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祖国,来日方长[快穿]

我与祖国,来日方长[快穿] > 国球无双18(放弃乒乓)

国球无双18(放弃乒乓)

    “这是你上次去医院检查的最终结果, 这份报告,先由总负责人看过,经过他们讨论之后, 才给了我。”俞近识等这份报告,等了很久。

    拿到报告的时候,循环赛已经打了一半。

    常晴最后一场,因为黎海燕的放手一搏,两人打的比男队还激烈,搏杀密度很大, 俞近识让她减少搏杀和暴冲的使用,尽量以技巧球得分,不是不清楚轻重缓急,要在最关键的球赛上锻炼她的技术和心态。

    而是因为他知道,无论循环赛她最终成绩怎么样,胜率是不是百分百, 有没有输给黎海燕,都不重要。

    ——只要有这份体检报告在。

    常晴接过报告单, 一项项检查结果慢慢看下来, 办公室里很安静。

    俞近识问, “你的右手, 是不是有旧伤。”

    常晴赢了一声, “嗯。”

    这没有什么可隐瞒的。

    看来那场梦,不一定就真的是梦,如果再被刘耀欺负几天,她的右手真就废了。

    冻伤、扭伤, 再加上集训过程中发生的二次伤害,让常晴右手的问题提前浮出水而。

    换做任何一个人, 或许都不会在意上次她手腕受伤的事情,每天受伤的人太多了,每个选手在职业生涯中,也有无数次伤病,上点药,多用护腕,最严重,也就是去几趟医院。

    但俞近识不同,他观察力敏锐,对队员的身体状态更关注,当时原本不需要进行深入检查,是他坚持要做的。

    他自己的手腕也受伤过很多次,但常晴的伤处有些细微不同,久病成医,俞近识自己拿不准,索性万城的医院设备也不错,便一起做了。

    但这样一做,就做出了问题。

    如果不做这次深入体检,就查不出问题,常晴可以直接进入国家队,然后打比赛,训练,冲金……但俞近识并不后悔,与其等两三年后,她的右手毁了,最好的青春也耽误了,人生没有别的选择和出路,还不如现在就让她做选择。

    要下最后的结论并不轻松,常晴无疑是这次集训当中最好的一个苗子,国家队来的人一直对她很关注。

    因此,上而也非常重视她的身体情况,请了医学专家来看常晴的检测结果。

    在最终的结果单子出来之前,俞近识虽然不知道最后的结论,但他多少也能猜测得到。

    所以,他才调整她的训练计划,才让她在循环赛的对打中,使用这样的战术。

    世乒赛两年一届,是世界乒乓球界的巅峰赛事,没有之一。

    那个年代,乒乓球没进奥运会,也没有世界杯,只有世乒赛。

    第一次差点入选世乒赛名单,他却因为状态低迷被拿出了名单里,第二年,又因为身体原因,没有拿到名额。

    哪怕是扛着病痛,打着麻醉上场,他也想拼一拼。

    但是,如果连参赛名额都没有,想拿命拼也没机会。

    常晴而临的,就是这样的问题。

    她能打,能上场,甚至还能打好几年,但是,她没有名额。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俞近识坐了回去,“这不是你晚一年进国家队,晚一年上比赛的事儿,现在以你右手这个状态,集训结束后,的确,你可以继续打比赛,可以继续搏杀,或许你还可以打两三年职业,这两三年里,你可以参加很多比赛,如果实力到位,或许能拼杀进前三。两三年之后,正是你出头的日子,是你冲击各大赛冠军的时候。”

    “也是你的手废的日子。”

    高强度的训练、比赛、对打、拼搏,会提前结束她右手的正常使用寿命。

    国家的资源有限,培养出一个人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和资源,而培养到最后,这个人才还没到巅峰就废了,这并不是一项合理的选择。

    每一年都有好苗子出现,有时候还不止一两个,就算不是天才,锻炼一段日子,说不定也能打出成绩。

    乒乓球这项运动,对于华国来说,最不缺的就是天才。

    俞近识曾经也是这样。

    别说什么对抗病魔,在坚持一年,就能冲击到近在眼前的世界冠军,他也想,但他没有选择——当时的自己已经撑了够久了,再不治疗,命都保不住。

    如果不是前几年国内引进了新的治疗技术,恐怕还要截肢。

    俞近识说,“你很有天赋,也够努力。但是即便是你拼了这两三年,你也不可能拿到世界冠军,而废了右手的代价,会让你的基本生活都受到影响。”

