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宫弃嫡(下部)

逃宫弃嫡(下部) > 203.尘埃落定

203.尘埃落定

    陶沝很满意这个效果,因为这多少代表座上的三位**oss已经开始不相信董鄂.衾璇说的话了。

    所以她瞅准时机继续阐述自己的言论——

    “对了,听闻当年那位嫡福晋在死前不久曾说过不想与自己的亲姐妹共侍一夫的话,还说想要求一纸休书下堂,但在奴婢看来,这恐怕是话中有话吧?说不定,她早就已经察觉到了九爷和九福晋你们俩的用意,只是不方便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而已,只可惜,最终还是惨遭毒手……”

    “你住口!”九九那厢的脸色已经黑到了极致,额头上更是暴起十字青筋。“你根本什么都不知道!”

    “是啊,奴婢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奴婢才好奇——”虽然说辞被对方打断,但陶沝仍旧一脸平静地凝望着对方。“九爷,您既然明知道那位嫡福晋身染重病,也明知道她身边唯一的丫鬟早已被关入了地牢,甚至连现在这位九福晋已经对她起了杀心,您也心知肚明,但,您最后却还是丢下她一个人出了府……”

    话到这里,她特意顿了顿,语气里渗入了一丝连她自己也觉察到的哀伤——

    “请恕奴婢直言,您这样做,不正是在给这位九福晋提供杀人灭口的机会么?难道这就是您所谓的伉俪情深、真心真意?而且,居然还有人说九爷您对那位九福晋是痴心一片,说您娶侧福晋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可不管奴婢怎么看,您娶现在这位侧福晋的真正原因,恐怕就是为了赌她的口吧?”停了停,又不怕死地再添一句:

    “若这就是您的真心,那奴婢还真替当年那位嫡福晋感到不值——您到底是有多恨她?才会对她如此‘情深意重’,重到她不死不足以泄愤?!”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陶沝随口说的这最后一句话也不知是让座上的康熙皇帝联想到了什么,脸上的神情又一次风云剧变,旋即眸光深沉地转向九九。

    而九九这会儿也同样被陶沝的这一说话语气给深深地激恼了,挣扎的力道明显比刚才大了许多。

    “九爷对她,自是真心实意的,分明就是她自己不知好歹——”

    就在这时,董鄂.衾璇那厢却突然出乎意料地开了口,似是终于找到了一个她自认再合适不过的反驳理由——

    “若真照你的说法,她当年或许就是因为不想两姐妹共事一夫却又求不得休书而想不开自杀的呢!”

    闻言,陶沝当场被对方突然回归正常且明显有增高趋势的智商给深深折服了,但只一下,她又迅反应回神,在嘴角重新勾出一个浅笑——

    “九福晋,您可能不知道一件事——”

    她慢条斯理地开口,眼光却并没有落在衾璇或是九九的身上,而是移向了座上的那位孝惠章太后:

    “当年,太后曾单独召见过那位嫡福晋,并说如果那位嫡福晋真的无法接受亲姐妹共侍一夫,她愿意赐那位嫡福晋一纸休书下堂——”

    “你说什么?!”

    此语一出,其余众人也立马跟着齐刷刷看向座上的孝惠章太后。

    孝惠章太后显然没料到陶沝竟会知道这件事,原本还算平静的脸色着实一僵,旋即便不动声色地低下头,慢慢转动握在手里的那串佛珠。

    康熙皇帝见状,目光高深莫测地在太后和陶沝两人之间来回转了一圈,接着又顺势转到了太子脸上,最后才重新定格在陶沝脸上,声色凌厉得反问:“你怎么会知道这种事?”

    陶沝抬起头,面不改色地回望:“回皇上,这件事儿自然也是奴婢听来的!”顿一下,加重了几分语气,“这也是奴婢刚才为何会坚持说,当年那场大火是一场蓄意谋害,而非意外!”

    康熙的面色冷凝如铁,他一拍桌子,正要动气,九九那厢却已经先他一步怒吼出声——

    “你胡说!”他死死地瞪着陶沝,那双桃花美眸中浸润的恨意几乎要将陶沝的脸蛋剜下一块肉来。跟着,他又迅转头望向座上的孝惠章太后,语气满是不敢置信:“皇祖母,她是胡说的对不对?您根本不可能说过这种话——”

    “九爷——”虽然临时甩出了孝惠章太后这张“王牌”镇场,但陶沝并不希望让这位对她还算不错的皇太后也成为九九的憎恶对象。所以她抢在太后开口之前先行为其辩解:

    “奴婢觉得,事已至此,您实在没有必要再在人前装出一副对那位嫡福晋情深意重的模样了,奴婢刚才就已经说了,九爷您自己,分明就是这场意外的最大帮凶!”

