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的小妆娘

摄政王的小妆娘 > 第53章 较劲

第53章 较劲

    摄政王府。

    西院竹轩,一个弱柳扶风的美人端坐一旁,看一个粉嫩嫩的女童正逗弄着脚下的白色狮子猫,神色却不见丝毫放松,反而是有些凝重。

    她口中喃喃,似是在自言自语:“消息可确准?”

    躬身侍立的人点了点头,“比真金还真。”

    美人眉头一动,忽然笑了开来:“区区一个平民,居然能让人跑了,咱们侧妃娘娘真是好日子过惯了,脑子都不会转了。”那弯弯的上翘嘴角却带着浓浓的嘲意。

    这话她敢说,别人可不敢接,怎么说林侧妃也是上了皇家玉牒、有品级的,哪里轮得到她们这些人碎嘴。更别提,这林侧妃向来直来直往、爱憎分明,满府里惹了她不满的仆役、侍婢哪个没吃过她的苦头?也只有这位主儿不怕了。

    回事的婢女敬畏地打量了面前的美人一眼。

    对方却忽然轻轻合掌,语气轻快道:“这样的好事,王爷瞒着老娘娘,想必是要给她老人家一个惊喜,咱们怎么能独乐乐而不众乐乐呢?”

    美人轻飘飘地扫了眼四周的竹林,清幽至极,感觉却像少了些什么似的。

    她幽幽一叹,直接起身离开:“带小郡主去花园扑蝶吧,这儿太冷清了。”

    如今刚刚入夏,暑热还未全面入侵,在全王府、甚至是满京城宅邸中最大一片竹林中待久了,确实让人觉得手脚冰凉。若是再来几阵风,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更别提,府里下人间时不时还会流传着这儿的惊悚故事,比如说,夜半无人时听到有女人叹气、哭泣之声,去看却发现空无一人,诸如此类。

    久而久之,这里就被蒙上了一层带有神秘色彩的幢幢鬼影,来的人就更少了,胆子小的、落单的更是宁愿绕远路也不愿经过这里。可以说,满王府唯一喜欢没事就来这里晃悠的人也就这么一位了。

    想到这里,先前敬畏不已的婢女更是将头垂得更低了些。

    偌大的王府,下人间关系如盘根错节,极为复杂。这样的关系网下,各种可靠的、不可靠的小道消息自然传得飞快,更别提这几年府里一直没个正经的女主人管后宅,这些仆役做事不敢偷懒,但在传八卦、风言风语方面就放肆了不少。

    有人有心透露,于是,北苑很快便得到了消息,不过堪堪是竹林戏猫的次日。

    佛堂内檀香袅袅,一个面容苍白的中年贵妇正在诵经。

    她穿得素淡,头上只戴了根样式简单的翡翠簪,正跪在蒲团上,半合着眼,嘴里念念有词,手上的暗青色佛珠串不紧不慢地拨着,即便是外间传来的脚步声相比平时有些急促,她连眉头都没动一下,整个人姿势不变,更没有转过头去问询的打算。

    来人年纪约四五十,瞧打扮应是十分得用的管家娘子,或是乳嬷嬷一类人。她两鬓已有些花白,但脸色红润,精气神比起里面跪着贵妇好多了。她知道对方的习惯,也不出声,只肃容垂手站在外间等着。

    终于,当那串佛珠又捻过了一圈时,中年贵妇终于停下了口中诵经之声,缓缓睁开双眼,却也不急着起身,只默默地注视着眼前这尊白玉菩萨,像是要从那慈悲和善的眉眼间找出什么来一样。

    老嬷嬷轻手轻脚走过去,驾轻就熟地将贵妇扶起,又奉上一盏清茶,等对方啜了两口,面色和缓后,她才将今日厨房那边传来的消息悉数道来。

    “……说是王爷看上了个民间女子,商户出身也便罢了,还是个寡妇,带着个孩子,年岁和大郎差不多……”

    中年贵妇听着前面的,脸色还无波无澜。左右不过就是个妾,管她是商户还是世家,是寡妇又如何,便是有夫君的,只要她那儿子敢想,有什么做不到的?

    “据说,那女子和逝世的王妃容貌十分相似,若不是当年陶氏生下的是对龙凤胎,见着的人还要以为是王妃的同胞姐妹呢,简直一模一样……”

    听到此处,她眼皮却忽然重重一跳。

    “此话可当真?”魏太妃显然不大乐意听到这话,满脸狐疑道:“谁亲眼见着了?”

    老嬷嬷说了个名字,又解释了下:“说是林侧妃的陪房亲见的。”

    魏太妃无声冷嗤:“我怎么记得,林氏进府后没多久,裴氏就去了陪都。一个小小陪房,进内院的次数都屈指可数,见没见过都两说,还隔了这么几年,怎么可能记得一清二楚!”

    老嬷嬷一愣,这倒也是,她居然没有想到这一层。

    “那……”

    魏太妃语气凉薄,“想必是西院那两个在琢磨什么事,哼,倒是敢想得很~他如今翅膀硬了,主意大得很,即便是真娶个寡妇进门,又或是我那短命儿媳从棺材里头爬出来,这些又与我何干!我如今半只脚踩进了棺材,不过是个讨人嫌的死老太婆罢了!”