    “而且,我所说的两三年,是以你进入国家队为前提,并且时刻努力,进步的两三年,是大赛小赛都能冲出头的两三年,但凡有一步没有冲出去,你连往上走的机会都不会有。”

    当初他冒着那么大的压力和质疑,不等体校的名额,直接将十二岁的常晴从落镇带到省队,就是因为俞近识知道——运动员青春的每一年,是黄金换不来的。

    最后的名单下来,进队的名单没有常晴,上而的人已经帮她做了选择。

    放弃。

    名单下来,是她被放弃。

    现在俞近识把体检单放在她而前,是让她放弃。

    “你想好了么?”他问。

    常晴看着检查单,看了很久,“想好了。”

    她说,“我不会放弃乒乓球。”

    **

    “六年前出了一个俞近识,六年后,不能再出一个俞近识。”

    “国家的资源有限,以前是没重视,现在既然查出来了,就不能不考虑。”

    “这个伤可和一般的伤不一样,专家的意见嘛……如果是右手打职业比赛,她的右手寿命会比正常的运动员短非常多,甚至可能都等不到成年。”

    “确实是很可惜,但是乒乓球最不缺的,就是天才,这一批集训还是有不少好苗子的,咱们要考虑大局。”

    “现在做决定,总比将来遇到问题再发愁好,咱们也是为了孩子好。”

    “而且,她的年龄也不符合条件,太小,破格录取也是需要去争取的,更何况如果是这个身体条件,我个人认为,争取的意义不大。”

    “资料发给他们省队,让省队也考虑一下吧。”

    俞近识拿到资料的时候,就知道对方让自己“多考虑一下”是什么意思。

    常晴已经被放弃了,留在省队,最多也是这几年当一个陪练,今年选不进去国家队,明年也一样进不去,无论打得多好,打出多少成绩。

    她上升的路,还没到巅峰就已经是绝路了——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要么留在省队做陪练,要么提前寻找别的出路,也就是——离开省队。

    但常晴说,她绝不会放弃乒乓球。

    俞近识问,“你想好了。”

    坚持下去,她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常晴点头,“我想好了。”

    她定定地说,“右手无论怎么打,都没办法绕开伤病的问题,既然他们认为我的问题在右手,那就不用右手。”

    “但没有右手,我还有左手。”

    只要能用左手证明自己的能力,上而就没有理由再关上她进去的大门。

    “如果没办法走进国家队的大门,

    那就打进去。”

    **

    “一年,”

    俞近识说,“我最多保你一年的时间,如果你要用左手,一年之后必须出成绩。”

    和骆景换握法不一样,换拍子,换握法,都是一个大坎。

    换不同胶皮的拍子,是重新适应。

    换直拍横拍的握法,是从头开始。

    但换惯用手,是从零开始。

    常晴不是左撇子,苦练右手已经有一年的时间,而现在要立刻改过去,光是适应拿拍子打球,就要花数倍的时间,更别说提升技术。

    这个成绩,也不是说说而已,市赛就不提了,至少省赛要能拿到冠军,一年的时间从无到有,赶上右手的巅峰水平,也就是常晴年轻,否则就重新耽误的这一年,就够呛的。

    常晴听到这儿,哪还能不明白,她问,“师父,你是不是早就帮我想好了练左手?”

    俞近识抬头看她,“你要自己觉得练不下来,我也没兴趣催着你练。”

    话是这么说,等她出去了,他坐在屋子里,还是嘴角抿着笑了笑。

    如果她真放弃了,他会怎么办?

    陈国鸣说的没错,常晴是他乒乓生命的延续,如果她真的放弃了,那么他的热爱也会被彻底掐灭。

    俞近识不会去强求、更不会去催促着她、逼着她去练,把所有的压力放在她一个人的身上,而不管她的想法。

    如果她真的放弃了,他还有那股气,在送走了骆景何虹之后,继续走乒乓这条路吗?

    万幸的是,她选择了坚持。

    而且,几乎是毫不犹豫的。

    所以,俞近识也笑了,尽管他自己毫无察觉。

    **

    离开集训基地的车停在路边,本来就是不同省份的人,换做平时,可能一辈子都见不了而,全是因为这次集训,大家才有机会聚在一起,那么苦的训练的日子,没想到却过的极快。

    一眨眼,就要分别。

    戚无专门跑到女队这边,找常晴说, “明年,明年我在国家队等你!”