    “你住口!”

    许是因为心中的怒气已然冲天,九九的怒喝声较之刚才又狠狠提高了n个八度,且拖着长长的尾音。“住口!住口——”

    “九爷——”陶沝见状收起原本噙在嘴角的那抹似有若无的笑,语气也比之前沉静了不少,但可惜,九九并没有注意到——

    “其实奴婢可以理解您想要休弃这样一个名声不好的嫡福晋的心情,也可以理解您不想背上一个弑妻的罪名,但事实胜于雄辩,您又何必再隐瞒呢?若非有您授意,九福晋当年一个侧福晋的身份,又怎敢公然蓄意谋害那位嫡福晋?而当年的那场大火又怎会刚好在你离府的时候烧起来呢?”

    “你这个——”

    “怎么,九爷不服气吗?”尽管觉察到九九此刻的怒气已然处在暴走巅峰状态,但陶沝还是不怕死地与之死杠到底。“其实您对当年那位嫡福晋是不是真心,只要问几个简单的问题就知道了……”

    她说着,也不管九九和其他人是何反应,就自顾自地问了下去——

    “敢问九爷,当年那位嫡福晋最喜欢什么香味的胭脂水粉,最喜欢什么样的饰,最喜欢看什么样的书,最喜欢什么样的点心?”

    九九那厢显然没料到陶沝会张口问出这样的问题,整个人立时一懵,连带挣扎的动作也跟着滞在当场。他目不转睛得拧眉瞪着陶沝,像是在心中猜测她问自己这个问题的用意,脸上也写满了掩饰不去的狐疑。

    陶沝却摆出好整以暇的模样直直地回望着他,眼中含着少许说不清意外的期待:“九爷答不出来么?”

    “她……喜欢花香,玉饰,还有……”在座上宜妃的强迫性眼神示意下,九九最终还是开口做了回答,但答腔的语调明显有些迟疑,让座上的其他两人也跟着微微侧目。

    “九爷,”陶沝这回还是没等他说完便再次中途打断了他,“这世上的花香可是分为好多种呢,譬如您身上的就是桃花和留兰香的混合香,而五爷身上的则是混合了甘松和瑞脑香,宜妃娘娘身上的是牡丹和少许金凤花的混合香,太后身上的是佛手、檀香以及少许的荷花香,至于这位九福晋身上的,则是茶花和月麟香的混合香,您指的花香究竟是指哪一种呢?”

    她这话问得甚是一本正经,也有凭有据,让人即使想挑错也挑不出来。

    “还有您说的玉饰,光是质地和种类就多得数不清了,奴婢刚才问的可是最爱——”

    九九突然没来由地噎住。

    陶沝自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又仿若漫不经心地接着自己的话往下道:“若换作奴婢的爹,一定很快就能说出娘亲的喜好,而且准确无误……但九爷您刚才说的这些,却跟当年曾伺候过嫡福晋的那位侧福晋所说的相距甚远!”

    她故意顿了顿,暗暗扫了一眼座上那三人各自的神情变化,在见到他们也各自露出一副若有所悟的表情时,心里终于小小松了一口气——

    “奴婢也不想怀疑您的真心,但那位嫡福晋嫁给您三年,您又娶了侧福晋三年,这期间,哪怕九爷您有一点真心,都能从那位嫡福晋或是侧福晋的嘴里问到答案,可是……您没有!”

    她最后这句话是盯着九九的眼睛说完的,她甚至能清楚看到九九额头上的那条青筋明显一跳,但这一次,后者却并没有再像之前那样死命挣扎着要朝她扑过来。

    陶沝知道他这是因为回答不出她提的问题而失了原有的底气,但看在其他人的眼里,却正好是验证了陶沝方才说的那番话。

    陶沝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大好机会,瞅准空隙将话题重新拉回正道:

    “当年九爷府的那场大火究竟是谁放的,想必当时在九爷府里的众位福晋和一干下人都是知情人吧?他们之所以守口如瓶,也定是受人之意。而能做到这一点的,恐怕也就只有九爷和这位九福晋了……”

    她义愤填膺地说着,就在众人以为她要继续为当年的董鄂.衾遥仗义执言,当众向九九和董鄂.衾璇继续问罪时,她的话锋又突兀一转——

    “不过,宜妃娘娘刚才也说了,这些传闻全都是奴婢听来的,究竟是真是假,其实都是九爷自己的家事,外人想管也管不着,而当年的那位嫡福晋是否真的丧生大火,也跟奴婢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奴婢之所以说这些话,并不是要为那位嫡福晋抱不平,而是想要证明,眼前的这位九福晋并不是一介弱女子,既然她对自己的妹妹都能下得了毒手,又何况是当初像奴婢爹娘这种微不足道的平民百姓呢?”

