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眸

美人眸 > 第 66 章(我有冤,我父有冤,仰天关...)

第 66 章(我有冤,我父有冤,仰天关...)

    第六十六章

    次日, 建威将军许昌全之死,一经传出,果然在京中引发了滔天民沸。未到一年间, 西北大营接连遭重,长平侯沈作明战败后, 至今还被关在天牢。

    建威将军许昌全突然被北戎人暗杀。

    早朝,永隆帝与众臣商讨西北大营新任主帅人选, 这才发现, 朝中将才凋敝, 满眼望过去,居然无人能担得起这份重任。

    太子谢瑞倒是提议说:“父皇, 西北大营乃是防御北戎的第一道防线,每年大大小小纷战不断, 依儿臣之见,还是应该派熟悉西北大营防务之人。以免北戎趁我军主帅之位空缺,觊觎我边关诸城。”

    殿上, 诸臣听闻此事, 面面相觑。

    熟悉西北防务之人?

    整个大晋最熟悉西北大营的人,如今不就正关在天牢。

    三皇子谢昱瑾微抬头, 看着侧前方的太子。

    太子用意,简直是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沈作明如今乃是阶下囚,若是太子真的能劝得父皇,将他放出来,这份救命之恩, 只怕会让长平侯彻底旗帜鲜明的倒向太子。

    做梦。

    谢昱瑾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笑,果然, 在太子说完,户部尚书霍远思站了出来:“皇上,臣举荐如今镇守宣府的昭勇将军宋光,永隆十五年,宋光远征云南腾冲,震慑宵小,令西南边陲诸国年年进贡,俯首称臣,再不敢轻举妄动。”

    霍远思乃是世袭英国公,他也是勋贵世家中,如今领头之人。

    毕竟在京城勋贵中,能官至正二品尚书的,只此一人。

    况且他还是贵妃霍氏的亲哥哥,如今宫中无后,以贵妃为尊。

    昨晚许昌全一事,刚传回来。谢昱瑾便与霍远思连夜商讨对策,最后两人一致认为,昭勇将军宋光是最合适的人。

    他们早猜测到,太子一定会利用此事,让皇上重新起复沈作明。

    太子既已选定了沈作明,谢昱瑾就再不能选。

    况且宋光并非他们的人,这样一来,他们还能留下一个举贤明的美名。

    太子此刻见霍远思出面,自然不再犹豫,继续道:“父皇,宋光虽在腾冲大胜,可西南地形与漠北天差地别。况且宋光还要镇守宣府,倒不如起复如今羁押在狱的沈作明,他才是真正熟悉西北大营,熟悉北戎的人。这次,就让他戴罪立功,再给我大晋打击掉北戎人的嚣张气焰。”

    “皇上,臣以为不可。仰天关一事,至今都未曾查明,如何能让沈作明起复。”

    “皇上,三思。”

    “皇上,臣以为西北防务方是最重要,应该摒弃成见,起用沈作明。”

    这是第一次,众人在朝堂上,因为沈作明吵的不可开交。

    之前,哪怕只是上书提起,皇上都脸色不虞。此番看来,皇上似乎对长平侯的态度有所松动,似乎不像之前那般厌恶痛绝。

    这些官员一向闻一而想十,如今皇上态度有所松动,登时吵了起来。

    “好了。”终于高坐在殿阁正中央的皇帝,在华贵厚重的冠冕下,发出老沉的声音。

    他那双曾经犀利而清澈的双眸,如今透着浑浊的老态龙钟,他望着台阶下诸人,说道:“此事还需再议。”

    太子和英国公,虽然谁也没占据上风。

    可是反而各人心底,都有一丝侥幸,觉得皇上没有当场驳斥自己,就是还有机会。

    朝会上的争论,很快传遍了朝野,谢自然也有所耳闻。

    他倒也没急着将这个消息告诉沈绛。

    只是他不知道是,沈绛这几日也没在家中。

    都察院衙门,乃是诸位御史们平日里办差所在,也是整个京城里,除了锦衣卫衙门之外,最招朝中大臣们烦的地方。

    没人会愿意来都察院衙门,沾边都不想。

    毕竟一旦沾上边,说不准就是自己官帽落地的时候。

    温辞安作为监察御史,虽偶尔住在衙门内,不过这些日子还是每日点卯回家。这天他出了衙门,坐上马车。

    赶车的人是他身边小厮,依着每日的路,往家里去。

    待到了巷口,温辞安突然让小厮停下,待他下车,小厮赶车离开,似乎要去办事。

    此地并非官宦府邸聚集之处,反而更像是平民百姓聚居之地,长街两旁的楼阁颇有些陈旧,周围叫卖声渐起,并非闹中取静的好地方。

    温辞安独自入了巷子,皂靴轻踩在路面上回响声渐起,显得格外空旷、寂寥。

    突然,待他走到巷道过半的地方,脚步停顿。

    “跟了我这几日,阁下意欲何为?”温辞安声音轻缓问道。

    巷口空无一人,似乎他的话只有这周围的砖瓦听见了。

    温辞安身体依旧未动,许久,他才缓缓道:“你若是再不现身,我便走了。”