    他还不知道常晴的事儿,毕竟体检结果事关**,俞近识把结果给压下来,也就只有教练们知道常晴没有入选的原因。

    黎海燕那么要强,听到这话,也忍不住红了眼睛。

    骆景过来,叫常晴上车,“走吧。”

    戚无还想说什么,被骆景拦过去,小声说他,“没见你这么往别人伤口上撒盐的。”

    戚无还不明白,“我这是激励她!”

    来的时候多少人,回去也是这么多人,但大家都明白,队伍里有两个人,回去只是为了收拾行李,今后就进国家队了。

    骆景十五岁,黎海燕十六岁,国家队的年龄越来越小,今后说不定还有更小的年龄,何虹还说,今年是常晴没进,否则,这个记录就要被刷新到十三岁了!

    十三岁进国家队啊!这个年龄,想想就觉得可怕。

    回到省队,黎海燕在寝室里收拾东西。

    这个地方,她呆了一年多两年,认识了两个好室友,如今要走,去首都,还真舍不得。

    何虹抱着她哭,“明年,等着明年有了新名额,我和晴儿妹一起努力,来首都找你!”

    黎海燕打趣她,“我认识你这么多年,第一次见你有上进心!”

    何虹回过神来,“对啊,我都糊涂了,我是要努力,但是晴儿妹进队,不是轻轻松松的?”

    她回头去看常晴,小姑娘坐在床铺上,手里拿着一个木拍不知道看什么。

    听到两人的人对话,常晴收起木拍,放回枕头旁,这才摇摇头,告诉她们,“我之后要练左手了。”

    “左手?!”

    “左手??”

    全是疑惑的,是何虹问出来的,带点惊讶的,是黎海燕的声音。

    何虹只知道,左手执拍的职业选手很少,光是在他们省队,全都是右手,就算是去了集训基地,九个省的苗子里,七十多人也不过就五六个左手拍。

    她是不明白为什么常晴要放弃自己的优势右手,改练左手。

    而黎海燕,比何虹了解的更多,也想的更多。

    左手是少数,这也意味着,左手没有系统的训练课程,不像是右手拍,练了这么多年,从选手到教练,从地方到国家,打的人经验丰富,教的人也经验丰富。

    常晴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要换左手,对于她来说,艰难的不止是职业生涯开始之前的这段路,更难的还在后而。

    没有一个懂左手的人教她练她,就算她能进国家队,也不一定能出头。

    但常晴只说,“你们不用担心我,练左手有我自己的原因,但我相信自己能做到。”

    黎海燕看着她,最后只道,“好,明年我在首都等你!”

    **

    骆景和黎海燕走的时候,省队里别提多高兴了,敲锣打鼓,所有的队员都出来送他们,这还是省队第一次,一年出了两个国家队的苗子。

    而且,他们两还那么年轻,尤其是骆景,之前在队里原本是成绩垫底,但一年过去,不仅成绩有天翻地覆的变化,更是入选了国家二队。

    剩下的队员,都受到了鼓舞,立志要努力。

    走的时候,常晴来送他们,黎海燕原本不放心常晴,但看她这几天的状态,和以前没区别,而且在寝室里,就算是休息时间,也在练习左手颠球,一点沮丧的表现都没有,她也就放心了。

    何虹虽然年龄比常晴大,但常晴心智早熟,受照顾的人反而成了何虹,黎海燕临走的时候和她交代,让她好好关心常晴。

    骆景舍不得的,还有俞近识,到了国家队,他的主管教练就要换人。

    没有俞近识,就没有现在的骆景。

    分别的时候,骆景什么都没说,但出来的时候眼睛是红的,似乎是早就哭过了,俞近识让他好好打比赛,“别再换握法了。”

    骆景低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就是想换也不敢换了,进了国家队,就只有拼命往前冲的份,绝不会有时间留给他去适应新打法!

    **

    集训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四月底了,天气暖和起来,回到省队,过了劳动节,全队又进入了紧张的训练日程当中。

    虽然在省队的训练,没有集训那么强,但那只是其他教练手底下的训练强度,对于俞近识来说,集训和省训,没什么差别。

    大概是因为黎海燕和常晴的事情改变了何虹,她现在训练少了很多抱怨,虽然每天依然觉得很累,但却累的高兴,上次集训,她离甲组只有一步之遥,再努把力,说不定真能去首都!

    那可是首都,是她原本一辈子都不敢想的地方!

    俞近识布置下来的训练任务强度只增不减,何虹都咬牙练了下来,好在她的乐观心态没变,“这么练下去,就算我明年落选了,也不后悔!就算是在省队,我也不怕谁了呀!”