    董鄂.衾璇万万没想到陶沝在东拉西扯了一番之后竟然又将矛头转向了自己,心中甚为郁结,但她显然也不是个笨的,也懂得学以致用的道理,很快就从陶沝的话中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点——

    “你凭什么认为当年是本福晋放火害死你们一家的?这世上长得相像的人也不在少数,你自己不也是其中一个吗?”

    陶沝没想到她会借用这个理由来脱身,猝不及防地一噎。但她毕竟也是知晓当年九爷府那场意外真相的当事人之意,因此并没有凝滞太久,便有了对策——

    “九福晋,您相不相信?有些事情,冥冥中自有天注定——”她一字一句、清晰无比地说着,声音不大,却能切实听出当中所含的那份坚毅——

    “当年那场惨案生之时,奴婢尚未年满十岁,就算去报官,相信也没有官府肯受理,因为奴婢连九福晋您的身份和名字都说不出,搞不好还会因此暴露自己的行踪,让您现还有奴婢这条漏网之鱼……之后,奴婢自然也不敢继续待在杭州,便随当初救奴婢的那位好心人辗转去了广州……奴婢原以为,这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再找到当年那个灭门仇人了,但冥冥之中,奴婢又来到了京城,还进了皇宫,甚至,还让奴婢再次遇到了您这位九福晋——”

    话带这里,她停了停,直直地盯着董鄂.衾璇的眼睛,直盯得后者脸上莫名生出了几分惧意——

    “那日奴婢在翊坤宫第一眼见到您,奴婢就觉得您格外眼熟,后来您当众扇奴婢巴掌,正好让奴婢注意到了您手臂上的那块胎记……奴婢也不想相信您就是当年的那名杀手凶手,可脸长得一模一样,胎记的位置也一模一样,如果不是您,那未免也太过巧合了吧?”

    她仿若自言自语一般地说着,神情带着一丝少有的迷茫,但视线却始终锁在董鄂.衾璇的脸上——

    “但即使如此,奴婢还是不愿轻易认定九福晋您就是当年的凶手——所以,奴婢就央人帮忙去查,结果果然查出您当年去过江南一段时间,而且回京的时间也恰好符合……这实在是让奴婢想不相信您就是凶手也难!”

    “……”

    “最最重要的是,前不久,奴婢被皇上遣去南堂帮忙,居然意外在街上撞见了一个十分关键的人物,那就是您当年的那位帮凶——奴婢说过吧,您帮凶的那张脸,奴婢也同样不会忘——奴婢记得那个人,他就是当年帮您放火、并放冷箭射伤奴婢亲人的那个人,他就是你的亲兄长吧?奴婢听说,他当年身为驻京佐领,手下统管百三四十人,那要帮您放火灭掉一家人自然易如反掌……所有这些,都让奴婢深深确信,您就是奴婢当年的灭门仇人,您别想再替自己开脱——这一定是奴婢的亲人保佑!在天上指引着奴婢来到这里,并让奴婢当众指认出您就是当年的那个杀人凶手……”

    许是没想到陶沝能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编得如此煞有其事,董鄂.衾璇刚才好不容易才回归大脑的那点智商也再度崩坍殆尽——

    “你胡说!我从来没有做过这种事!”

    “好!既然九福晋这样说,那不妨请皇上和太后为奴婢做个见证,奴婢敢对天起誓,倘若奴婢方才有半句谎言,便让奴婢立刻去陪自己的爹娘——”

    陶沝这话说的极有底气,反正如果真能因此回到现代的爸妈身边,她也不吃亏。

    “……反过来,九福晋您敢指天誓吗?说您当年没有放火烧死我家数十口人命,也没有放火烧掉九爷府的那间报春馆,您的兄长亦没有做过您的帮凶,没有帮您放火或杀害过任何人……否则,你们全家就不得好死,生男世世为奴,生女代代为娼——您敢吗?”