    他话音落地,脚掌微抬,但身后巷口却慢慢出现一个身影。

    温辞安转身时,看见一个年轻的姑娘,似乎并未奇怪。他轻扫眼前姑娘一眼,身穿浅绿色留仙裙,青丝乌黑,肌肤胜雪,一双明眸迎着傍晚的余晖,如秋水潋滟,水波摇曳。

    “姑娘,这几日一直跟着我,可知跟踪朝廷官员,乃是触犯刑法之罪。”温辞安语气冷肃,透着一丝刻板。

    他这人太过冷硬,就连都察院这样傲骨林立的地方,他都是独树一帜的死硬。

    有厌恶他的人,私底下斥责他乃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自然也有钦佩他能不为外物所动,守心如一的行事作风。

    沈绛一步步上前,终于走到他的跟前。

    她跟着温辞安这段时间,虽然只有寥寥数日,却也发现他行事之规矩,只怕是用刻尺规划过的。

    每日他出门的时辰,从衙门回家的时辰,前后不会相差半刻钟。

    而且入夜后,他会在书房中,看卷宗至深夜。一盏油灯,将他的影子照在窗纸上,沈绛这几天晚上就是隔着院墙,看着他夜夜如此。

    他不曾成亲,家中除了一个年迈外祖母,竟再也其他亲眷。

    听闻也曾有人用美□□惑他,甚至还有人给他献上异域番邦女子,但是他皆不为所动。他家中不仅没有姬妾,就连丫鬟都不曾有。

    家中仆从,唯有做杂事的一个哑婆婆,还有一个随身伺候他的小厮。

    这样孤傲又清贫的人,似乎连欲念都没有。

    沈绛抬头望向他,冲着他先是一行礼,这才道:“大人,小女有冤情,所以不得已出此下策,尾随御史大人。”

    “既有冤情,该去找刑部或是当地府衙。”温辞安沉默了片刻,才慢慢道。

    他说完,竟不等沈绛再说话,转身就要离开。

    沈绛立即喊道:“因为我要状告之人,乃是当朝皇子,不管是刑部还是府衙,都不会有人敢接此状告。只有都察院身为监察百官,典正法度的部堂,理当为民伸冤,拨乱反正。”

    “大人,我有冤,我父有冤,仰天关枉死的五万将士有冤。”沈绛再次上前一步。

    温辞安抬眸望着她,似有震动。

    “仰天关?”他问道。

    沈绛再不犹豫,说道:“我乃西北大营前任主帅沈作明之女,入京查得仰天关一战所败之真相,如今已查得原委证据,特呈冤御史大人。还望大人能秉持公道,查明冤情,以还清白。”

    “你是沈侯爷的女儿?”温辞安望着她,虽眉眼依旧是透着疏远的冷漠。

    可是他却抬手道:“你的状纸呢?证据呢?”

    沈绛大喜。

    她一直以来谨言慎行,就连师兄傅柏林都不敢相认相信,还是对方找上门。

    之所以对温辞安敢如此相托,全因她前两日再次做到的那个梦。

    梦境里,她第一次做到自己死后的情形。

    她只听一群人,应该是百姓议论说:“原来长平侯是冤枉的,昨日在朝会上,听说有位御史当众上书,这事儿牵扯到朝堂里好些大官,似乎还有皇子呢。”

    这最后说的声音格外低,十分神秘。

    “要不是这位御史大人一直追查此事,只怕连皇上他老人家都被蒙在鼓里呢。当初仰天关一战,死了多少人,长平侯府被抄家夺爵,现如今才知,长平侯竟冤枉的。只可惜长平侯府的那两位嫡出小姐了。哎……”

    此人长叹一声。

    又有一人问道:“这次又是哪位御史大人?”

    “还能是哪位,不就是那位温御史,他可真是在世的活青天。”

    “我说你们真是活腻了,”一个声音插了进来,“连国事都敢随意讨论,真当锦衣卫是吃素的。”

    另外一个人轻笑:“如今锦衣卫只怕听着各位皇子呢,谁还管咱们这些小老百姓。”

    “慎言慎言,还当慎言呐。”

    这是沈绛第一次做到这样清晰的梦,原来前世,她死后,还有人在继续追查这件事。

    这世间纵然一时不公,可总有真相大白,还以公道的那天。

    沈绛心知证据不可轻易示人,所以她早就将欧阳泉府中搜出来的证据,抄写了好几份,她拿给温辞安看的,便是她手抄的那一份。

    在温家书房内,温辞安看着沈绛带来的证据。

    还有许昌全与欧阳泉的往来书信。

    直到他将这些都细细过了一遍,才抬头问道:“这些证据,皆是你一人查探得来的?”

