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风流李震李星河

世子风流李震李星河 > 第106章

第106章

    御书房内。

    “看你最近富态了不少,做事倒还算麻利。”皇上放下手中奏折看着汤舟为笑道。

    “朕本以为还要耽搁四五日,到时又可以扣你半年俸禄以充国库。”

    下方的汤舟为连忙道:“陛下说笑,臣的俸禄能有多少。”

    “没多少俸禄是真,可家中充裕也不假吧。”

    “我怎么听京中传言说你在京都西郊新盖了个宅子,比王越的梅园还气派呢。

    王越的梅园可是王家世代相传,每代添点东西才有今日气派,你倒好,一动土就盖过王越风光了。”

    胖乎乎的汤舟为一下子吓得跪在地上,连忙结结巴巴道:“此事,陛下此事请听臣慢慢说来,此乃......”

    皇上摆手:“朕还没怪你呢,何至于此,起来说话。”

    汤舟为这才赶忙起来。

    “你身为户部司首官,掌管天下税务,是个流油的地方,人人羡慕的好差事,有些事情自然避不开,这是常理。

    但也要时时警醒自己才是,别到朕怪你的时候,你明白吗。”

    皇上喝了一口清茶道,这几日他已经习惯了这种味道,想改回去反而不舒服了。

    “臣明白了,多谢陛下教诲,臣定会谨记,时刻不敢忘记。”汤舟为连忙点头,不着痕迹的擦掉额头的冷汗。

    皇帝点点头:“之前你从不插手关北之事,这几日在朝堂上你为何突然开口为魏朝仁辩护啊,杨洪昭等人改口朕明白他们心思,你为何朕却不懂,给朕说说看。”

    一听这话,汤舟为顿时警觉,他不慌不忙的道:“往年关北税务事宜向来先于其它地方报到户部,而且从未出错。今年户部司之所以拖沓怠慢除去新吏不懂筹算,还有各地办事不利的原因,经历此事臣由此想到关北,魏朝仁不管犯了什么错,就于户部司而言都是办事利落的能臣。”

    皇帝听完点点头,说明这番话他是认同的,又接着道:“短短时间赶出来这些奏报,而且详略分明,细末之处也清清楚楚,想必是去找王越帮忙了吧,他之前也主理过户部司,大抵知道精通筹算之人。”

    “陛下英明,臣确实去求王相了,不过最后帮臣筹算的却并非是王相。”

    “哦,那是谁?谁家中还有众多精通筹算的宾客不成?”皇上好奇的探头问道。

    汤舟为一脸笑意:“此事臣还是承陛下福泽,帮助臣的乃是潇王世子,以他精妙的筹算之术都不需许多人,就一个身边的丫头便帮臣解决了事情。”

    “星河?你说他还会筹算之术?”皇上不敢相信的眯着眼睛问。

    汤舟为连忙盛赞:“岂止是会啊,世子的筹算之术老臣不能及得万一,这户部司需要筹算一两日的账目被他的丫鬟两个时辰便算得清清楚楚,陛下福泽光照,皇家后人也如此了得,老臣实在佩服啊!”

    皇上却越听越糊涂了,李星河什么人他还不知道吗,还会筹算之数?怎么从来没听说也没见过。

    想了一会儿皇上还是有些不信,只觉得事情蹊跷,转移话题道:

    “说说户部的事吧,朕看了你的奏报,今年南方几州,特别是安苏府周边,为何税收大减少,只有去年的六成左右。”皇上皱眉。

    “陛下,今年春天安苏府、庐州一带贼子作乱扰乱春种,故而百姓错过春耕,没有闹饥荒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减一些税收也是情理之中。”

    皇上点点头:“朕想起来了,不过当时安苏府知府行事利落,动作果决,以地方厢军短短数十日并平了乱,为此朕还褒奖过他。”

    随即又皱起眉头道:“可朝廷现在缺钱,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啊,还缺啊?”汤舟为一脸惊讶:“今年税收南方虽然少了,但北方比之去年还多了一些,总的来说比去年虽有减少但也少得不多啊陛下。”

    “此事你莫管,总之国库现在缺银子,你身为户部使这便是你的责任,朕不想听你申辩,也不要理由,至少今年税收少的那些你想办法给朕补回来!”

    皇上不容置疑的道,下方的汤舟为顿时成了苦瓜脸,都快哭出来了。

    就在此时,宫中太监总管福安又回来了,上前跪拜通报道:“陛下,开元府尹何昭大人求见,说是要是急需禀报,现已在殿外听侯了。”

    “这时候有啥要紧事,让他进来吧。”

    不一会儿何昭一身紫袍官服匆匆进来了,先对皇上行礼,和汤舟为打过招呼之后便大声道:“启奏陛下,臣有关关北要事急奏。”

    福安接过他的折子,送到皇帝案边,皇上开口道:“你不会又想奏关北百姓又是如何凄惨不堪吧?”

    何昭正色道:“臣确实想奏关北之事,不过今日所奏的乃是事关国家的大事!”

    “什么大事?关北之事早有定论,还能有什么大事。”皇帝声音微微高了一些。

    何昭毫不退让:“此中之事并非表面那么简单,臣已经发现其中端倪,请陛下听臣一言,若是胡言乱语陛下尽管治罪。”

    “好,那朕就姑且听一听,但若再是无关紧要之事朕就治你罪,哼!”

    何昭点点头,开始说起来:“陛下有人暗中修改了魏朝仁的奏折,起因是这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