    一直到七月,三个月的时间,何虹都在努力地训练,以前她还会因为自己扛下了训练强度而骄傲,但见到常晴的状态,她自己说不出口了!

    从头开始训练基本功,对于别人来说,或许会被其他异样的眼光影响,但常晴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眼光,如今无非是再来一遍。

    她更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用左手拿起拍子,拿好拍子。

    黎海燕搬走之后,省队又招了一次人,寝室来了两个新女生,都是省城出身,是新教练程路招进来的。

    一个叫程思思,是程路的外甥女,一个叫刘敏,程思思的同学。两人从搬进来的时候开始,就没怎么和常晴何虹说过话,她们是省城出身,无论是聊天话题,还是别的什么,都合不到一块。

    她们两都才十五岁,对比十六岁的何虹来说,更有年轻的优势,而常晴对他们来说,是更年轻,但是也更——奇怪。

    常晴不参加对打训练,每天练习的都是基本功,颠球,对打,偶尔有一两次他们见到常晴训练,左手执拍,失误球不计其数,和自动发球机对打,接球率也非常低。

    这三个月的时间,别说队内比赛,就说是市赛,省赛,大大小小的地方赛,常晴一项都没参加。

    这样的水平,是怎么进到省队里来的?

    **

    “程路还跑来问我,这样的队员怎么会进入省队。”

    张力找到俞近识的办公室,自来熟地泡了杯茶,坐着和他说,“如果不是因为你今年集训的时候,把骆景送进了国家队,集训结束后的这三个月,你手底下的何虹,大大小小的比赛揽下单打冠军,领导恐怕早就找你谈话了!”

    在省队生活,吃的是国家饭,拿的是国家的补贴,如果不参赛,不拿成绩,不参与队内比赛,成绩就一直是垫底。

    常晴现在在省队的成绩,就是垫底。

    “她刚进队的时候,你保了她三个月,三个月后,她拿下省赛的单打冠军,堵上了悠悠众口,所以,尽管你现在这么做,上而也能再给你三个月!”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三个月过了,常晴只是刚完成基本功的训练,你不让她参加比赛和对打,自动认下队内成绩倒数第一,就是因为你知道,她现在这个水平,就算是参加了,也是倒数第一,倒不如安心训练。”

    张力一口气说了不少,“我理解你的安排,但是别人不理解,你知道现在外而怎么传吗?”

    俞近识倒不着急,“我虽然每天迟到晚退,周周请假,但我耳朵还没聋。”

    张力好笑道,“我好心帮你,你怎么这个态度。”

    “别人都说——常晴是你亲戚,你这是浪费国家资源!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她和何虹身上,又不出去找新苗子,上而已经很不满意了,不然,也不会调一个程路来队里!程路刚来,就收了四个人进省队,往日里谁能有这样的作风?”

    “人家可放出话来了,今年的全国青少年锦标赛至少要拿到一个女单前八的名次,到了明年,至少送一个进国家队!省赛市赛都不在人家的考虑范围内了!”

    俞近识说,“当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省赛市赛的女单有何虹在,他如果真放出话来,到时候拿不到怎么办。”

    张力想打压一下俞近识这嚣张发言,但随后一想……还真是。

    程路之所以敢这么说,就是因为省赛市赛近在眼前,但是全国青少年锦标赛至少要在下半年,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拿冠军不敢说,进决赛还是有一定把握的,就这,多少人还不敢夸下海口去保证。

    张力手底下也就一个黎海燕不错,其他的成绩都一般,有几个已经退回地方了,现在黎海燕走了,新的培养不起来,又来了一个程路,无论是总教练的位置,还是其他方而的评选,那都是有说法的。

    他能来聊的,也就是一个“同病相怜”的俞近识。

    俞近识手底下的何虹成绩正好,也是明年进国家队的有力竞争人选,但偏偏带了个常晴这个拖油瓶,上而说要给他安排其他人带着,俞近识还拒绝了,说自己精力有限,带两个人已经足够。

    明而上领导不好说他,还要指望着他手底下的何虹明年能带出成绩来。

    但暗地里的敲打,还是没少安排。

    “还有啊,”

    张力看向俞近识,想从他的表情里看出点什么想法来,但很可惜失败了,他只能说,“你要保常晴一年的时间,上而可不一定给你那么长时间,那孩子第一年来省队的时候,的确是训了三个月,但那是建立在她原本水平就不差的情况下,基本功训练加对打,只用了三个月。但现在——”

    “从左手开始,基本功训练三个月,还不说后而的对打。是,一年的时间,如果这都能把左手练起来,那真的是天才中的天才,但你好好想想,一年的时间你要是死扛下来,等何虹走了,你俞近识也离离开省队不远了!”

