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三国

谁主三国 > 第320章 吊唁周郎

第320章 吊唁周郎

    历史在展,时代在进步。

    曾经的江东学院改名换姓,一夜之间变成了九江学院,而那过去的九江,原本叫做柴桑的某处不起眼的地方,真正的在历史上留下了名。

    一个人生于柴桑,一个人死于柴桑。

    生于柴桑的那位正是五柳先生陶渊明,因为他的清廉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榜样性质,所以柴桑给了陶渊明最高的评价,而陶渊明也不负众望的令柴桑出名。

    两者之间休戚与共,息息相关。

    当然,在这个比陶渊明早了几百年的时代下,至少目前还不需要他出场。

    那另一位死在柴桑的,正是江东周都督,周瑜。

    这是建安十五年,时光对所有人都很公平,在你不留意的时候,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时岁已经推演到了两年之后。

    周瑜的病根是因为平时对自己身体的不注意而落下的,没日没夜的操劳江东事务,为战胜曹孟德而费劲心思,与孔明的暗中对峙,苦心孤诣的维持着自己与孙权之间的那种微妙的关系而不让两人都觉得尴尬……

    这么多年,周瑜何曾真正的放松过?他所有的一切,包括他的生命,都是葬送在了江东,然而,他心甘情愿。

    周瑜是病死的,他没有任何的遗言,属于自己的事情已经安排好了。即使要说遗言,那该告诉谁呢?总不能让吴侯在他死后还对他心怀芥蒂吧!

    周瑜心里无奈的想着,就是在建安十五年某个清新馥郁的还带着杏花香的清晨,周瑜撒手人寰。至少,他的死并没有惊动任何人,他也走的很平静。

    况且,自从赤壁一役后,周都督的病,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谁也不会怀疑是不是有人暗杀了周都督这么无聊的想法。

    葬礼举办在柴桑,不是周瑜的老家舒县。逝去的人已经逝去,活着的人还依然要在世间备受煎熬。

    不过,相比起其他的逝去的人,至少周瑜是幸运的。他有名声有气质有才华有光彩,还因为天妒英才而惹得一大批追捧他的人落泪,更是收获了前前后后无数的粉丝。

    那唐大才子以及苏大词人,可都是周瑜的级粉丝。

    一“赤壁”,一篇“念奴娇”,引了无数人对这场大战的遐思,引了无数的对周都督的向往与艳羡的神情。

    周瑜去世的消息最先是从鲁肃这儿传出来的,鲁肃同往常一般去找周都督聊天喝茶,顺便谈谈音乐琴律的鉴赏,不过,就在鲁肃来到周瑜所在的寝室后,这才现里面的人已经是昏睡不醒,孱弱的身躯就那么躺在了地上。

    鲁肃颤巍巍的伸出手试探了一下,他心中一惊,没气了,公瑾……公瑾他已经去了啊!

    鲁肃并不觉得多么的悲伤失落,他心里只是在想,这世间,从此之后便是少了一个与他对弈喝茶的知音,这世间,便是少了站在长江边经常望着那湛蓝天空的儒将。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本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死的人却是周郎,这该是怎样的悲剧啊!

    鲁肃传了外面的人为周瑜收敛了尸骨,这是他为数不多的再次见到周夫人。

    “夫人节哀。”鲁肃恭敬的说道。

    士族的教养让鲁肃无论在面对什么人时都是一种淡然亲和的态度,即使是这位江东出名的美女也不例外。

    周夫人没有说话,她只是远远的站在门口,看着周瑜的灵柩,并没有上前。

    半晌后,周夫人那眼睛还有些通红,她却忽而笑开了。

    “死者已矣。”她只说了这么一句话。

    鲁肃对周夫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十多年之前,而自从孙策将军死的那一年,周夫人便像是入了魔一般,似乎还有过茶饭不思的动作。

    或许是那么个时候,太久远,以至于鲁肃自己都不确定了。

    而看那孙夫人,人家自己的夫君死了,却表现的那么坦然,好像无可无不可的样子,这才叫喜怒不形于色,这才叫气表不凡哪!

    鲁肃心中感叹着。然而,他却一直不知道这两对夫妻之间的密事,也是,除了这三人之外,还有谁知道呢?

    那第三人周瑜如今去了,你心中的怀念已经淡淡的逝去,结果是什么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过去的时光将会一直珍藏在每个人的脑海中。

    在听到周瑜去世的消息后,本来在给孙策守寡的乔姽心中一痛,多少年没有见过了,但是这份感情却从来没有疏远过。

    为什么?不幸的事情还是生了?原来,这一切不过是推迟了十年而已。

    当初靓丽的少女已经变成了风姿绰约的少妇,真正不变的是那份心底的思念。时光可以改变很多,但是却不会抹去那份记忆。

    吴侯以及诸多大臣们都66续续的来到了柴桑周府,为了来吊唁这位对江东有着卓然不凡的功绩的周都督。你如何看他,他在你心里就是什么样子。

    所以,周都督在他们心中便是大义的周将军,而鲜少有人还能记得起,周都督也是个文武双全擅长音律的人。

    鲁肃一次次的接待着这到来的人,其实他不必这么殷勤的,但是有人对周都督这么尊重,鲁肃自然也很高兴,所以他这便做起了事必躬亲。

    但是,事情并没有鲁肃想的那么简单。

    比如说,这些前来吊唁的大臣们,究竟是为了浮于表面的言行举止,还是说真的在乎周都督?

    鲁肃想前者的可能性或许更大一些吧!看那吴侯,他前来看望周瑜,不就是因为那份情谊吗?

    真是的,要说情谊,谁需要这样装模作样?即使周瑜本人,也并不愿意的吧!既然不想来,你们又何必假惺惺的过来呢?

    一波接一波的人踏进踏出,平日里门庭凋敝的周府立马换了种气象,而就在这天晌午,周府迎来了他的一位不同凡响的前来吊唁周郎的贵客。

    那位贵客神色肃穆,身着白衣,不必他人的指引,在大家的注视下走了进来。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