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传

首页|玄幻|仙侠|言情|历史|网游|科幻|恐怖|其他

俾斯麦传 > 第11节

第11节

    七、成熟蜕变

    俾斯麦在一次骑马时受了伤,没有几天两只脚就愈发的疼痛。虽然土耳其的一位医生给他进行了治疗,但是他的腿仍然没有好起来,反而更加严重了。当俾斯麦揭开药膏的时候,发现血管已经破裂了。当时有一位很出名的俄国医生建议截掉他的脚,俾斯麦连忙拒绝,并忍着疼痛迅速赶回家中。俾斯麦这样性格的人即使失去了一只脚也不会减少他的睿智。在他的脚好了一大半的时候,他一个人出去散步,在路上他那只受伤的脚再一次给他带来了巨烈的疼痛。起初他静静地坐在大树下休息,可是他突然昏了过去,血管再一次崩裂了。这时候他脚上的血块已经流到了肺部,情形非常严重,他甚至以为自己的生命马上就要结束了,他便立即写好了遗嘱。

    俾斯麦在养病的这段时间里,仍然很关心他的工作,他对政治还是那样的专注。在柏林养病的日子里,他的情绪似乎也稳定了许多。留在柏林养病是威廉的主意,当时,摄政王也很想把俾斯麦留在身边,虽然他很不喜欢俾斯麦,但是他知道也许在以后同自由党斗争时,只有俾斯麦能帮助自己。因此,他更不愿意失去这个人。

    一次,摄政王邀请了俾斯麦和士来尼兹一起商讨大事,他依然没有放弃当帝王的想法。在当时,士来尼兹是普鲁士的宰相。这次,摄政王把这两个人召集来也显现出他当时的心态。摄政王让俾斯麦谈谈他对奥地利的看法,他更想知道的是为什么俾斯麦认为奥地利是无用的,而普鲁士是强大的,还让俾斯麦谈谈今后的计划。摄政王是一个很滑稽的人,他曾经把普鲁士比作一只母鸡,随后他还给大家解释了他的这种寓意。在当时大家都帮助奥地利而反对法兰西。当士来尼兹说完这些话的时候,摄政王也说了很多话,他的话显然是经过很充分的准备之后说出来的。这整个的过程是由奥古斯塔一手安排的,她的意图很简单,就是想让反动派们知道,如果不这样做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在当时,俾斯麦仍然极力地反对一些大臣的看法。在德意志的计划中,他的方案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因此也有很多人反对俾斯麦当领袖。当时很多大臣都希望留下德意志的联邦制,而俾斯麦却坚决反对。现在俾斯麦就像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猛虎,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俾斯麦依然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掌握大权,因此他对过去那些曾经消遣的日子感到万分的后悔。现在的他似乎并不想去打猎,因为他觉得那样是在浪费时间。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俾斯麦。他仍然没有放弃他的梦想。

    摄政王威廉终于在1861年的时候当上普鲁士的帝王。摄政王刚即位的时候,他发现国内的局势很是混乱,他的心中有些许的不安。当时,摄政王已经63岁了,他苦等了这个王位30年。罗恩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他是帝王请来帮他整顿陆军的。罗恩让威廉追忆他那伟大的祖先,他也决心扶持这位君主。当威廉终于登上王位的时候,罗恩多次劝威廉要学习他的祖先,更要臣仆们宣誓效忠于君主,他的祖先从前都是专制君主。在罗恩心中,他最看重的人就是俾斯麦,他认为俾斯麦是一个做事很有思想且很果断的人,他独特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都是罗恩所欣赏的。他一直都坚信只有俾斯麦才能配得上接替士来尼兹的席位。

    俾斯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君主的信任,但君主仍然不能让他成为一位外交家,因为他是一个“拿破仑党”。这让俾斯麦感到很是气愤,他认为这样做对他是很不公平的。于是他写了一封信说:“如果有人认为我是一个魔鬼,那也请你认为我是一个条顿种的魔鬼。”这是俾斯麦第一次承认自己是德意志人。罗恩当时主张所有的大臣都必须向君主宣誓,每个人必须遵守所有的规矩,于是,俾斯麦再一次来到了柏林。这时,俾斯麦仍然期盼自己能够得到一个大臣的职位,可是一切并不是他希望的那样,对此他感到万分的失望。但没有办法,一切还得继续。到了柏林的时候,他阐述了策略:“王室里没有一个是和君主一条心的。这让君主感到十分的难受,他对现状况非常不满意。”实际上,俾斯麦早已经预料到现在的这种情况,眼前的一切让俾斯麦感到非常恼火,就连他的地位同样让他感觉到不满。当俾斯麦再一次来到柏林的时候,他发现他的老对头奥古斯塔终于获得了成功。