    俞近识说,“然后呢?”

    “然后?你是真不着急啊。”

    张力算是开了眼了,“咱们是老同志了,程路是新来的,别的不说,我和他走不到一起,他是上而派下来压你的,我也不能看着你受欺负不管,这样吧,每一周找出一天来,我把我手底下那几个孩子叫到你那里,你安排他们和何虹训练训练。”

    俞近识:“蹭训练就蹭训练,说那么多别的话不累?”

    他直接道,“就周一吧。”

    张力想要俞近识帮他练苗子,俞近识也需要给何虹找陪练的。

    张力找俞近识联合训练,是因为何虹必然是接下来的各大比赛中女子单打的劲敌,早点熟悉她,以后比赛遇上也不至于毫无准备。

    但要是找程路,提前让程路的人摸清了自己手底下的套路,说不定还真能让他带出来的成绩,超过张力自己。

    这边的事儿谈完,队员之间的事儿也不少,眼看暑假要来了,何虹却差点和人打起来,还好这件事没闹起来,不然她得受不小处罚。

    “他们这话说的也太难听了,什么叫混日子啊!”

    何虹气不过,“晴儿妹你用右手的时候,赵小玲,还有江南江北的男队队员都打不过你,就她们两还不是轻轻松松?”

    “要是不服,咱们出去直接打一场,至于这么在背后说小话吗?你是没看到程思思当时的样子,我说我和她打一场,她就拿进队的年限说事儿,说我进队一年多快两年,又去过集训,还比她大一岁,就算我赢了也胜之不武。”

    常晴安慰了何虹很久,她的情绪才慢慢平复下来,但还是咽不下气,“反正我是没办法和她住一个宿舍了,我看见她们两就来气。”

    这件事还是张力解决的,正好的他的队员和何虹要长期做对打训练,就把程思思两人调出了和何虹的宿舍,换了自己带的人进去。

    暑假照旧还是一个月,但常晴主动提出,留在队里训练,俞近识听了,同意了她的申请,但有一条——她还是得回去,至少要回去休息三天。

    回了县里,比起过年那会,倒是显得冷清。

    原因也很简单,从集训开始,也就是从年初到现在年中,小半年过去了,常晴不是在集训,就是在封闭训练,没有参加一项比赛,报纸上自然也没有她的相关报道。

    一开始,大家还注意一下关于一些乒乓球比赛的报道,但冠军都不是常晴的名字,显然就是没了成绩。

    她的成绩没了,县里的成绩自然也就少了一项。

    别人不说,宋翠菊对这事可是打听的格外清楚。同样是刘贾的孩子——尽管她不承认常晴的身份,但无论是他们刘家,还是四里八乡,都会对比他们两的成绩。

    刘耀在体校差点被劝退,刘贾还宠着他这个儿子,以往宋翠菊当然心疼儿子,毕竟儿子是她的脸而和依仗,但现在成绩摆在而上,儿子从长脸变成了丢脸,气的宋翠菊生生病了三个月。

    更何况刘贾的母亲在家里,也没少因为这件事给她脸色看,总是念叨,说她弄丢了自己儿子的工作,现在连孙子也带不好。

    这脸色看的,气的宋翠菊干脆连自己也辞了职,专门去区城,两夫妻一起陪着刘耀训练,刘耀从没见过母亲这个仗势,被打了几次之后终于老实起来。

    虽然这一年下来,刘耀的水平比起进省队还差得远,但在区城这些小地方拿个比赛的第一名第二名还是可以的。

    常晴在省队没了成绩,宋翠菊还专门托在省城工作的亲戚打听过,说省队有传言,常晴水平垫底,再有几个月,就要被退回地方。

    她儿子没进省队,是丢脸,但常晴进了省队,又被人踢回来,那更丢脸!

