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全集

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全集 > 第21节

第21节

    有德才有得

    品德决定着一个人能站在多高的颁奖台;决定着一个人的一生有多亮的心灵电流;决定着一个人的一生成败的心灵力量。

    据有关专家研究,在很早以前,人们就非常重视“德”与“得”。然而,“德”是以“得”的面目体现出来的。所以,“德”与“得”是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的。在人的一生中,“德”的修炼,就是“得”的修炼。在生活中,小德小得,大德大得。有“大德”的人,才能“大得”;“大得”的人,必有“大德”。因此,有德才有得,德是得的条件,得是德的结果。尽其能、成其德,就会有所得。

    事实也证明,有才才有财,有为才有位,有诚才有成,有德才有得。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成功,就取决于细微而不起眼的德与得之间。正如著名的“思想之王”伏尔泰所说的:“造就政治家的,决不是超凡出众的洞察力,而是他们的品格。”人格德性是最重要的,能力是相对而言的,好的品德是最可靠的事业资本。因此,良好的德性,不仅能使事业有所得,而且,还能得到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和完美的未来。在人生中,德与得,孰轻孰重,须得仔细分析。“德”作为一种精神境界、理性追求,作为参与者众、涉及面宽、没有止期的培修过程,内涵丰富,但并不玄秘,有时还十分简单明了,简单得像把尺子,明白得像面镜子,随时可以用来对照自己,检测所有人。这尺子和镜子就是个“得”字。用“得”能测出人品,照透心灵,判明其人“德”与否,鉴定“君子”真与伪。自己得而重德,则名垂青史。“德”予人民越多,“得”对己便越无奢求。所以“得”并非金钱名利,而是人心所向!相反,如果一个人弃德而贪得,那么,必将堕落为一个失败的人。比如乐得其所,非分莫取,为理想为他人,应得记得都能“舍”就是“德”,反之,见利忘义,“贪”得无厌,得陇望蜀,欲壑难填,不惜以身试法,铤而走险,却偏又要装作谦谦君子,何“德”之有?

    当然,德与得也并不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古往今来,“德”与“得”都是如影随形的。在“贪”得之后,紧随的便是缺“德”。在历史的长河中,因“德”而名垂史者不乏其人,因“得”而身败名裂者同样是史不绝书。比如,得到非分的公款吃喝玩乐,便缺少了做公仆的德操;得到他人的贿赂,便缺少了当权者的德政……但是贪图这样不义之财的人,最终毁灭的只能是自己。此类现象绝不少见。这些人每“得”一次,就向葬送自己的坟墓进一步,轻则进铁窗,重则丢脑袋,无不是自绝于人民。多行不义必自毙,只为“得”而不顾“德”的教训值得人们永远警省和反思。

    有德才有得。做人以德为本,善始善终,总会有善的回报。如果再用这份得去筑造德,将暂短的有形之得,融于身内长久之德,德将伴随着人的本性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产生变化,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将展现出不同层次的“得”来,用于家庭生活,用于工作和事业,用于造福人类。这时,一个人既具有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的优秀品德,又得到了回报,何乐而不为呢?拥有这种德行,不用寻“得”,得自然会来。正如孔子说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古语有云,得人心者得天下。何以得人心,恐怕就非“德”莫属了。在古代,立德就是做圣人,创制垂法,博施济众。随着时代的发展,德就是常怀爱心,积善积德,争做一个从内在涵养到外在风范的高尚典范。随着更多“德”的成长与成熟,人类逐渐就会走向文明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更是追求与德同行。总之,只有立德于未来,只有善始善终的人,才会得到“善”的奖赏。正如古人所云:“积德之家,必有余得;如不积德,必有余殃。”

    ◎选择与放弃之真经◎

    有德才有得

    1有德才有得,德是得的条件,得是德的结果。

    2古人云:“积德之家,必有余得;如不积德,必有余殃。”

    3人格德性是最重要的,能力是相对而言的,好的品德是最可靠的事业资本。

    看最新章节

    退却不是畏缩

    有一首诗曾云:“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退,是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的一种方法;退,不是畏缩不前;退,更是一种策略。一个人要想建功立业,必须要懂得以退为进。

    有一首诗曾专门描写农夫插秧:“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首诗写得非常形象,农夫插秧倒退着走蕴涵了深刻的道理。有的人为了功名富贵,总是不顾一切地向前争取。有的时候前面是险坑,跌下去会粉身碎骨;有的时候前面是一道墙,撞上去会鼻青脸肿。如果这时懂得以退为进,转个弯、绕个路,世界还是一样会有其他更宽广的空间。

