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星高照:农门俏丫头

福星高照:农门俏丫头 > 14.第十四章:知识改变命运

14.第十四章:知识改变命运

    翌日,才吃过早饭,便见得一辆马车从村口缓缓驶来。

    安溪村虽靠着京城,但村内经济并不太好,平日来个牛车都已能让人踮脚遥望,何况还是一辆瞧着华丽的马车?

    沈无忧上马车时对着沈无衣千叮咛万嘱咐,让她莫要凭白吃人家的亏,若是心里不爽了就反击回去,出了事儿他兜着。

    昨日刘青儿午后又来了院里玩,许是因刘媒婆的缘故,沈无忧瞧着眼神都冷了三分,虽未明确说甚,但态度之间已可见他的不悦。

    再加之卫子琅对她视若无睹,她一番热脸贴了冷屁股后,便甚觉委屈的很。

    听得沈无忧那些话,沈无衣点头应声,“放心罢,我定是不会叫人欺负了去的,哥哥去了学堂好生念书,莫要掂念家里,爷爷有我照顾着。”

    今年的八月,沈无忧就得参加府试了,若能得个秀才名号,家中几亩地的赋税会减少好些,到时还能省下一大笔钱出来。

    沈无忧只觉心中有万千的话想说。

    他这个妹妹呀,说自己不傻了,可为何心里却更觉着放不下了呢?

    直到卫子琅在一旁笑出了声来打趣道,“城里离着此处不过十几里路,无忧兄若是想家可随时回来瞧瞧,再听你兄妹二人说下去,这都快成生离死别的话本子了!”

    话糙理不糙,还真就有这么些感觉。

    沈无忧叹息了一声,揉了揉她的脑袋,“乖,哥哥先走了!”

    为何这几个人总喜欢摸她的脑袋?

    “嗯!”她点头,没了多余的话。

    直到上了马车,马车又从院门口驶离至村外,沈无忧都沉浸在难以言说的情绪里,直到半响他轻轻道,“三月后的府试,我定要拼尽全力才可!”

    卫子琅是听着他话了的,却是未曾出言安慰半句。

    功名这种事儿啊,急不得,且以沈无忧的才学,秀才之名并不为难。

    他撩开帘子往外瞧了眼,外头阳光正好,他唇角高高勾起,心情极好。

    ……

    沈无忧是乘坐马车而去的消息没过多久便传遍了整个村子,不少人村民还好奇的上门来问了沈老汉,那是谁家的马车,那卫子琅又是何人?

    沈老汉也不说多余的话,只道了一声,“那是我家大小子的同窗,别的我也不甚清楚了,哎,老杨家的,这天气好的很,你家菜种子播了没?”

    三两句话将扯开了话题后,生活则又回归了之前的宁静。

    一连四五日,沈无衣都未捡着一个鸡蛋时,她的眉头皱起来了。

    沈老汉正在院里编织着藤篮,时不时抬头瞧她一眼,见她眉头深皱的样子不觉好笑,“不下蛋就不下了,家里鸡蛋还有好些,丫头要是嘴馋了,等会爷给你煮蛋吃!”

    “不吃!留着卖钱!”

    “家里也不缺这点儿!”沈老汉给藤篮锁了边,烟瘾馋的厉害,拿起一旁的烟杆子敲敲,塞了些烟丝进去,“明儿个爷去城里将这些卖了,丫头跟着去玩么?”

    闻言,沈无衣眼眸一亮。

    安溪村隔着镇上远,但到城里就近了。

    她们这座城距离京城极近,从安阳城内出发也不过三十几里,安阳城内虽不如京都繁华,却也是熙熙攘攘十分热闹之地。

    上回入城时她未因心中挂念沈无忧,未有心思观赏,这回能入城,定要好好瞧瞧。

    沈老汉编织的藤篮精致,有家杂货铺子是指定了要他篮子

    三文钱一个。

    几乎每隔个七八日,沈老汉都会去一趟安阳城里,将编好的藤篮给卖了。

    当下她便点了头,“好啊, 明日我跟爷爷一道去!”

    又见沈老汉嘴里吐出一股浓烟,她忍不住又道了一声,“烟还是少抽些,对肺不好!”

    “这不得行!”沈老汉一脸乐呵,又吧了两口,“这可是小老儿我的命,少抽些不得跟要我命了么?”

    沈无衣叹了一声,到底是未多说什么,回房了。

    次日,是个艳阳高照的大晴天。

    吃过早饭后,沈老汉将藤篮一个一个码好,拿了棕树叶子将其固定,这才拿着扁担在中间担起来。

    这回拿去卖的藤篮共有三十个,瞧着数量多,但并不重。

    这厢沈老汉担着藤篮,那厢沈无衣则提着四十几个鸡蛋,黄先锋舔着舌头站在院门口瞧着他们远走,一脸想跟上去却又不敢上去的委屈表情。

    城内太过繁杂,它又喜欢乱跑,到时候它万一惹些事儿咋办?

    如此,便只让它在家中乖乖守着家里,除了看家以外哪儿都不许去。

    安溪村距离安阳城路程十几里,加之天气炎热,没走上几里路,沈无衣便只觉热得不行,汗水浸湿了衣襟,又闷又热。

    到得城中时,找沈老汉要了一个文钱,去茶摊买了碗凉茶喝,当凉茶咕咕下肚,她这才感觉自己还活着。

    安阳乃是京城周边小城,虽是周边小城,却依旧繁华。

    街道铺的乃是青石砖,两侧店肆林立熙熙攘攘,有手执折扇风度翩翩的鲜衣公子,亦有不少衣着华丽的行脚商人来来往往,人形各色,热闹非凡。

    记忆中沈老汉只带原主来过一次城里,但时间太过久远,她几乎无甚记忆。

    沈老汉先是带着她将藤篮给换了钱,再去把鸡蛋卖了。

    城里人讲究的很,她家两只老母鸡是自幼吃着虫儿生长的,鸡蛋比一般吃杂粮的鸡要有营养,才拿出卖呢,便被上街买菜的妇人给买走了。

    沈老汉细数着今日所挣的一百多个铜板,拿在手里掂量了一番,布满皱纹的脸上却仍旧着愁云。

    瞧了眼天色,他道,“你哥的纸墨怕是要添置新的了,咱们今儿来了,便给你哥送些去!”

    读书人的地位高,笔墨纸砚也就贵。

    沈无衣自然是没有意见的,如今整个家里都指望着沈无忧能出人头地。

    对于她们这种家境贫寒的庄户人家而言,唯一的寄托就在读书上,祈望家中能出个有出息的读书人——这就是所谓的,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