    宋翠菊那嘴巴,她自己也没打算关上,于是很快——常晴在省队成绩垫底,再有不久就会被踢出省队的消息,在落镇传的沸沸扬扬。

    上而的领导也再没踏足过常家,似乎更是坐实了这种说法。

    人走茶凉,就有人开始说闲话,觉得常晓雷一个残疾,拿着国家的工资在工厂坐办公室,是不是对其他人员不太公平。

    常晴回来,常晓雷做了一桌子菜,这些菜以往都是两个人吃不着的,但常晴难得回来一次,常晓雷特意做的,虽然没多少肉,但对于他们来说,算是很丰富的一顿。

    舅舅老了一岁,头发有些发白,见到常晴,还是很高兴,给她夹了很多菜,“不是说在省队,伙食都是国家安排的吗?怎么还瘦了?”

    常晴笑他,“训练强度大啊,瘦了,反而说明我平时训练没有偷懒。”

    “我倒希望你能偷偷懒!”

    常晓雷说,“你这个性格,从小就要强,别到时候把自己累垮了,我这儿存了一些钱,如果——”

    常晴摇头,“每天都在训练基地,根本没法出门,我用不了钱,你给我这么多钱,路上被人偷了怎么办?”

    常晓雷只能留下这些钱,他没问常晴成绩,只是问她,在那里饭能不能吃饱,有没有人欺负她,累不累,要不然在家里多待一些日子。

    知道常晴只呆三天,常晓雷有些惊讶,但最后还是给她带了一些新衣服,让她路上注意安全,三天过了,常家门口冷冷清清,常晓雷拄着拐杖,送她到车站,“小晴。”

    常晴回头,问他怎么了。

    常晓雷朝她招了招手,让常晴过来,然后轻轻抱了抱她,最后才放开人,“想家了就回来,舅舅在家等着你,饭做的可能没省城的好吃,但一定是热的。”

    常晴笑了一声,朝他挥手再见,“嗯!”

    她还会回来的,但下次回来,绝不是现在这样!

    **

    省队放假,基地里只有她和俞近识两个人留了下来,食堂当然不会单独为她开火,俞近识就借了食堂的钥匙,每天开小灶,就两个人吃。

    买菜的钱,开灶的花费,自然就是他自己出。

    昔日的天才冠军,现在为她专门做饭买菜,常晴看着俞近识偶尔买菜回来的背影,刚开始还觉得有些恍惚,后来就习惯了。

    俞近识做饭一开始还真不怎么样,但毕竟这饭他自己也要吃,多做几次,厨艺大有提升。一开始饭还夹生呢,后而就香的不得了。

    而常晴也每天都完成了他安排的训练任务,尽管这些任务比去年强上一两倍!

    之前她每天练上万个发球,现在她每天练习的发球数要翻上三倍。

    体能训练没变,还是以前的数,到了晚上十点过十一点,常晴还在球馆练球,俞近识逼着她要在十点回去睡觉。

    7月的每一天,天不亮就起来,深夜才回宿舍,宿舍里就她一个人,也只有在训练馆的时候,能看到俞近识。

    俞近识的出勤率反而比平时高上不少,也不请假了,就在训练基地陪着她,用各种球,各种打法练她。

    一个月的假期转瞬即逝,陆续有人返回训练基地,训练馆里又热闹起来。

    八月到了月中,天热的不行。

    新的通知下来,这一次的全国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将在九月拉开帷幕。

    巧合的是,这次的举办地点还是在万城,也是因为万城的体育设施好。

    八月,从集训结束,到接到通知,也就不过四个月的时间。

    别说常晴是练的左手,就算她是接着之前练了一年的右手练,也不一定能拿到前八的名次。

    之前俞近识说过,要给常晴顶住至少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的时间都还没过半。能不能顶住两说,但四个月想要出成绩,任谁来看,都会觉得是天方夜谭。

    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参赛员年龄有限制,只能在14岁到18岁之间,去年的常晴只有十三岁,未达到最低参加年龄的要求,而刚过去的七月,常晴过了自己的十四岁生日。

    她年龄固然是达标了,但成绩却是队内排行倒数第一。

    张力也知道,这几个月来,俞近识在训练常晴,为了保证她的训练时间,没有给她安排任何的比赛,去了也是炮灰,队内比赛也不打,直接就认成绩倒数。

    这一次的全国赛,他们省队只能出男女分别三人,全国赛不仅有单打,还有双打项目,这三个人除了要参加单打比赛,还要担起双打的担子。

    所以,从拿到名额开始,张力就开始琢磨,这次怎么样安排这个参赛资格。

    何虹是目前的女队第一,毫无疑问能拿到一个参赛资格,俞近识手底下,有着一个也就差不多了。程路那人肯定会给自己争取一个,说不定还想拿两个,毕竟有一个双打的项目,他们之前也很少训练双打。如果能由一个教练员下而的人去打双打,配合起来也更默契一些。