    沈绛眼中浮起谢的模样,此番她要状告乃是皇帝的亲儿子。

    哪怕三公子一直说,会与她一道。可他不过是京兆府的小小推官,皇权之下,他们皆是蝼蚁,生死皆在帝王的一念之间。

    他待她的心意足够了,这次她不能再牵累到他。

    于是沈绛点头:“对,皆是我一人寻来。”

    “西北粮道,大部分是从陕西起,他们运输原料想必会经过各处驿站,况且香料本就是贵重物品,应该征收关税,看来他们是上下沆瀣一气,才会将这些原料源源不断运至京城。”

    “还有欧阳泉此人夺人财产,我看他所交代,大部分都在陕西府境内,看来此地官员早已与魏王同流合污,以禁药使人上瘾,再伺机谋夺对方家产,如此剥夺民脂民膏。”

    “陕西不是也有监察御史,若是大人不信,可着陕西府的监察御史一同查证。”沈绛急道。

    温辞安将手中证据按下,抬眸望向她:“此事我自会查证。”

    “谢大人。”沈绛再次起身行礼道谢。

    *

    沈绛回了家中,心中稍稍松口气。这之后半月,她按照温辞安的要求,不断对欧阳泉进行逼供,让他彻底交代在陕西府所干的勾当,以及当地与他勾结的官员。

    温辞安倒是未要求见欧阳泉。

    或许他也知,此人是沈绛手中最大的依仗,不会轻易示人,哪怕是他也不行。

    只是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行踪竟在暗处被人瞧了去。

    方定修接到侍卫罗永的来禀时,豁然皱眉:“你说什么?她竟见了都察院的温辞安?”

    “世子爷,我听闻这个温辞安,可是个狠角色。”罗永颔首道。

    方定修冷哼:“何止是狠角色,简直就是个不要命的。就连圣上都说,温辞安心中只有法典公正,绝无私情。一个小小七品的监察御史,能得皇上这样的评价,你以为会是等闲之辈?”

    “对了,我让你查沈绛进京之后,可跟什么人来往过密,你可查了出来?”

    罗永赶紧道:“属下仔细查过,这位三小姐还真是了不得,入京之后便与京城商贾姚家的公子相识,后来两人合伙开了朱颜阁。她与刑部侍郎府的方宝宁、汝阳伯府的姜妙小姐,交往甚密。至于朝中官员,未曾发现她曾拜访过谁,倒是有个京兆府的七品推官,曾与她是邻里关系。”

    方定修皱眉:“七品推官?”

    罗永:“此人名叫程婴,乃是半年前入了京兆府。”

    程婴?

    方定修只觉此名甚为熟悉,似乎在何处听过,可是一时又想不起来。

    “叫人备车,我要去见殿下。”方定修沉思片刻,吩咐道。

    深夜将至,马车声在寂静的道路上有些显眼,直到一辆车在魏王府的后门停下,很快,车上下来一个身着披风,只看得见模糊身影的人。

    方定修极少会来魏王府,可是这些时日,却是来了有些频繁。

    魏王似乎知晓他的到来,在方定修进了前宅后,已在书房等着。布置精美奢华的书房,处处暗香浮动,角落摆放着的灯烛树,枝桠乃至树干主体,上覆金粉,烛光照耀,金树灿烂,将整个书房映照的比白日还要耀眼。

    如此浮华奢靡之景,便是皇宫内苑也难寻。

    四皇子谢仲麟手持书卷,一双桃花眼,显得多情又轻浮,他微一挑眉:“方世子,深夜前来,所为何事?”

    “殿下,你让我查沈作明之女的事情,已有些眉目。”方定修躬身道。

    谢仲麟垂眸看着眼前书籍,突然将书整个轻合起来,“我听说你已与沈家女和离?怎么,如今倒是舍得下了?”

    方定修声音依旧恭敬:“殿下说的对,此事事关重大,微臣不该当断不断。”

    “好。”谢仲麟朗声赞道。

    接着他拿起桌上的一把折扇,漫不经心的把玩起来:“说说看,此女来京,到底做了些什么?”

    方定修缓缓道来,直到他说道:“至于朝中,并未发现她与朝臣来往,就连沈作明那些旧部,她都不曾上门拜访。也就只有一个京兆府七品推官程婴,据说与她乃是一墙之隔的邻里,往来密切了些……”

    ‘啪’地一声脆响,折扇重重拍在桌面上的声音。

    谢仲麟整个人跟着站了起来:“你说什么?此人叫什么?程婴?”

