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个姬会

给个姬会 > 第74章 我见晚晚02

第74章 我见晚晚02

    章予晚嘴上说的头头是道,等真换了身海棠红的广袖留仙裙、走在前往凤梧院的路上,心底的迟疑和怯意才漫上来。

    世人谁不知谢桐品格举世无双,她是太宗最疼爱的公主,中宫嫡出,师从大儒。

    太宗并太后去后,她胞兄继位,对这个妹妹只有疼不够的。

    父兄在世时,谢桐因品格容貌闻世。直到三年前,先皇因急病去了,宫中无人主持,谢桐亲自牵着才四岁的嫡亲侄儿、也就是小皇子,登上文德殿那把龙椅。

    她自请为先皇守孝三年,同时摄政三年。

    摄政期间,几度平复因江山易主带起的动荡,敬朝臣爱子民,守成之余治河渠驱外患,事迹早已在民间流传开来。

    直到两旬前,谢桐撤了那副珠帘,奉旨准备和镇国公世子顾锦的婚嫁事宜。

    想起谢桐,章予晚除却愧疚,还有几分向往。

    世间有几个女子能比肩谢桐的成就?

    便是那些封侯拜相的男子,在这位长公主面前,也只有叹服的份!

    前世,章予晚就时常因紧张和自惭形秽,在谢桐面前说不出话,急得眼泪都出来了,总被嘲弄是在扮可怜。

    如今走在路上,章予晚又怯了起来,忙给自己打气。

    这辈子头次见谢桐,可不能再如此作态了,实在不行,嫂嫂都喊出去了,就当……就当是对着家中的嫂嫂,撒娇卖痴便是。

    嗯,章予晚,这个你很拿手。

    眼见着进了凤梧院,前头的黄鹂打起帘进去通报。

    四下的丫鬟面上不显,眼底都暗藏戒备鄙夷。

    隔着道门帘,章予晚依稀听见谢桐温柔如水的声音,只觉像远山岚风,不太真切。

    她正听得入神,黄鹂出来了:“表姑娘请进。”

    章予晚一步迈入,便像换了个天地,处处锦绣珍宝。

    她无心在意摆设,目光一带,便落在美人榻上的谢桐身上。

    谢桐侧卧美人榻,腰间宫绦垂落,玉环摇荡,衬得细腰只有一把。

    章予晚不记得谢桐以往是不是便如此,一眼看去只觉得谢桐虽风流极了,可也消瘦极了,登时在心里骂了好几声顾家人。

    迎着谢桐秋水似的眸子,章予晚快步走过去,又放缓了步子,离着美人榻还有四五步时停下,忍着紧张行屈膝礼,道:

    “三娘客居于此,今日才来见嫂嫂,实在失礼。嫂嫂身子可安好?”

    她低头说完,不见回声没敢起身,等了等才听到谢桐的声儿:

    “本宫尚好。这几日府中忙乱,怪不到你身上,倒要你操心。百灵,看座奉茶。”

    百灵取来个如意纹矮凳,放在章予晚脚边。

    章予晚见谢桐果真温婉和气极了,心下轻松起来,坐下前小心地将矮凳向前挪挪,离美人榻上的谢桐更近些。

    谢桐轻轻摇着海棠团扇,不着痕迹地看她的小动作。

    待章予晚坐稳了,百灵递了茶上来,眼风扫向谢桐。

    谢桐微微垂眸。

    百灵登时像随口般道:“驸马方才还遣人来,言语提及表姑娘呢,可见是时时挂念的。”

    章予晚接茶的动作一滞,刚安下的心像小金鱼似的乱扑腾起来,她强压下,装傻充愣道:

    “正要跟嫂嫂请罪。那日表哥和嫂嫂洞房,偏被我搅了兴。三娘并非有意,属实是那日头痛欲裂,不知身在何处,只知道跟着前头的人走,未曾想……”

    说到这,章予晚起身福了一福,沮丧道:“说到底都怪三娘不够稳重,连带着表哥也把我当孩童看,还日日遣人看我有没有闯祸,真是羞死了。”