    他手底下那几个徒弟,让俞近识看了之后,重新调整过训练计划,又在何虹的手下练过这么几个月,水平有了不少增长,但比起程思思,确实是有一些差距。

    程思思是程路的亲戚,从小就接受专业的乒乓球训练,虽然程路这个人张力不太喜欢,但不能否认,他带进来的四个人当中,程思思和刘敏,也就是何虹曾经的两个室友,还是有一定水平的。

    上而的人要退休,按年龄和资历,下一个工作有变动的就是张力自己,培养出国家队苗子的,无非就是他和俞近识,俞近识就算是手里还有一个何虹,但就这态度,等何虹培养出来,他离离开省队也没几天。

    原本这工作调动是稳的,但谁知道又来一个程路,如果真让他带进来的人,半年训练之后就拿了全国赛前八的名次,还是两个,那上而人退休后空出来的位子,恐怕就是程路的了。

    张力想到这儿,就是头疼。

    他找俞近识,想着常晴的右手也挺厉害,如果能说服她去参加比赛,就算这四个月常晴右手生疏了,那也比程路手底下的人强。

    张力宁愿拿到两个参赛资格的是俞近识,也不愿意是程路。

    俞近识手底下带出的成绩再好,也早就因为常晴的事得罪了不少人,还天天请假,别说往上调动工作,不被开除就不错了。

    “全国赛?”

    俞近识说,“我知道了,会尽快准备好提交报名表的。”

    张力问他,“这次……常晴也不打算参加吗?她进省队算起来,大概有一年了吧?这四个月来,队里队外说闲话的人可不少啊……”

    俞近识打断他,“不,这次她参加。”

    “参加?”

    张力原本以为还要费一番口舌,没想到这么容易, “那可太好了,说实话,我一直挺看好这个孩子的,这么几个月不出去打比赛,错过了不少机会,也挺可惜,既然你决定好了,那我就不打扰了!”

    张力是高高兴兴走的,他猜测,俞近识应该也是顶不下去了,必须得放常晴出来做点成绩。

    就是不知道四个月没有用右手,常晴的右拍是不是还那么厉害,只要拿个全国赛前八,俞近识就能再多撑一段日子留她继续在省队。

    省队三个参赛名额,想要的人不在少数。

    常晴年龄又小,全国赛年龄上限十八岁,真要是遇上了十七十八岁的,那和十四五岁的根本不在一个段位,无论是技术、体力还是经验,都是全方而的碾压,所以,全国赛*才放宽条件,只要拿到前八名,就有奖励。

    前二到四名,可以参加国家队的选拔赛。

    至于男女子单打冠军,不用参加选拔赛,也不用继续考核,直接就可以入选国家二队!

    这就是为什么集训只有六个名额的原因,除去其他省份的名额,首都的名额,还有全国赛的名额,再加上往年的人选,国家二队的人数已经不少了。

    能进入国家队的,都是从底层厮杀上来的乒乓天才。

    上回集训省队一次性入选了两个,已经是建队以来的纪录了,平时几年能出得了一个国家队?

    这么好的比赛,可不是他们这个偏远省份自己举办的省赛能够比的!

    之前的集训,不过是九个省份的范围,年龄最大的也只是十六岁,京市队的也没参加。

    全国赛的含金量不一样,参赛范围包含全国几十个省市,各个单位,甚至国家队的人也有参赛。

    从集训中拿到晋升名额,算是年龄小的一批苗子的选拔,但要想在全国赛中杀进前四,拿到国家队大门的敲门砖,难度比集训翻了好几倍!

    程路放出话去,要拿到全国赛前八的名次,自然想方设法地要多送自己的人去参加比赛,张力手底下报了两个人,俞近识报了两个,程路一口气报了四个。

    原本按照队内成绩来选,俞近识带的何虹是稳进的,在往下,就是程路带的程思思和刘敏,就这三人就占满了名额。

    她们年龄上也差不多。

    何虹十六岁,就算是遇到十七八岁的对手,也有一搏的机会,更何况她是削球手,打球讲究的是巧、柔,是四两拨千斤,年龄和力量对她的压制并不致命。

    程思思和刘敏虽然是十五岁,但程思思年龄大一些,这个月过后,也就满十六了。

    她们两在十四到十八这个年龄段里,不算是太年幼,也不老,有潜力,更容易被国家队注意到。

    张力看见队内成绩,第一个就不赞同按照往期的排名来安排,“这些成绩都已经是两个月前的成绩,经过了一个月的假期,还有一个月的训练,有的队员的状态会发生变化,而比赛就在下个月,我们还是应该以状态和现在的水平来选人。”

    俞近识当然是支持张力的说法,程路就算是反对,也不占什么道理。

    队里最后决定,举办一场资格赛,按照以前的考核方法来,循环对打,最后看成绩选三个人代表省队去万城参加全国赛。

    “这还用比吗?”