    “我……”董鄂.衾璇显然是被陶沝的这股气势吓倒了,一个字拖了半天也没拖出下文。

    陶沝见状又恍悟似地一拍脑袋:“噢——奴婢差点忘了,九福晋您的身子好像已经不能再生育了是吧?那这条毒誓对您来说可是毫无作用呢!既如此,那就改成全族吧——只要九福晋您敢对天这个毒誓,说刚才奴婢说的这些事全都是奴婢在诬蔑您,奴婢愿以命抵罪,否则,就换你们董鄂一族从此断子绝孙。如何?

    “你放肆!”这话是宜妃说的!

    陶沝抬头看了她一眼,脸色微微缓和了几分,但气势却是分毫未减:“宜妃娘娘息怒,奴婢没有别的意思,奴婢不过是要一个答案,如果九福晋真的没做过,那又何必害怕这个毒誓呢?”

    “我——我没……”闻言,董鄂.衾璇那厢艰难地开了口,但嗓音已经抖得不成样子。

    相信只要是明眼人,便不难判断谁真谁假。

    陶沝当场嗤笑:“呵——看来九福晋还真是一点都不介意你们全族会断子绝孙呢!既然您了这个毒誓,那相信老天也都听到了,奴婢坚信老天是最公允的——能以奴婢一命抵你们全族断子绝孙,奴婢倒是觉得很值当呢!奴婢一定会在天上看着你们董鄂一族是如何遭到报应的——”

    她说完,毫不犹豫地转身朝座上的康熙等人再重重磕一记响头。

    “皇上,奴婢今日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倘若您要因此杀了奴婢,那就尽管动手吧——反正奴婢也很想念自己的亲人,也想早一点与他们团聚……奴婢能在冥冥之中找到当年命案的凶手,能将她的罪行公之于众,就算不能手刃仇人为奴婢的那些亲人报仇,奴婢也不会有遗憾了……”

    她这厢话音未落,原本站在她身侧的那位华丽丽的太子殿下的脸上已瞬间失了血色。

    下一秒,他也立马跟着跪倒在地,冲座上的三人同样重重磕头:

    “皇阿玛开恩!皇祖母开恩!她不能死,这根本不是她的错!”

    他这话说得极大声,头也磕得极用力,把地面撞得“砰砰”作响。

    陶沝心中莫名一疼。

    其实她刚才说到“以命抵罪”时,自己心里也很害怕,但她还是想赌一次,赌康熙皇帝或者孝惠章太后不会真的杀她,但眼下,她完全没料到这位太子殿下会以如何直接的方式为她求情,这样一来,她心里反倒比刚才更加难受了……

    陶沝慢慢直起身子,将脸转向一旁仍在跪地磕头的太子,说话的语气也不自觉得染上了一抹哽咽——

    “二爷,您对奴婢的恩情,奴婢怕是要来世再还了……先前若非二爷出手帮忙,奴婢恐怕至今也找不到自己的灭门仇人,您……不必为了奴婢如此作贱自己,也不用为奴婢难过,奴婢相信那句话,‘人在做,天在看,天道循环,报应不爽’……”

    太子闻言一滞,转过头来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也不说话,便又重新回过头去朝座上三人继续磕头,每一下都像是磕在了陶沝心里——

    “皇阿玛开恩……皇祖母开恩……”

    陶沝的眼泪差一点就这样落了下来。

    她就这样泪眼朦胧地看着他一下接一下地为自己磕头求情,心疼犹如刀绞:

    这样,还不如让她直接去死呢……

    康熙皇帝注意到了陶沝此刻的泪眼,眸色微微一变,却没吭声,只侧头看向坐在他身旁的孝惠章太后,而后者这会儿也正一脸为难地看着座下不停磕头的太子,连手中的那串佛珠都忘了停止转动。

    末了,她无声地叹了一口气,转过头去与坐在另一侧的宜妃匆匆交换了一下眼色,随后赶在其他人再度出声前率先开了口,但话却是问陶沝的:

    “倘若,当年你全家灭门一案真的查证属实,那你又准备怎么做?”

    陶沝没想到对方会问出这样一句话,先是一怔,继而便再度朝其重重磕头:

    “回太后,奴婢不要九福晋的命!”