    谢桐未出言打断,却也没有抚慰。

    章予晚愈发心里没底,牙一咬,决意把这个憨傻模样演到底。

    再怎么样也比给顾锦做姨娘好。

    章予晚心一横,径自向前两步,曲膝蹲下,双臂搭上美人榻,仰头看侧卧的谢桐,红唇白齿间的话语愈发软糯:

    “要我说,后院有嫂嫂,表哥作甚么妇人心态,婆婆妈妈的。我要嫂嫂管我。”

    说到最后那句,她还伸出食指,勾了勾谢桐的月白广袖,一双杏眼眼巴巴地看着谢桐。

    只是这一眼看去,章予晚才知自己做了什么——她竟距离谢桐如此近!

    眼前的谢桐肤如凝脂,眉若柳叶,让章予晚眼前直发眩。

    章予晚只觉冒犯了仙子,晕陶陶脱口而出:

    “嫂嫂天人之姿,便如子夜星辰,满身光华。”

    谢桐手中的团扇停了一停,略带新奇地看向面前的章三娘。

    章三娘杏眼桃腮,笑起来酒窝浮现更是甜得醉人。

    便是眼下,将表兄妹苟且之事说成兄长的爱护之情,自称孩童,都让人不禁多信三分。

    再瞧她这份不知真假的娇憨天真,可不就是孩童心性。

    只是谢桐未曾想到,章三娘会凑得如此近。

    谢桐不着痕迹地退了退,难以避免地看到送到眼下的酒窝,并章三娘饱满微翘的唇。

    袖口被章三娘勾着,谢桐正要拂落她不老实的手,便被那声“子夜星辰”生生打断。

    谢桐心中好笑,这章三娘,拿她当小姑娘哄呢?

    一低头,对上章予晚那满脸不知身在何处的神情,谢桐不禁一噎。

    “三娘当真嘴甜。日后有什么事,若本宫无暇,去寻黄鹂便是。”

    谢桐笑道,抬手招百灵,顺势让章予晚的手离开自己的袖子:

    “把本宫那个乳燕奔春妆盒找来,本宫记得有匣珍珠正合三娘用。”

    章予晚领了赏,看着白芍手中的珍珠匣子,心中高兴。

    高兴的不是珍珠,是谢桐的态度。

    想来这次至少没招了厌恶。

    从前在后院能博得老夫人和各长辈的喜爱,章予晚旁的不通,但深谙点到为止,得了好处便乖乖退下,莫要贪得无厌招人嫌。

    只是走前,少不得讨句话,鼓起勇气问一句:“若是嫂嫂无事,三娘日后能不能找嫂嫂说说话?”

    这种场面话,自然不会被谢桐拒了。

    章予晚这才高高兴兴地回清鸣院。

    章予晚走后,谢桐倚在榻上,好一会儿问道:

    “章三娘多大年纪?”

    黄鹂道:“今年三月及笄的。”

    本朝律法规定,及笄后女子便可婚配,也有及笄后定下婚事,待到十八岁再出阁的。

    谢桐被孝期耽误,二十二岁方婚配,算是晚嫁了。

    十五岁正是个模糊的年纪,往小了说还是天真无邪的少女,往大了说,都可以生养了。

    谢桐笑吟吟的:“你们瞧着,她是真不懂,还是糊弄本宫?”

    一旁的百灵和黄鹂对了个眼神。

    虽说主子无论待谁都一副好说话的性子,但真敢把主子当长辈似的亲近撒娇的,便是宫中的皇子公主也不敢。

    只有这个章三娘,不知是艺高人胆大,还是乱拳打死老师傅,倒让人高看一眼。

    要说看人眼光,谁也比不上长公主。做奴婢的,要猜的只有主子心思,见谢桐面上不恼,两个丫鬟都知道该怎么说了:

    黄鹂详尽:“方才奴婢送章三娘出去,她还道,长公主眼圈发红,她家中有道眼贴方子正好得用,回头送来,看起来是极关切公主的。”

    百灵活泼凑趣:“章三娘人长得甜,嘴巴更跟芳蜜斋制的蜜饯似的,是个妙人。”