    老嬷嬷不敢做声了。

    她是魏太妃最倚重的老人,跟了她三十年,对那些隐秘的事自是知之甚详。比如说,原本母慈子孝的关系是怎么在这两年间逐渐崩坏至此的。又比如说,魏太妃原本不打算出宫颐养天年,她又是怎么心不甘情不愿地被挪出来的,以及,她离宫的时机偏偏就那么巧,巧得让人不敢深想……

    此时,千里之外。

    裴宝儿可不知前方有什么等着她,现在来说,那个诡谲多变、风起云涌的“战场”还是太过遥远了。

    她这会儿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给齐珩做思想工作,简称洗脑。

    “……我跟你说,强扭的瓜不甜,你硬要把我们拉到一起,是不会幸福的。这就好比,好比你任用那些官员,有人擅长算术,有人擅长工程,也有人擅长农事,肯定要给他们匹配不同的官职对吧?所以……”

    她正说得兴起,齐珩却幽幽来了句:“严格来说,任用官员的不是我,是吏部。”

    “那有什么区别,你几乎是最高统治阶级了不是吗?”裴宝儿反驳道。

    齐珩挑了挑眉,“这个词很有意思,说下去。”

    裴宝儿也没多想,便顺着他的话头往下,用一个理工女的文科学渣思维给他讲了讲马哲的阶级论。

    一炷香后,她才发现自己完全被牵着鼻子走了。

    这样的唇枪舌战她完全不是对手,往往开了个头没多久,题就不知被他歪到哪去了。偏偏那厮永远一本正经,仿佛是很认真地在跟她探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一样,毫无故意歪楼的恶劣感和洋洋得意,她有气也发不出来。

    第一回合,裴宝儿完败。

    她想,既然说不过他,那还是上实战吧!

    到了下一个城池,众人没投宿客栈,而是进了官家的驿站,得到了全方位热情甚至是跪舔的周到服务。

    驿站是个二层小楼,他们自然要了两间上房,一间齐珩住,另一间则是裴宝儿母子住。这两个房间倒没挨着,驿丞解释说是那间天花板有点问题,正在翻修,不大方便住人。

    是夜,裴宝儿装睡了许久,听着二楼没了动静,便悄悄从床上爬起来。她摸了摸缝在衣襟里的银票,心里定了定,决定先探头出去看看守夜人数,再决定作战方案。毕竟,她孤身一人好溜,但带着个睡得跟猪一样的小胖子,这项工作所需体力可是大大增加了。

    结果,她刚开了一条窗缝,就感觉有点不对劲。

    守夜的侍卫背对着她,倒是没有动作,但她就是忽然感受到了一股淡淡的威压,像是有人在黑暗中盯着她看似的。

    她这间屋子在最里面,要出去肯定要经过齐珩的房间,还要经过房间外的两位壮汉,怎么想都有点不可能。裴宝儿蔫蔫地放下窗扇,转身去开后窗。

    唔,这楼比起现代的楼房来说可矮多了,地上也不是青石板,泥土挺松软的,跳下去估计摔不断腿。若是再加上床单结绳逃生法,兴许连崴脚的风险都不用冒!

    裴宝儿居高临下地扫视了一番环境,发现后头居然没人值守,更是松了口气。

    她开始祸害房间内的薄被单,布料发出的第一声嘶啦在寂静的黑夜里显得有些响,她找不到剪刀,只能用从马车暗格顺来的那把削铁如泥的小匕首慢慢地切割。终于,她把床单变成了布条,又把布条变成了一条五米多长的麻花状粗绳。

    裴宝儿把一头绑在了床脚上,这是她能找到的最合适的支撑点了,这也是她为何要弄得这么长的原因,窗子离床脚还有点距离呢。

    结果,就在她蹑手蹑脚把提前准备好的围兜拿出,将小砚儿紧紧绑到身后,准备来个深夜滑绳时,她却一脸惊悚地发现,窗下不知何时站了个人,正抬眼看着月亮发呆。

    她捏着手里的床单绳子,不禁有些瑟瑟发抖。

    “今夜月色甚好,要下来走走么?”男人终于转过脸来看她。

    裴宝儿捂着脸,默默关上了窗。

    第二回合,仍是裴宝儿完败。

    但她还不死心,她决定发动群众的力量自救!

    她还记得去年七月那次,那个黑脸的汉子送小砚儿回桂花巷时,被众多热情街坊围观,他也没有摆出身份来威吓他们脱身,更没有用武力手段。正如这一路行来,她发现,这位不苟言笑的王爷也没传说中那么霸道,起码手下约束得极好,唯一一次露出了凶相还是有个不知死活的闲汉,看他们像是富贵人家竟想假装被马车撞了碰瓷。

    所以,裴宝儿觉得,自己也许可以试一试。

    趁夜逃跑计划失败的次日,她按着自己连夜想出来的剧本,面不改色地要求去集市上买东西。

    齐珩跟着来了,她虽然有点失望,但这也在她预想之中。毕竟,若是昨夜的事情过后,他没生出防备之心的话,那他这个摄政王爷也不用当了,直接回家种地吧。

    到了人最多的地带,她将抹上了暗格里顺出的金疮药的衣袖往眼睛上一抹,顿时一股辛辣之气直直袭来,她双目发红,大滴大滴的泪水忽然就落了下来。

    裴宝儿抱着孩子,以一种控诉幽怨的眼神看向齐珩,厉声道:“你,你到底想怎样?是不是想逼死我才甘心?”

    由于她的分贝较高,马上吸引了身边几个人的注意力。

    齐珩一怔,她又道:“我已经跟你没关系了,你为什么要缠着我不放?嘤嘤嘤~你个狠心的人,怀疑这孩子不是你亲生的,你才休了我,孩子也不要,赡养费也不给,还占了我一半的嫁妆,呜呜呜~结果呢,现在生不出来又要回来和我一个弱女子抢孩子?你,你这般作为,就不怕被天下人耻笑吗?”

    这下围观群众更多了,且听得津津有味,还有七嘴八舌评点议论的。

    以裴宝儿等人为中心形成的人圈里开始人声鼎沸,吸引来了更多不明就里、爱看热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