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衙内

明朝小衙内 > 第五百一十五章 上岸

第五百一十五章 上岸

    第五百一十五章上岸

    第二天早上张扬梳洗过后,带着大家出了门,让石三去通知唐丙去码头集合,这次倒是没人私自行动。

    等带着章禾等人到了码头,又过了一会儿,南越人才跟着唐丙赶来,脚步虽然依旧凌乱,但是好歹队伍整齐多了。

    老远看到张扬气色恢复了,大家也都很开心。

    “小公爷早……”

    “小公爷早……”

    张扬笑着看向唐丙:“你教的?”

    唐丙笑道:“说的又些生疏好歹意思对了。”

    张扬笑道:“告诉他们我很欣慰,让他们把上战船的人挑出来吧。”

    唐丙翻译后,众人快速分成两大波。

    张扬再次表示满意,让章禾派来的人和王之侗带来的水手上船后,这才让大家上船。

    最后张扬以及章禾王之侗上了最大的一条战船,那船上挂着旗帜,上面写着大大的明字。

    船终于开了,南越人发出惊呼声,这船不动的时候还算稳,如今开起来就感觉天地都在晃了。

    张扬也急忙找地方坐下,表现的十分紧张。

    “噗……你不会也是第一次坐船吧?”荣祥公主看到张扬这幅样子,忍不住嘲笑道。

    张扬道:“我从小在京城长大,当然没坐过船了,你以为是你啊?”

    唐鸳儿虽然习武,但是稳住身形和坐船还不一样,虽然她能站稳,但是总感觉就是站稳了也在晃,不一会儿就坚持不住蹲在了张扬身边。

    其他人除了石三外,都有些不适应,当然这里并不包括王之侗。

    王之侗站在船上就像是站在地上一般,一点儿都没有不适应的样子。

    终于出海了,此时风浪已经很大,船开始大幅晃动,起起伏伏,终于张扬忍不住了,一捂嘴跑到了护栏旁对着大海吐了起来。

    他这一吐才发现后面跟着的船上早就有南越人受不了,在吐了,这下可好,张扬更加受不了了。

    张扬这一吐就如同连锁反应,第一个受不了的就是常威,第二个是唐鸳儿。

    哇哇声响成一片,大海似乎都有了味道。

    王之侗眼底满是鄙夷,显然在他眼里,此时这一万四千人和废人没什么区别。

    张扬吐的昏天暗地,十四个同乘的大祭司也坐在甲板上,身上绑着绳子,生怕一个不小心掉下去,这是水手们告诉他们的办法。

    一个时辰后,大部队返航,几乎百分之六十的南越人都是被人扶下去的。

    当然被扶下去的还有张扬,荣祥公主,常威等人。

    一开始荣祥公主还是比较适应的,但是吐的人多了,她也开始晕船了。

    护送晕船的人足足用了一天。

    “大人,你确定咱们能平寇?”

    床头前,汪稚也赶过来照顾,没办法啊,张扬带去的人全军覆没了,他总不能让张扬和荣祥公主出事儿吧?

    张扬躺在床上感觉胃里依旧不舒服。

    “当然,不要怀疑我平寇的决心。”

    汪稚叹息道:“我倒是跟随出过海,吐吐就习惯了,最少得吐三天。”

    张扬诧异的问:“你也出过海?”

    汪稚点头道:“对啊,给那渔夫几两银子让他带我去海上寻找踪迹,结果去了七天吐了三天,别说找线索了,当时感觉跳海的心都有了。”

    张扬心里打鼓。

    “三天的话,是不是有点长了?就没什么其他的办法快点儿适应吗?”

    汪稚摇了摇头:“任何人出海几乎都要过这一关,除非是从小海边儿的人,就是他们进入大海也会晕船,只不过没咱们这么反应大而已。”

    “那还真是悲哀。”张扬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汪稚有句话特别符合,晕船的时候真的是跳海的心都有。

    第二天张扬缓过劲儿来,带人去了军营,而此时南越人还有大批的人不舒服。

    “还想出海吗?”

    张扬来到一个大祭司的屋里,看着躺在床上的人问。

    大祭司有气无力的说了两句。

    唐丙翻译道:“大人,他说这辈子不坐船了,比杀了他还难受。”

    张扬笑道:“勇士是不惧风浪的,你看我不就没事儿吗?”

    大祭司竟然笑了。

    张扬问:“他说什么?”

    唐丙笑道:“他说大人当时吐的时候要不是被人抓着腿就跳海了。”

    张扬脸一红:“告诉他,明天继续……”

    唐丙笑着说完,大祭司瞬间坐起来,哀嚎起来。

    王之侗的府上来了个陌生人,对方听完王之侗的叙述,畅快的哈哈大笑。

    “你当时让人传话说带了一万多人,我还想这次朝廷是真的要针对我们了,没想到竟然是个草包,船都不会坐,还妄图打压我们?简直是痴心妄想。”

    王之侗笑道:“是啊,这张扬不过就是个纨绔罢了,当时看他吐的昏天暗地,我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可以想象,可以想象。”

    王之侗问:“大船如今装了多少货了?”

    对方答:“一个满舱一个半舱,如今生意不好做,南洋那边一直被董承把控,我们很难插的上手啊。”

    “那你还装这么多货?”王之侗问。

    对方笑道:“这天下有的是生意,我这次打算去趟罗马,那边的瓷器丝绸堪比黄金,来来回回大概就是两三年了,不过做一次就够咱们十年的进账,那时候只要咱们再壮大一些,再考虑董承的问题。”

    王之侗道:“董承着实可恶,生意大家做,何必要一家独大?”

    “董承也是有他的考虑的,他和倭国走的近,我猜他是想上岸呢。”

    王之侗问:“上岸?上倭国的岸?”

    “对啊,土倭正在内战,以董承的实力占据一方是非常有可能的,更何况他手下有土倭近三千?给哪儿都是一股不小的势力啊。”

    王之侗叹道:“倒也是个办法,倘若在土倭立足,烧制陶器,养蚕种桑,却也不失为一笔买卖省的担心受怕。”

    对方笑道:“你想的还是太简单了,那土倭土地贫瘠,种不得桑养不得蚕,这天下还是大明最好,只是大明没有我等的容身之地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