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

鬼谷子 > 第三章 避所短,从所长

第三章 避所短,从所长

    原文

    故计[1]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避所短,从所长。谋虑**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2]一也。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3]之。此谋之本也,而说之法也。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难为。故曰“揣情最难守司”。

    注释

    [1]计:谋划。

    [2]数:法术,这里指办法。

    [3]索:追求。

    译文

    所以,谋划国家大事,就应当详细地衡量权势;游说君主,则应当全面揣测实情。探知对方的谋划、想法、情感和**,必须以这种谋略为主。谋士们可能富贵,也可能贫贱,可能受到尊敬,也可能被轻视,可能获利,也可能遭到损害,可能成全他人,也可能败坏他人,其使用的办法都是一致的。因此,即使有古代先王的治国之道,有圣人的高超智谋,不通过揣度实情,也就无法探测出所有隐匿的情况。这是谋略的基础,游说的通用法则。对某些事情突然发生,人们不能事先预料,是因为提前预料是最难的。所以说:揣测实情,最难把握。

    鬼谷锦囊

    “说人主,则当审揣情,避所短,从所长。”是说游说他国君主,应当全面揣测别国君主的想法,避其所短,从其所长。

    其实不仅游说别人如此,做人做事都是如此:用人要用其长、避其短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为我所用;为人所用要避主短处(人性弱点)、从主长处(人性优点)才能既有用武之地,又不会有“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功高盖主”的嫌疑;学习别人要取其长处、补己短处,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和完善;读书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获得有益身心的知识和道理,等等。

    延伸阅读

    去过寺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背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地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弥勒佛和韦陀各有长短,但佛祖在用人上真堪称一位高手:让弥勒佛负责公关,韦陀负责理财。果然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佛祖可谓真正做到了用之所长、避之所短、长短互补、阴阳相济。

    佛祖将弥勒佛和韦陀两人的长处合二而一,获得了“1+1=无穷”的结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优化组合”,可谓达到了用人和经营管理的至高境界。这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尤其是企业用人之道,具有非常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避所短,从所长”在人生道路上还有另一层借鉴意义,即要取长补短,善于向他人学习。《吕氏春秋》有云:“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意思是说,善于学习的人,借用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人生在世,只有不断学习和吸收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