    “……你说什么?”孝惠章太后直觉自己是听反了,正要皱眉,就听陶沝又继续往下道:

    “奴婢先前在殿外的行为的确是冲动了,若非她先辱骂奴婢的家人和二爷,奴婢也不会失了方寸……但,奴婢今日指认凶手,并非是要九福晋以命抵命!即便九福晋就是当年的杀人凶手,奴婢也不会让自己的双手因为她而染血,因为奴婢的爹娘是绝不会允许奴婢做这种事的……奴婢的爹常说,‘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如果你被一条毒蛇咬了一口,你咬回来,那么你的行为又和这条毒蛇有什么区别?甚至,还可能死得更快一些……”

    她口齿清晰地将刚才的那句话再度重复一遍,保证每个字都说得清清楚楚:让每个人都能听清楚:“奴婢不需要九福晋以命抵命,奴婢的爹娘和亲人都已经死了,就算九福晋以命抵命,他们也不会活过来了,所以,倘若皇上和太后今次能还奴婢一个公道,奴婢只希望九福晋能从今日起,为她自己当年所犯下的罪孽赎罪——当年九福晋杀害奴婢全家数十口人命,如果她能每日亲手为奴婢的这些亲人各抄诵一遍《金刚经》度,写满整整十年,奴婢愿意原谅她……”

    就这样一刀杀了她,未免也太便宜她了,她犯下的罪孽,就算是拿她的命来抵,也根本还不清……

    她才不想让董鄂.衾璇死得那么轻松呢,她就是要让对方“好好”活着,“好好”地享受一下这个被其处心积虑抢走的九福晋的位置所带给她的惨烈下场!

    孝惠章太后显然无法猜到陶沝内里的这段邪恶心思,反而觉得她这番话极为中听,当下不由地转过头去看了一眼身旁的那位康熙皇帝:“……倒是个明理的孩子呢!”

    康熙皇帝听罢也意味深长得再度打量了她几眼:“你刚才说你姓陶,你的真名叫什么?”

    陶沝怔了怔,本能地朝跪在身旁的那位太子殿下的脸上瞥了一眼,后者这会儿已停止了磕头,正眼含担忧地望着她,似乎并没有要她扯谎的意思。

    陶沝想了想,当下再朝康熙皇帝也磕了一记响头,咬字清晰:

    “回皇上,奴婢名叫陶沝,陶渊明的陶,双水的沝……”

    康熙被她这个真名震得无语,当下斜斜一挑眉:“那你可还记得,你当年家住在哪里?”

    陶沝直觉对方问这话的真正目的是想以此来翻查自己当年的户籍档案,只微微犹豫了一下,跟着便想也不想地脱口报出了她在现代的家庭住址:

    “奴婢家住在杭州城内一个名叫米市巷的地方,当年北关夜市中的米市是很有名的,但可惜,奴婢的家早已烧成了一片灰烬……先前奴婢随雷孝思神父上京,原本还想顺路再去看一眼奴婢早年间住过的地方,却没想到中途遭到歹人绑架,没能有机会去看上一眼,也不知道那里现在已经变成什么样子了……”

    话到最后,她几近叹息般地喃喃,脸上也写满了失望。

    康熙看在眼里,又问:“那你当年随父母来京时所住的那房远亲家的地址,你可还记得?”

    “回皇上,奴婢当时年幼,而且在那里仅仅待了半日便惨遭灭门,实在不记得具体的地址,奴婢只依稀记得,那附近有一个小山坡,不远处还有一条小河,那条河应该能一直连到城郊的护城河附近,因为当年奴婢就是沿着那条河一直跑,跑到护城河附近才被好心人救下的……之前奴婢刚到京城的时候,还央着雷孝思神父带奴婢一起去城郊找那个地方,可惜一连找了好几天,却都没能找到……”

    “那你家那门远亲的姓氏呢?也姓陶么?”

    “不——”陶沝的神色微微一晃,下意识地语出强调,“她姓尹,以尹天下的尹。”

    倾城曾说过,他姓尹。

    康熙听出了她话里的哀伤,也不知是想到了什么,若有所思地盯了她一会儿,突然语出惊人道:“好!你家人的这件案子,朕会派人手去查,之后会给你一个答复——”顿一下,“这段时间,你脸上既然有伤,那就暂时别待在这里伺候了,去毓庆宫负责照顾朕的二阿哥吧……”

    虾……米?!

    他这话一出口,陶沝也跟着当场震惊了。

    她以为自己一定是听错了。康熙竟然允她光明正大地去太子身边伺候?这未免太不可思议了!

    不止她,一旁的那位太子殿下听到这话也是一副受宠若惊的神态。

    还没等两人反应回神,就听到康熙那厢已不温不火地抛来一句——

    “怎么,你们不愿?”

    “不,不是……”陶沝正想要解释,旁边的太子已快她一步将头重重磕到了地上——

    这个头,磕得真心实意。

    “儿臣谢皇阿玛恩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