但是不明理的却万中难获其一,便是由于这个缘故。

    吴经熊除了深切怀念杜月笙对朋友有情义,待世人具爱心,他尤且推许杜月笙「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学习与奋鬪精神,杜月笙虽然一辈子里只读过几个月的书,但是终其一生,他无时无刻不在求知、求新、求向上,因此他敬重斯文,礼贤下士,凡人有一技之长,一得之知,他都要虚心学习,不耻下问。

    有谓杜月笙的创业成名,蔚为一代贤豪,自有其时代背景,论者尝云没有华洋杂处的租界,便没有上海这个冒险家的乐园,而没有龙蛇混杂的上海,也就不会出现杜月笙这样的人。

    这话固然不错,但是正在埋头撰写国父传的吴经熊博士却以为:时代背景的本身有其时间性,而中华民族传统的「侠义」精神则是持续的,永恒的,不朽的,杜月笙是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一位代表性人物,他的成就在于他「秉眞性至情,如江河之自适」,也便是侠义精神的自然流露。

    从上海租界里崛起如杜月笙者今后将不会再有,然而行侠仗义,扶危济倾的大英雄,眞豪杰,自兹而后,「江山代有异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当可以信其必。

    (全文完)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奇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