    所以,一个人在世界上要想为人处世,必须要能谦恭礼让;一个人要想建功立业,必须要懂得以退为进。

    哲人讲的“回头是岸”,就是以退为进的含意。古时候的先贤圣杰,从官场利禄之中归隐,是为了等待机缘;有些能人异士隐居山林,是为了等待圣明仁君。有的人非常重视“韬光养晦”,有的人等待“应世机缘”,有德饱学之士都会懂得“进步哪有退步高”的道理。

    春秋时候,楚王的三子季札,因为贤能,父王要传位于他,而他却谦让地说道:“上有长兄,应该由长兄继位。”长兄去世以后,因其贤能,国中大臣又再举他为王,他说:“还有次兄。”次兄去世以后,全国人民又一致推举,希望他能出来领导全国。他说:“父死子继,应该由故世的先王之子继任王位。”仍然退而不就,后来他在历史上留下了贤能之名。可见退让不是没有未来,退让之后往往在另一方面更有所得。

    三国时代,刘玄德知道太子刘禅无能,要诸葛亮取而代之,诸葛亮因谦让,而在历史上留下忠臣之名。周公辅佐成王,他虽是长辈,但一直是以臣下身份事成王,所以能留下周公的圣名美誉。此皆证明,退让不是牺牲,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有时以退为进,更能成功。

    以退为进,是人生处世的智慧。人生追求的是圆满自在,只知前进不懂后退的人,他的世界只有一半。因此,懂得“以退为进”的道理,才可以将人生提升到拥有更高境界的境地。

    生活中的勇者总是受到人们的推崇,所以,人们都想成为生活中的勇者。但什么才是真正的勇者呢?对于勇敢,不同的人总是会有不同的理解。

    经常可以在电视里看到有动物互相残杀的激烈场面。如狮子为捕获羚羊常腾跃而起,疾如闪电,一番拼杀,将羚羊置于死地;而羚羊也不愿坐以待毙,为躲避捕杀,常会竭尽全力,奋勇向前,虽不一定能逃出魔掌,但也死得悲壮。于是,有人认为:为了生存,动物的第一反应便是勇敢地追逐或逃窜。人也是一样,因此,勇敢是一种本能的进发与冲动。

    在报纸上见过这样一则报导。有一位军人,在回家探亲途中赤手空拳与持刀歹徒搏斗,身受重伤。在他生命垂危之际,仍高昂着头呐喊道:“抓住歹徒!”因此,有人认为:勇敢,就是捍卫人格尊严的一个支点,有了它,虽然粉身碎骨,但能在人们心中树立丰碑,成就生活的悲壮。

    美国女孩玛丽一天开门时,突然发现一个持刀男子凶狠地站在门前。不好,遇到了劫匪!这一念头骤然间闪现在玛丽的脑海里,但她迅速地镇静下来。她微笑着说:“朋友,您真会开玩笑,您是来推销菜刀的吧?这种菜刀我喜欢,我要一把。”接着便让男子进屋,还热情地对男子说:“您很像我以前一个热心的邻居,见到您我真高兴,您要咖啡还是要茶?”原来满脸杀气的男子此刻竟有些拘谨起来,忙结结巴巴地说:“谢谢,谢谢!”片刻,玛丽买下了那把菜刀,男子拿了钱迟疑了一下便走了。在转身离去的一刹那,男子对玛丽说:“小姐,你将改变我的一生……”就这样,一场悲剧被巧妙地避免了。

    可以说动物勇敢是本能的勇敢,军人勇敢是大义凛然的勇敢,而女孩玛丽的勇敢则是智慧的勇敢。勇敢的意义不是单一的挺身而出,有时更是沉着冷静地应对,巧妙地达到自己的目标。

    每当提到勇敢者,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想起冲锋陷阵的士兵,或者驰骋沙场的英雄。然而真正的勇敢者并不一定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些面对危急情况仍然保持着清醒,有智有谋的应对者也是勇敢者。

    ◎选择与放弃之真经◎

    退却不是畏缩

    1懂得以退为进,转个弯、绕个路,世界还是一样会有其他更宽广的空间。

    2为人处世,能谦恭礼让;建功立业,懂得以退为进。

    3勇敢的意义不是单一的挺身而出,有时更是沉着冷静地应对,巧妙地达到自己的目标。

    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