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剑

问剑 > 第二章 竹林修行

第二章 竹林修行

    唐帝国钱塘郡东南,有一处名叫龙象城的边防军事小镇,和小镇隔海遥遥相望的大海上,则有一座无名小岛。

    岛上有一片茂密竹林,竹林深处有三间青竹搭成的简陋竹屋,三间竹屋里则住着四个人,是一名鹤发童颜的老道人,带着他两男一女三个徒儿,在此悟道修行。

    老道人三个徒儿里,年纪最大的名叫苏叶今年十五岁;年纪第二的名叫史佩蚕今年七岁,是三人里唯一的女弟子;而年纪最小的那个才四岁名叫沈潮生。

    唐帝国,自那位传说据有真龙血脉,乃“真龙子”转世的高祖帝陈匡胤立国至今,已享有国祚一千三百七十九年。而今在帝位上的是帝国第十一位帝皇天启帝――陈天玄,今年是天启二十一年。

    现如今,在帝国修道界中,虽然各教宗门林立,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

    但因为当年的高祖帝陈匡胤乃道教出身,在建国后起立道教为国教,是以虽然国教之中已近三百余年,没有再出现过傲环宇内的惊才绝艳之人,但国教在修道界中的地位却仍十分尊崇。

    国教“天下第一教”的名号仍屹立不倒,被视为天下正道各教之牛耳。

    这跟当下世间修道界,各教宗门所传承弟子门人的修为高低无关,仅和两个字“底蕴”有关!

    哪怕,像如今的释、儒二宗门和天机观这三家,门下弟子早已在修行上远远赶超国教的千年大宗,也无法全然漠视国教的存在!

    原因也都皆在于国教的底蕴太过深厚,在国教的历史上出现过太多震古烁今的名字!而在那些名字里,最耀眼的那个人,名叫――陈匡胤!

    唐帝国,对所有记录在册的国教中人,每月都会按时发放不菲的俸禄,按道理来说,竹林里的师徒四人,应该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可无奈龙象城在帝国疆域里过于偏远,那座无名小岛更加偏远,了无人烟,所以只能每日粗茶淡饭的过日子。

    道人,自然要修道!

    当今世间修道法门千千万,只是无名小岛竹林里的老道人,传授三个弟子的道法,与世间其他宗门派别的道法,却又大不一样。

    老道人从不对三个徒弟讲修行体悟、不传功法典籍、也不授受任何本门道法,似乎一点都不关心门下三个徒弟有无修道慧根,能否洗髓换骨,甚至于连徒弟们是否会在修道途上走歧路,走火入魔,也从不关心!

    他的传授之法,只一个字,记之曰:背。

    苏叶是老道人三个徒弟里最年长的,是以到如今背的书也最多,来到无名小岛四年,苏叶从背诵第一本书道门典籍《南华经》到如今的《九岳真形图》止,已整整背了一千七百本道家经典。

    史佩蚕三岁来到无名小岛,和苏叶一样也在岛上待了四年,前两年背书的速度比起苏叶来有所不如,只背了五百余本,可近两年背书的速度却隐隐有后来居上之势,到现在为止已经背了一千四百六十余本。

    而四岁的沈潮生,虽自呀呀开始学语,就被迫对着那些泛黄书籍背诵,可和苏叶、史佩蚕两人相比,不知是否是年龄太过稚幼的关系,在背书的天赋上却要愚钝缓慢很多,到如今为止,沈潮生能通篇背诵下来的书,也仅有七十三本而已。

    在无名小岛上,老道人分别替三个徒弟划出了一片竹林,每片竹林内都载有三千株青竹,师兄妹三人每背完一本书,便会将那书用红线穿起悬挂于青竹之上。

    按老道人的说法,三人谁先将自己那片竹林的所有青竹悬满书籍,谁便算是出师了。

    刚开始,苏叶也以为按老道人师傅的要求,背完三千本道门经典就可以离岛了。

    然而在他背诵了近百本书将其悬挂在近百株青竹上后,令苏叶始料未及的是,老道人盯着悬挂了近百本书籍的青竹下那新冒出来的稚嫩新竹,却要求苏叶将它们也挂上背诵完的书籍。

    也是只到此时,苏叶才幡然醒悟原来原本属于自己三人的这三片竹林里的三千株青竹,仅仅只是一个基数而已,他们师兄妹三人要做的不仅仅是将三千株青竹挂上自己会背诵的书籍,而且他们背书的速度,必须得超过三千株青竹生长繁衍新竹子的速度才行!

    看着属于自己的那片竹林里,只数日便能从泥地里新冒出青黄笋尖嫩芽的新竹,苏叶内心深处头一次生出“背书难于修道”的感慨!

    熟读而诵,诵而默,默而背习之!

    朗朗的读书诵习之声,无论炎炎烈日,刮风下雨,打雷闪电,一年四季春暖花开秋凋叶落,都日复一日在这片竹林里回荡着。

    苏叶三人在这四年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手捧各种道经典籍不停地读书,不停的背书,手不释卷读书的认真勤勉劲头,想来怕就是帝国金榜极地的状元公看到了也会感到汗颜!

    如此枯燥乏味的读书生活,任何人都会感到疲惫厌倦,又何况对一个少年和两个才启蒙的孩童。

    厌倦后会如何?

    答案自然是:反抗!

