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科举之路

寒门科举之路 > 第146章 翰林院

第146章 翰林院

    李文山收到了陈寻师伯,让人给他送了一封信。信中说道,人在官场,要三缄其口,小心谨慎。

    李文山和送信的人说道:“你回去帮我多谢师伯,文山知道了,定当小心谨慎。”

    第二天,李文山一早起来。

    他官职低不用上早朝,早上卯时中三刻按时到翰林院衙署。

    他这里到翰林院衙署不是太远,所以等他寅时末起床差不多了。当然官职能上早朝的时候,可能寅时三刻就要起来,准备上朝。

    翰林院位于文德街南桥附近,京城分有内外城,翰林院相当于皇帝的秘书机构,因此翰林院的办公与皇城只有一墙之隔。

    李文山距离翰林院挺远的,而且街道上他昨天就看到了许多马车、骡车和牛车、坐轿子等,上下值都是一团拥挤。也看到好几个武官骑马上值,确实走的比别人快,李文山还是选择马车出行。

    一路朝着翰林院的方向,此时天还没有亮,到处一片漆黑,天空中还带着几颗星星和残月。越靠近内城,越是安静,虽然很多人已经动身出发,官员府邸门前都挂上了两盏灯笼,照明效果挺好的。

    看着前面赶车的人熟门熟路,他也就跟着大部队一起出发,还好情况比他想的好非常多,人多但不会拥挤早上,比傍晚下值顺畅。想想也就知道了,这时除了当官的,大多数人都在睡眠中。

    一路都安安静静地,陆陆续续遇到其他的官员也加入了队伍。众人都默默无言,应该是很多人在马车上补眠,毕竟起得天天这么早,还要在朝堂上精神饱满。

    一路上,他们还会陆陆续续地遇到其他官员,各家的马车上有都着独特的标志,如果遇上比自己官,那就要让他们先行。这也算是一条潜在规则了,官大的就先走一步。

    李文山官职可以说在京官里品级很低了,所以这么多大佬里。他们这帮翰林院编修官职最小,所以他的马车一直谦让别人。

    李文山借着各府的光,慢慢地也到达了文德门前的街道。掀开马车帘里面都是,前后一看,就见一辆辆马车排成一队,蜿蜒而去。

    此时天色已白,朝阳初生,浅金色的光芒,照耀下李文山看着皇城都感觉到一股生机。

    卯时还没到,顾青云就到了文德门前,还好一路礼让,没有迟到。

    严崇明向右看到李文山,笑着作揖道:“李兄,这京城上班可要挺早的。”

    李文山看着左边的严崇明,作揖道道:“确实要挺早的,时间和读书差不多。”

    “两位,进去吧,其他大人已经进去了。”兆袁逸说道。

    两人一看确实比他们官职高的都进去了,那他们这些菜鸟也赶紧进去。

    翰林院没有李文山想象的很高大上,房租格局和其他的房子差不多,就是一个差不多的院子,还稍微显得有点旧,看着七八成新。

    进了翰林院,看到门房后,有一个身穿绿袍官服的中年男子,正坐在那里写着什么。

    那人抬头看到有人来访,连忙站起来作揖行礼,口中称道:“下官翁唯,见过大人。”

    李文山看了看他身上的官服,就知道他的身份是翰林院正九品的翰林院侍书,

    李文山回了个答礼,笑道:“早,翁侍书,这可是要登记吗?”

    翁侍书恭敬答道:“是的,几位大人在这里签名。”

    李文山几人也道谢之后,在考勤布写下自己的名字其他几人也纷纷签下。

    等进了翰林院,李文山郁闷吐槽道:“我们考上翰林院,还要考勤。”

    上官珵道:“本朝规定,官员不得无故缺勤,缺勤一天处笞二十小板,每再满三天加一等,满二十五天处杖打一百大板,满三十五天判处徒刑一年。”

    严崇明道:“没想到这么严格啊!”

    兆袁逸道:“所以上值的宁愿官员早起,也不能迟到。如果年纪大了实在吃不消,就提前办理致仕,这样也能留下点体面。”

    等过了卯时,所有人都到了。

    翰林院的低阶官员,把他们带到一间明亮的房屋,里面已经有翰林院的老人在这里办公,告诉他们这是他们办公的地方。

    看着还算不错各自找了个位置开始坐下来,等待分配上司分配任务。

    翰林院掌院吴大人从另一间办公室进来。

    “新科的进士都来了,大家互相介绍认识下,本官顺便分配好新来的工作。”

    又对着李文山他们吩咐道:“我会安排人员带你们熟悉工作。”

    李文山等人赶紧恭敬行礼道:“多谢掌院。”

    翰林院的最高领导是正五品的学士,姓吴单名一个字跞。看着模样四十上下左右,面无胡须,五官端正,具体性格不知。

    只在上值前一天,他和对方打过交道,知道他做事很干练老道。

    刘青谨靠他后头,等掌院走了之后,小声道:“刘兄,据说吴学士的书法造诣非常高,知识渊博,深得当今圣上喜爱。”

    翰林院比他们官职大的好基友有四名从五品的官员,分别是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

    其他人从六品和七品官员,以及一些没有品级的庶吉士,他们这群新科进士,可以等三年散馆之后,通过考核后留下来。

    没让他们等多久,吴掌院就让翰林院就安排一名侍读学士讲做他和阎崇明的教习。

    翰林院的工作都是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中成长的。有些也是李文山他们这一甲三名是有官职的,所以才安排一个从五品的官员带他们。

    而其他庶吉士的都是从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中选择学问优异者担任他们的指引人。

    李文山他们三人看了看,这个侍讲学士是留有美须的中年人,大约四十五六岁面容普通,身材适中,神情看着挺和蔼的。

    李文山几人行礼道:“大人好。”

    那侍讲学士笑了笑道:“不必多礼,能和你们年轻人相处,我都觉得年轻许多。对了,我姓苏名韫鳞。”

    又道:“你们三人可有擅长什么?”

    上官珵笑道:“大人,学生作诗词还不算太愚笨。”

    严崇明道:“学生没特别擅长的。”

    李文山道:“学生会点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