    “殿下。”方定修被他的反应所震惊,不由失声喊了句。

    方定修在四皇子的怒视下,点头道:“此人确实是叫程婴,不过此人不过是个七品推官,位卑人微,并不能助沈绛成事。”

    “京兆府的七品推官不能成事,那如果是郢王世子呢?”

    方定修错愕抬头。

    反倒是谢仲麟自己咬牙,他从桌后走了出来,在房中踱步,来来回回,许久,才咬牙道:“原来是这样,我说死了一个兵部侍郎的儿子,怎么闹的满城风云。他跟老三在宫里演了一场戏,让父皇派人去查杨雷,从而把欧阳泉这个人挖了出来。”

    “他们早就知道欧阳泉是我的人,原来全都是冲着我来的。”

    “殿下,此人真的是郢王世子吗?世子怎么会在京兆府当个七品的推官?”方定修还是处于骇然之中。

    谢仲麟冷笑:“谢程婴行事反常,他连出家都敢,他还有什么不敢干的。况且真想辨认他的身份还不简单,明日找个京兆府的官员过来,待问上一问就行。”

    “那日欧阳泉别庄,世子殿下是否也有参与?”方定修忍不住问道。

    谢仲麟皱起眉头。

    “本来只打算除掉一个沈绛,既然谢程婴与她搅和到一起,就一并除掉。”

    方定修吃惊道:“如此行事,是不是太过冒险?”

    “冒险?如今许昌全被暗杀,欧阳泉被我们的人烧死在漠北,连父皇都在出手保我,我将这两人除掉,只要做的神不知鬼不觉,谁敢动我。”

    方定修突然说道:“我手下人来禀,说这段时间沈绛曾频繁前往护国寺上香。殿下,会不会他们拿到什么证据,就藏在护国寺内?”

    先前不知程婴就是郢王世子谢,方定修还没有怀疑。

    如今他才发现,沈绛频繁出入护国寺上香,似乎也有些不对劲。毕竟他与沈殊音还是夫妻时,沈殊音偶尔会与他提起沈绛小时的趣事。

    其中一件事,最让他印象深刻。

    沈殊音说沈绛因为自小被和尚批命,只能养在祖地老宅,因此格外讨厌和尚,有行脚僧上门化缘,她居然只让家中仆人给半碗饭。

    可见沈绛并不信神佛,一个不敬神佛的人,为何要频频出入护国寺呢。

    而护国寺与郢王世子关系紧密,因为他自小便在此处长大。若是他们真的将什么证据或者证人藏起来,那么藏在寺庙中,确实情有可原。

    短短之间,方定修竟将这前因后果联系了起来。

    方定修将自己的猜想告诉四皇子。

    只听谢仲麟朗声大笑:“天不绝我,天不绝我。你看到没,就连老天爷都站在我这一边。他们东躲西藏了这么久,咱们却得来全不费功夫。”

    “护国寺这么大,若他们真的藏匿了证据,咱们如何才能找到?”

    四皇子轻笑:“谢程婴生平最在意的只怕不是我叔父郢王爷,也不是王妃,而是他那个师兄。让人对释然和尚下手,逼迫谢程婴拿出证据。”

    这次他不玩阴谋,来阳谋。

    “释然大师一直在寺庙之中,若是贸然让人入寺,只怕并不易得手吧。”

    谢仲麟却重新拿起桌上的折扇,悠然道:“今个父皇召我们议事,黄河决堤,下游洪涝严重,京郊先前已经出现了一批流民。据说还有上千流民正在来京的路上,出家人最是怜悯,若是这批流民前往护国寺,只怕他们并不舍得驱逐。”

    “到时候我们的人混迹在流民之中,趁其不备,将其活捉。只要煽动流民闹事,一切都可以在神不知鬼不觉中进行。”

    方定修:“若世子殿下拒不交出证据呢?”

    “那就将他们都杀了。”

    永隆帝所为,不仅没让四皇子收到教训,反而越发大胆。

    如今竟连自己的堂兄弟,都不打算放过。

    早在中秋节时,就听闻今年黄河汛期,雨势不断,下游数百里屋舍田地,皆被淹没。于是一批批流民,竟前往京城。

    最新一批到京的流民,因为无法进城,这些人也不知是听谁说的,护国寺有善粥。

    于是流民蜂拥而至,将护国寺的沿途都堵的严严实实。

    吓得勋贵世家的女眷都不敢出城上香。

    谢和沈绛听闻此事,商议对策,决定先将欧阳泉转移出来,免得护国寺出现动乱,让别人有机可趁。

    “你就不要随我前去了,城外流民甚多,并不安全。”

    沈绛立即道:“就因为危险,我才更要跟着你。”

    谢微提眉,就听她大言不惭道:“我得保护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