    如何反抗?自然就是罢读了······

    在老道人三个徒弟里,苏叶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反抗罢读的······为何苏叶会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

    原因,则是反抗罢读的后果很严重······

    苏叶第一次罢读,老道人将他关起来饿了三天,第二次罢读被关饿了四天,第三次苏叶干脆选择了逃跑,但很不幸的是,才跑出竹林来到海滩就被老道人给抓了回来,抓回来后这次直接饿了七天!

    有了苏叶这位大师兄的前车之鉴,蕙质兰心的小姑娘史佩蚕自然长了记性,而年龄最幼的沈潮生虽然生性有些木讷愚钝,但看到大师兄苏叶从被关押的小黑屋里出来后皮包骨头奄奄一息的凄惨模样,也醒得了罢读后果厉害,两人自然也就不敢再生任何反抗之心了!

    在无名小岛上,苏叶、史佩蚕、沈潮生三人,读书之余出于好奇,都曾问过老道人一个问题:“师傅,您在这小岛上,一共藏了多少本经书给我们背诵?”

    小姑娘史佩蚕是第一个开口问的,老道人回答说:“三百六十五本。”

    苏叶第二个开口问时,老道人回答说:“一千三百六十本。”

    沈潮生最后一个问,老道人回答说:“一百单八本。”

    然而当史佩蚕三百六十本书背完后,再次问老道人时,老道人却又给她另外一个回答:“共有藏书一千一百一十三本。”

    苏叶背完再问时,老道人的回答也一样和第一次时不一样:“共有藏书两千七百七十九本。”

    只有沈潮生在背完六本书,就兴匆匆跑去问老道人时,他的回答是前后一致的:“共有藏书一百单八本!”

    ······

    日子,就如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过了四年。

    某一日,无名小岛西北面与龙象城隔海遥遥相望的海滩上,一块崎岭凹凸的岩石之上,苏叶史佩蚕沈潮生三人肩并肩的坐着,每人膝盖上则各自分别都摊着一本经书。

    “第二千一百七十五本书,总算背完了······”史佩蚕将膝盖上的《太上清心咒》轻轻合拢,伸了个懒腰背靠向身后的岩石,与此同时扭过头一双水灵秀气的大眼睛却看向了另一侧的苏叶,眸子里隐隐透着几分得意。

    苏叶感觉到身边师妹向自己投来的目光,轻轻搁下手上的《邙山剑诀》,裂嘴朝她报以赧然一笑,脸上满是钦佩的说道:“佩蚕师妹当真是厉害,照这个速度怕是不用待到明年,师妹就可以出师离开小岛了!”

    说着苏叶又想到自己近来背书的速度,越来越赶不上那片竹林里新竹生长的速度,不禁长叹了一声,随后侧目看了眼身旁一本《正一经》背了七八天都没能啃下来的小师弟沈潮生,忍不住感慨道:“我和小师弟,看样子是这辈子都别想离开这里了······”

    听了苏叶的话,小姑娘史佩蚕脸上闪过一丝诧异,挑了挑秀眉怔怔看向苏叶道:“谁说师兄不能离开小岛的,难道师傅没对你说,下个月师兄就可以离开这里,去神都长安了吗?”

    苏叶比常人稍高的眉毛往上挑了挑,脸上露出一丝无奈,抿嘴苦笑道:“去神都长安?我吗?佩蚕师妹可别戏弄我了,我现在背书的速度,就连和竹林里新竹子冒出来的速度齐平都不能,师傅又岂会放我离岛······”

    “我的说话师兄不信,潮生儿说的话,师兄总该信吧!”史佩蚕从岩石上坐起身,轻推了把坐在两人中间沉默不语的沈潮生,说道:“潮生儿你说,半个月前我爹爹来岛上拜访师傅的时候,师傅是不是答应了我爹爹,师兄他下个月就可以离开小岛了!”

    “师妹此话当真?”苏叶盯着史佩蚕失声叫道,连手上的《邙山剑诀》滑落掉到地上都未有察觉。

    四年来,苏叶每天做梦都想离开这里。他和佩蚕、潮生两人不同,如果他的年岁也像他们一样小,或许他还能再耐得住几年寂寞,可是他今年已经十五了。

    他是一心求道没错,可在这小岛上和这位奇怪的师傅修道,显然和苏叶他心中所问所求的道不一样!

    苏叶所求的道,乃是夺天地造化的神通之道,长生逍遥之道,而不是天天背诵那些不知经意的经文······

    谁人听说过,背书就能修道得道?苏叶觉得,这实在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话!

    史佩蚕见自己轻推了把的小师弟沈潮生,仍是一脸默然呆呆看着手上的书,而一旁的苏叶师兄原本热切的目光也随着小师弟沈潮生的沉默,逐渐变得疑惑失望起来!这不禁让向来性子偏急的史佩蚕不禁有几分急了。

    “潮生儿,你倒是说话啊?”史佩蚕重又推了把沈潮生,对沈潮生一脸焦急的催促说道:“你快说啊,师傅是不是答应我爹爹让苏叶师兄离开小岛了······”

    沈潮生被她连连推搡了两下,只得撅着小嘴扭过头缓缓看向苏叶和史佩蚕,只是看着两人,沈潮生那双有些木讷的眼睛,下一刻却突然变得水汽盎然了起来,小嘴儿一裂竟“哇”的一声嚎嚎大哭了起来!

    “苏叶哥要走了,佩蚕小姐姐也要走了,你们都走了,来日就只剩潮生儿一人了,呜呜呜呜······”只见沈潮生站起身,将手上的《正一经》往地上一扔,抹了把眼角夺目而出得泪水,抽泣着转身便头也不回朝竹林深处跑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