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千金

世家千金 > 第16章 大官儿

第16章 大官儿

    这天晚上,苏夫人到底按捺不住,还是喊了李嬷嬷去请苏立秋过来说话。

    族长的宅子跟苏家相隔不远,苏立秋很快就来了。

    见着苏夫人,她行个礼,一时喊不出阿娘,喊夫人又太过生疏,便默然了。

    苏夫人也不介意,拉了她坐下,问道:“该告别的人可全告别了?”

    苏立秋低声道:“明儿再跟着阿娘去一趟舅家,跟舅舅舅母告别一声,也就差不多了。”

    苏夫人问得杨氏的兄弟们这些年颇为照拂苏家,便点点头,喊贴身的婆子捧出两只匣子来,放到苏立秋跟前道:“既要走亲戚,自得带点手信去。”

    她揭开匣子,指给苏立秋看,“这一匣子里,是普通式样的钗环,但搁你舅家那儿,应该也不常见了,你可以给你舅母,让她留着给女儿添妆用。这匣子里呢,钗环式样新些,也精巧些,是京中最时新的了,再搁几年也见得人,你给你母亲,让她留几件给儿子当聘礼用,留几件给女儿添妆。”

    苏立秋抬起头看了看苏夫人,灯下,苏夫人肤色白净,衣着华贵,整个人显得高贵端方,是秘笈里形容那种京中贵妇人没错了。

    这会,苏立秋心中且有小小的体悟,京中贵妇人在待人接物和应对方面,果然有一套。

    若苏夫人撒出银两布匹什么的,阿娘和舅母自然不敢接受,但她说留着钗环给儿子当聘礼给女儿添妆,这便不好拒绝了。

    再一个,这也是十分需要的东西,到时拿出来,十分之体面。

    向外说起,也不会被说贪人钱财。

    苏立秋没有推拒,站起来替杨氏和舅母道了谢。

    苏夫人摆手,“好孩子,你别跟我这样生份,这样子我心里难受。”

    苏立秋想一想,便去桌上斟了茶,递给苏夫人道:“您润润喉。”

    苏夫人马上接了,喝了小半杯才搁下,一时瞅着苏立秋黑瘦的脸颊和粗糙的双手,又有些难受。

    她问道:“虽是夏日易晒黑,但你一个姑娘家,平素没有擦些防晒的霜么?”

    苏立秋不由失笑,“乡下人干农活,一动就是一身汗,谁个去擦什么防晒霜了?且有银子也不是使在这处,要先照应着吃食等地方,存着年节买节礼等。”

    苏夫人一怔,“虽如此,你一个到了说亲年龄的姑娘家,家中不是应该让你保养着些才好说亲么?”

    苏立秋怕苏夫人对苏家有意见,忙道:“阿婆和阿娘自是让我在家歇着,不要出门干农活,但我坐不住,毕竟这个年纪了,还待在家中吃闲饭,心中过不去。”

    苏夫人摇摇头,又喊婆子过来,拿了一瓶子雪花膏递在苏立秋手中道:“记得早晚涂一遍,手足也要涂。待回了京,再寻些好用的给你用,一个姑娘家,头脸这般粗糙……”

    苏立秋摸摸脸道:“是有些失礼。”

    正说着,婆子在门外道:“老爷来了!”

    苏立秋忙站起来,待苏逸明进房,便行个礼,再侍立一旁。

    苏逸明落座,温声道:“一家人不必拘礼,坐下说话。”

    苏立秋坐了,悄悄打量一下苏逸明,嗯,自家亲生阿爹相貌不凡。

    苏夫人察觉苏立秋有些拘礼,为了活跃气氛,便笑问道:“瞧着你阿爹作甚,是觉得他俊么?”

    苏立秋抿唇一笑,“是很俊。”

    苏逸明不由“哈哈”笑了起来。

    苏夫人跟着笑,又道:“你阿爹当年可是钦点的探花郎,策马游街时,惊艳了一街的姑娘家。”

    苏立秋一听,哦了,这不是跟戏文里唱的探花郎游街一样么?

    她脱口问苏夫人道:“您当时是不是像戏文里唱的那样,站在高楼上,抛个绣球到他身上,然后就把他领回家当夫婿?”

    这下子,苏老爷和苏夫人齐齐笑喷了。

    苏夫人笑完道:“乡下的戏文倒是热闹,就瞎编的太过了。”

    苏逸明其实有话要问苏立秋,他斟酌一下问道:“秋姐儿,你可认得字?”

    楚国虽是以武得天下,但却是以文治天下,且现下圣天子重文臣,爱诗才,京城贵女也以识字会作诗为荣,若苏立秋不识字,到得京中,怕是很难交到朋友。

    苏立秋答道:“自六岁起,便跟着阿爹识字,普通的贴子及书信,皆会读会写。”

    苏逸明一听,松了口气,苏家这样的乡下人家,肯教女儿认字,确是厚待了。

    又说几句,苏立秋眼看天色不早了,怕杨氏等人忧心,便起身告辞。

    苏夫人自令婆子送苏立秋回去。

    苏逸明待苏立秋一走,沉吟一会道:“秋姐儿相貌虽糙些,但养在乡下十六年,性子没有养怯,言行举止落落大方,已算不错了。”

    苏夫人点头道:“我本也忧心,别的犹可慢慢教,若是性子不好,却难以扭转,而今尚算放心。”

    苏逸明道:“毕竟身上流着你我的血,只要好好教导,自能跟上玉姐儿。”

    说起苏飞玉,苏夫人有些发愁了,“玉姐儿聪慧,但是心思重,若得知自己非咱们亲生,不知会闹出什么来?”