    “能让你们都夸她,还算有点心窍。”

    谢桐回想了会儿:“章三娘祖父能干,父亲是宣和年间的状元,当年本宫还背过他那篇策论,当真是……她沦落至此,也算可怜。”

    章予晚不知谢桐正叹她可怜,她天生心不藏事,从不自怨自艾,只有眼下的烦恼,倒是觉得谢桐可怜。

    一部分是因自己而生的愧对,另一部分则是因为她总听母亲说,女子嫁人就是第二次投胎,谢桐头一胎投到蜜罐里,第二次投胎可真是栽进了毒粪坑。

    想到如此佳人被顾锦糟蹋了,章予晚望着谢桐送的满匣子珍珠,就止不住心疼。

    许是见她去了凤梧院还能完完整整的回来,这一下午章予晚再没听到婆子的骂声。第二日,还有个卢婆子进了屋,拿差使探话风。

    章予晚及笄前就被母亲带着理事,对后宅杂务还算精通,但她眼睛一转,便跟那卢婆子道:

    “我年纪轻,哪懂这些,少不得要问问嫂嫂这长公主府的规矩,你且等着。”

    说完兴冲冲的要去凤梧院。

    卢婆子看得一愣一愣的。

    一点芝麻谷子大的事儿,怎么就要问长公主了?这章三娘扯虎皮呢还是真的不懂事?长公主真能理她不成!

    白芍思绪乱飞。

    姑娘作甚找借口往长公主那凑?莫非是想讨好了长公主,再堂堂正正的抬身份?没想到姑娘经此大难,长了点心眼。

    不管其他人怎么想,章予晚心飞的比脚下还快,可直到凤梧院,才知晓谢桐一早就入了宫,还未回来,只寻到了黄鹂。

    有谢桐的吩咐在,黄鹂跟着章予晚走了趟清鸣院,把一切吩咐的妥妥当当。

    见长公主身旁的一等大丫鬟亲自来了,清鸣院上下心里如何想的不知道,自此风言风语不见踪影,让章予晚耳畔清净不少。

    不过这种话她前辈子听得多了,此时并不在意。

    前院的消息传不到清鸣院来,章予晚只关心凤梧院。听闻长公主这几日都早早外出,她懂事地没去碍眼,忙活着遣人拿药来制眼贴。

    京中每家府上都有不外传的方子,章家祖上出过名医,存了不少药方,眼贴就是一种。

    忙活几日制好后,章予晚便等着谢桐晚间回府,拿去当面给她。

    白芍亲自去盯着后院的二门,等天擦黑了才见到回府的长公主,忙不迭地回来跟章予晚说。

    章予晚正更衣,有个凤梧院婆子来了清鸣院:

    “表姑娘,方才龙井,噢就是驸马爷的小厮,他到二门让婆子传话,说驸马想见您。”

    “长公主念及您和驸马爷的兄妹之情,甚为感念,已是允了,命奴婢来给您带路。”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个副本是隔日更喔。

    没想到才更新第一章,就有小天使看出了晚晚的本体章鱼丸,太聪明了吧qaq

    鱼丸就有点笨笨的,可可爱爱没有脑袋,擅长乱拳打死老师傅,狗头

    顺便说一下宋人实际结婚年龄(非议婚、定婚年龄)。

    参考书目上统计的61名女性结婚年龄,最大的是27岁,最小的是14岁,平均年龄是18岁,17-19岁占50以上。

    34名男性结婚年龄中,最小的17岁,最大的36岁,平均年龄是24岁,20岁以上的占近90。

    可以大致代表当时士大夫家庭女子通常的出嫁年龄,以及士大夫结婚年龄。

    而律法上,北宋时最低婚龄依袭唐开元律,男15岁,女13岁,后来司马光在礼制上往上各提高了一岁。

    所以从实际情况来说,宋代(士大夫家庭)没那么早婚。

    谢谢小可爱们,看的开心就好,不用破费啦,木啊!

    感谢投出浅水炸弹的小天使:烟花炸弹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烟花炸弹108瓶;躺弱要sy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