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闲凉

我本闲凉 > 第187章 第187章 质问

第187章 第187章 质问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更何况如今掐起来的是顾觉非与薛况,这两个人现在萧彻都不大看得惯,听他们都对对簿公堂没有异议,自然大手一挥,直接同意。

    成,那你们对簿公堂去吧!

    于是群臣沸腾了。

    京兆府尹心里面咯噔一下,  立时就傻眼了:等等,  他们要对簿公堂,  那就是要摒弃各自的身份,正常地告官。那岂不是……

    完了!

    他暗自哀嚎了一声,差点白眼一翻晕过去。

    谁也没想到顾觉非与薛况之间第一轮对掐就这样劲爆,一时间竟是连上朝的心思都没有了,  巴不得找个人聊聊对这事儿的看法。

    但精通律法的官员却都不由皱了眉头。

    在他们看来,  这官司根本没什么打头啊,  于情于理顾觉非都不算错,  只是寡妇改嫁这件事本身存在争议。

    真要公堂对辩,  薛况难赢,更不用说对手还是顾觉非了。

    谁不知道顾觉非?

    年少时便是天纵奇才,过目成诵,  似大夏律例这些东西他也应该倒背如流,  且自小口才极佳。

    他往公堂上一站,  那就是公理本身!

    你觉得不讲道理,  要问个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

    很简单啊,  你说不赢辩不过,  身上就是背了一万的冤屈,那对不住,没法子帮你申。

    所以近些年朝堂上有一句话叫做:顾让先若要跟你讲道理,那这天下就真的没道理可讲了。

    众人心里一时是好奇,一时是疑惑。

    本以为今日朝议,总应该告一段落了,没想到更精彩的还在后面。

    接下来说话找事的就不是顾觉非,也不是薛况了,但后面出来说话的这些人所提到的事情,却字字句句都与这两人相关。

    薛况还朝,乃是大事。

    匈奴一去十年,还带回了新单于兰渠公主的降书,个中要商议的细节可是不少。

    朝堂上谁也不是傻子,自要揪着薛况问个清楚明白。

    从他如何去到匈奴,如何结识兰渠公主,又是如何建立起自己在匈奴的势力,以及匈奴王庭争斗的细节……

    甚至是还朝。

    他凭什么能连叩三十六关入京一路长驱直入?

    种种的种种,虽然没有指着薛况的鼻子说“我怀疑你”,可实际上字字句句都是怀疑,就差没明说“我们觉得你有问题你怕是别有所图要谋反”了。

    在这种情况下,朝堂上的□□味儿当然很重。

    只是薛况也绝不是省油的灯。

    面对着来自一干文臣的攻讦,他处变不惊,对答如流,在谈到连叩三十六关入京的时候只说是自己快马加鞭,且沿途的城池里都有能验证他身份的人,更不用说他还身携当年失落的一枚虎符。

    有朝臣信不过。

    虎符是死的,人才是活的,若仅凭一枚虎符就能有这样大的威力,那还要皇帝、还有什么“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说法!

    于是质问薛况:“难道不是你拥兵自重,把控了沿路边关要道?!”

    “大人此言差矣!我乃大夏子民,还朝之时,孤身一人,不带一兵一卒,又何来的本事拥兵自重、把控边关要道?”薛况凛然地冷笑了一声,锋锐地反问道,“还是说,大人要怀疑的,其实是旁的事情呢?”

    “……”

    朝堂上一下就安静了。

    没有证据,一切都只是怀疑,在万民都敬仰一个薛况的前提下,谁又敢光明正大地站出来质疑他有犯上作乱之心?

    这一天的朝议,从天没亮开到了大晌午,外头雪水滴滴答答掉了一屋檐,最终也没论出个什么结果来,无疾而终。

    散朝的时候,薛况坦荡荡地告退。

    顾觉非只不冷不热地笑了一声,在与他擦肩而过的时候淡淡道:“你并不爱她,也从没将她当成一个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可我钟情她,属意她。所以要恭喜并肩王,你找到了我的软肋。”

    也触到了我的逆鳞。

    薛况怎能听不懂这言下之意?

    只是那又如何?

    他没有回答半句,只是负着手,沉着冷静地回了顾觉非一笑,便顺着那宽阔的台阶走了下去,一路消失在宫门外。

    对朝议的结果,顾觉非没有半点惊讶。

    薛况要那么好对付,就不是薛况了。

    更何况朝堂上的事情就是这样。

    而他与薛况都清楚地知道,那些出面质疑他的人都是他安排的,可真正的战场其实根本不在朝堂上。此时此刻发生在这里的一切争端不过都是一个幌子一般的调剂。

    暗地里,薛况在准备着什么,他也一样。

    顾觉非只拂了拂衣袖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又回头看了一眼金銮殿上那精致华贵的龙椅,才露出几许若有所思的表情,不紧不慢地往宫门外去了。

    他想——

    若回府后,告知陆锦惜即将与薛况对簿公堂的消息,她怕是要炸。

    只是没想到,无巧不巧,他从宫门出来的时候,正有一驾奢华的马车驶来停在宫门口。

    上面下来的竟是有日子没见的永宁长公主。

    她穿着一身华服,眉眼边的细纹又深了些许,一见到顾觉非也是一怔。

    “长公主。”

    顾觉非与她是旧识了,当下只温文有礼地道了个礼,见过之后,便不打算多留,只待寒暄两句便告辞。

    可永宁长公主却一下叫住了他:“顾大人,还请留步。”

    这一声“大人”平白叫得生疏。

    顾觉非听见眉头已是微皱,脚步停下,回转身来,便对上了永宁长公主那微冷的目光。

    于是他笑起来:“长公主似乎有事?”

    “有,有事想要问你。”

    这几日来的疑惑或者说怀疑一直萦绕于她心中,让她背后发寒,彻夜难眠,不问实在不安。

    “薛况连叩三十六关入京,可是你的手笔?”

    “……”

    顾觉非双目一眯,瞳孔却微微缩起,这一瞬间沉默了片刻后,便仿佛听见了什么天大的笑话,竟然直接当面嗤笑了起来,再开口回话却已冷厉至极!

    “什么时候长公主竟也成了那信口雌黄、血口喷人的无知鼠辈!您本知顾某人与薛况之间的恩怨往来,怎敢毫无证据怀疑是我在背后暗做手脚!”

    “好一个信口雌黄、血口喷人!”

    永宁长公主似乎也没想到他竟这样直白毫不留情地矢口否认,一时心绪激荡,面上也笼了一层寒霜,森然地反问。

    “试问方今天下、方今朝堂,还有谁最希望薛况活着回来!最渴望看他回到朝堂,挥舞刀剑,成为反贼?!顾觉非,你是真的疯了!”

    “我清醒得很。”

    面对着永宁长公主近乎于撕破了脸的质疑,顾觉非脸上半点表情都没有,眼角眉梢都是那云淡风轻的镇定与冷静,只轻飘飘没有重量地看了这一位昔日站在自己阵营上的长公主一眼,声音沉稳。

    “这节骨眼,您还是顾好自己吧,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