    苏逸明道:“待回去了,慢慢再开解玉姐儿便是。”

    苏立秋回到苏家,把两只匣子递给杨氏,且把苏夫人的话复述了。

    杨氏一听,再一看匣子里的钗环,果然没有马上拒绝,而是喊了苏鉴和苏阿婆一道,商量收下还是不收。

    苏阿婆也有些犹豫,若对方送银两,自然不能要,但说添妆么……

    苏鉴最后道:“不收反有些不近人情,就收下罢!明儿备一备,送些土特产当回礼,也是咱们一番心意。”

    苏阿婆和杨氏一听,便点头道:“也是。”

    第二日,杨氏带着苏立秋到了舅家,递了匣子给舅母,说了一番话。

    舅母果然欢喜收下,又感叹一番苏立秋命好,以为嫁不出了,结果京城的父母来了,以后定然有好夫婿云云。

    在舅家待了半天,杨氏也怕家中还有事,便带着苏立秋告辞了。

    到得家中,果然是另一番热闹,却是苏鉴几位好友来了。

    好友们纷纷询问苏立秋亲生父母的事,又道:“你们把秋姐儿养这么大,突然来了人说是她亲生父母,这就要领走,总归叫人疑心。可别遇上贩子,把人哄了。”

    苏鉴便笑着描述苏逸明夫妇的派头以及当年慧宝寺生产之事,又说苏立秋眉眼和苏夫人那般相像,做不得假。

    另一位好友道:“既然来领走秋姐儿,除了姓名后,总得报上家门官职。”

    苏鉴不由一拍头,是哟,昨儿对方自报了姓名,却没有提及别的,自己也没有问……

    稍迟,苏夫人让婆子拿了一张名刺过来给苏鉴。

    苏鉴持刺,当着友人的面念道:“苏逸明,翰林院学士……”

    友人们一听翰林院几个字,瞬间惊了,这是大官儿啊!看戏时,戏文里常出现翰林院大官儿怼皇帝怼奸臣,一般来说,翰林就是那清官。

    友人们接过名刺,互相传递着看一圈,不管懂不懂,全道:“苏兄,你家祖上冒青烟啊,这辈子竟能接触到翰林这样的大官儿。”

    又有友人道:“你们毕竟养了秋姐儿十六年,她以后当了官夫人,若能回来看看你们,你们也有好日子过了。”

    也有友人道:“苏兄亲生女儿养在苏翰林膝下,想来一定才貌双全,若回来认亲,也是苏兄之福。”

    正说着,见杨氏带着苏立秋回来,一众人又忙来叮嘱苏立秋道:“秋姐儿,到得京城后,可别忘记你爹娘十六年养育之恩。”

    苏立秋笑一笑道:“自不会忘。”说着忙和杨氏进房。

    这一晚,一家人犹有许多话说。

    至第二日一早,苏立秋才开门,就见李嬷嬷立在门外,笑道:“夫人已准备好一切,只等姐儿这边妥了,就能出行。”

    苏立秋道:“烦请嬷嬷过去转告,用了早膳后便能起行了。”

    李嬷嬷自去禀了苏老爷和苏夫人。

    稍迟,苏老爷和苏夫人一行人坐了马车,至苏家门前,只等苏立秋出门。

    临别在即,苏阿婆和杨氏都控制不住眼泪,拉着苏立秋一再叮嘱,虽则不是亲生的,可养了十六年,想到此一去,不知何日能相见,如何不伤心?

    苏立秋安慰完这个,又安慰那个,一再承诺过后会来看她们,转头又去叮嘱苏立志和苏立冬,让他们懂事些,好些帮衬家里。

    苏鉴倒是平静,交代苏立秋一句话道:“到了京城若有不顺,想要回来就只管回来,你那房间,会一直给你留着。”

    苏立秋本来尚算平静,一听苏鉴这句话,冷不防的,眼泪就下来了,自己忙忙擦了,应道:“阿爹,我会记着这处还有家的。”

    杨氏又再交代苏立秋道:“你到得京城,见着玉姐儿,且告诉她一声,只要她过得好,我们便心满意足了。”

    苏立秋点头道:“我理会得。”

    苏夫人在外候了良久,见苏立秋还没出来,便看了李嬷嬷一眼。

    李嬷嬷会意,忙进去喊苏立秋道:“秋姐儿,时候不早了,若近了午再赶路,傍晚就到不了驿站歇脚处。”

    苏立秋忍了泪,轻轻抱了抱苏阿婆,又去抱杨氏,这才狠心跨出门。

    婆子早把她的行李搁到车上了,见她出来,忙扶着上马车。

    马车驶动时,苏立秋揭开车帘,朝追在后面的苏家诸人挥了挥手,待放下车帘,眼泪就下来了。

    苏夫人跟苏立秋坐了同一辆马车,这会递给她一方帕子,又柔声道:“京城离此不远,以后有机会自能回来,不必太伤心。”

    苏立秋点点头,待情绪稍平复些,便问起京城的事。

    待马车出了村口,苏立秋便得知了苏家的家庭结构。

    苏老太太育得两子一女,女儿嫁与昌平侯之子,大儿子苏逸明官至正三品,为翰林院学士,小儿子苏逸仙是五品官,家运昌隆。

    苏夫人娘家江南,兄长现是江南织布使,富甲一方。

    苏夫人嫁至苏家后,育得两子一女,大女儿便是苏立秋,大儿子苏飞白,小儿子苏飞英。

    苏夫人提及苏飞玉时,看一眼苏立秋,“秋姐儿,玉姐儿小时候身体不好,老太太娇纵了些,性子有些娇,若得知自己非我们亲生,怕要生事,你到得家中……”

    苏立秋精神一振,来了,来了,秘笈里常会出现的情节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