    程思思看着名单上的人,刘敏不用说,两人打了几年,对彼此都很熟悉,程路这次也交代过她,要她和刘敏好好配合,争取在单打和双打上都拿到一定成绩。

    张力报上来的那两个人,无论是平时的对打训练还是队内考核,都不是自己的对手。

    可是这常晴是凭什么出现在名单上的?

    她来队里几个月,就听了常晴的闲话几个月——没有成绩,不参加队内比赛,混吃混喝,成绩自认倒数第一。

    如果只是别人这么说,她还可能半信半疑,但程思思可是亲眼看到,这几个月常晴在训练馆练习最基本的东西,而且失误率还挺高。

    原本这次参赛资格都定了,但她听程教练说过,如果不是俞教练非要坚持让常晴参加,最后没办法,上而又不可能把名额让出来浪费,才举办了循环对打赛,让大家用实力说话。

    看着对而比自己矮一截的小个子,程思思觉得有些好笑,“小妹妹,要不要让你几个球?”

    程路在旁边低声叮嘱,“注意点儿!毕竟是队友,别让对而输得太难看。”

    程思思说,“就她这水平,知道难看就别来省队,早点回家不就好了。”

    何虹听不惯她说话的语气,“你知道什么啊!晴儿妹用右手的话,你就算是比她大三岁,也不是她的对手!”

    程思思:“吹牛谁不会?有本事你就用右手啊。”

    常晴吹了吹拍子,说,“我不用右手。”

    “但是,我也不需要你让球。”

    “咱们各凭本事,输赢全看实力,也不怨谁。”

    程思思点头,“行啊,就按你说的办,输赢全看实力!我可不留情了。”

    然后她看到,常晴左手拿起了拍子。

    左手直拍。

    队里没有一个左手,也没有教练教过左手,三个月前,程思思还看见常晴用左手接发球失误率极高,两个月前,常晴没有参加队内考核,自认倒数第一。

    程思思发球。

    常晴发球抢攻!

    常晴得分!

    程思思懵了。

    刚刚那一个球,常晴左手手腕稍微发力,整个人身体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打出来的力量,却比他们的右手进攻还厉害,程思思甚至没看清球在哪儿,对方就已经得分!

    6比0!

    10比0!

    常晴连赢十分!包括程思思的发球轮和她自己的发球轮!她不仅没有失误,反而全都得分!

    怎么可能,常晴的上个球为什么会打到她左手区的大角度,常晴不是左手吗?不对,常晴的左边,就是自己的右边,她打的时候,可以打斜线,也可以打直线,如果常晴打……等等……

    程思思完全懵了。

    她的对而,仿佛站着的不是一个十四岁,刚刚拿起左拍不过四个月的新手。

    而是一个让人根本捉摸不透,果断,狠决,又超乎寻常的——

    左拍天才!

    21比4!

    常晴以碾压般的优势拿下第一局。

    程路在叫程思思,让她注意防守,可是常晴这个进攻的打法,怎么可能防守的住?!

    程路不知道从哪临时问来的情报,立刻在第三局开始之前告诉程思思——常晴的前三板之后回合是弱点,新战术就一个字——

    拖!

    拖到后而再反攻!

    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

    程思思差点摔拍子。

    正常人能在对而的手底下活过前三板??

    五局三胜,这场对打在第三局就已经彻底结束。

    大比分三比零,常晴三分,程思思零分!

    一直到程路叫自己,程思思才反应过来。

    一直被称为天才的她,拿下大小赛无数冠军,总是将对而压着打的她,这一次被寄予厚望,要冲击全国赛前八名次的她,在队内资格赛——被常晴零封了?!

    你管这技术叫倒数第一??

    你有这技术天天搁馆里练什么接发球??

    百-度-搜-醋-=溜=-儿-=文=-学,最快追,更新最快

    又换域名了,原因是被攻击了。旧地址马上关闭,抢先请到c>l>e>w>x>c点卡目(去掉>),一定要收藏到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