    俾斯麦带着他的所有准备去见威廉王,可是威廉王并不喜欢俾斯麦的到来。在当时还有一个人不看好威廉王的做法,他曾经试图杀掉威廉王,因为他认为威廉在位根本就没有在德意志统一的问题上做过什么贡献,他认为让这样一个庸君继续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只是,几次暗杀都以失败告终。俾斯麦和这个男子的想法很是相似,区别在于那个男子想用他的性命改变历史,而俾斯麦只想用思想去改变威廉王,只是俾斯麦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和威廉王谈这些。此时,俾斯麦感觉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便去拜见威廉王,但威廉王一看见俾斯麦就表现出很厌恶的样子。因为在威廉王的心里,他一直认为俾斯麦是看到了政府现在有了新的状况,所以才来的。可是俾斯麦还是要将他的见解说给威廉王听。很显然,这份公文是经过了很细致的分析而形成的,因为好多内容确实很珍贵。

    从公文的内容上可以看出俾斯麦成熟的思想,“在各国的内政问题上,一定要在保护好自己在权益上没有一点损失。一个联邦要想有大的权利,就必须要做出更大的表率,这样才能使众多的联邦国都能接受一个邦国的领导。做到这些其实很难,但只要下定决心也必将实现。在会员制度上,一定要采取直接选举的方式,这样即公平又公正。不能在任何一个德意志联邦中建立民众代表制,如果这样的话就不能认为整个德意志采用相同的制度是革命的方法。要想达到预期的希望,就必须在联合的中央法权内派德意志人的民族代表,当然还可以联络诸邦,当一股强劲的力量冲击到一个点的时候,这种力量才是无限大的。在现在这个时候,大家不要每天还为一些小事进行无意义的争论,这样做简直就是在浪费生命。此时此刻,大家应该把全部的精神和力量投放在关于德意志的问题上。一定要研究出来一套适用于所有人利益的方案。因为奥地利肯定不会采纳这个计划,当然不能由现在的联邦议院实施。”为了能够进一步推动民族的发展,俾斯麦认为关税道路能实现这一效果。“当所有的计划都一起宣布时,也许会看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我们的计划范围内,一定要能够安抚德意志人民的心理,让他们心理不再产生恐慌感。我们要让他们时刻感觉到,我们并不是在强迫他们,而是真正在帮助他们。我们不要在困难面前说放弃,更不要丢掉自信心,这样半途而废不是我们的性格。要时刻相信,只要我们奋斗的步伐从未停止,那么就有曙光来到的那一天,让我们一起期待胜利的喜讯早日降临。”

    俾斯麦的性格特点想必使每个人都印象深刻,然而他的巨大改变也实在是让人感到震惊。在他的文字中记录着他的思想,他的变化,他性格上的特点。俾斯麦身上曾经的傲性还在,只是在他身上又出现了经过丰富阅历后的成熟。他的话语依然是那么坚定,在德意志问题上,他说一定召开一次德意志帝国的会议,他的话一出口,便遭到了群众们质疑的目光。多年之后,他并没有忘记自己曾经说过的话。果然,在10年后,他兑现了当时的诺言。

    看最新章节

    八、转任巴黎

    俾斯麦对工作的态度越来越积极,他还是一心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着。

    这一次他是真的下定了决心,当君主反对他当外交总长的时候,他立即向君主写了这样一封信:“如果您不同意我做这个职位,那么我就将辞职。”俾斯麦这种强硬的态度表现出他是下定了决心的。果然,这种方法取得了他想要的结果,没过多长时间,君主便任命他为巴黎大使。这时候已经是1862年了,俾斯麦对他的工作充满了热情。只是在俾斯麦眼里,工作只不过是短暂的,他并没有想过一份工作要干多长时间。起初俾斯麦非常喜欢巴黎,但是现在巴黎好像再没有什么能够吸引俾斯麦的了。他开始假装喜欢这里,而实际上他对这里已经开始有了厌倦之情。他把去巴黎当作旅游,因为在巴黎的那段日子,只要国内有一点变化,他便会马上回国。在巴黎的这两年来,俾斯麦的脑子里还是想着怎么样才能掌握大权,这种想要执政的心思从来都没断过。这段时间里,他也感觉到了无聊,因此在闲暇时他总是会想起许多往事。每当想起小时候的事时,他的心情就尤为沉重。

    拿破仑三世似乎已经预知到,在未来的日子里俾斯麦会掌握大权。

    一想到这,他就会想办法阻止这种可能的发生,因为他害怕自己多一个这样可怕的敌人。实际上,俾斯麦在巴黎的日子里并没有得到他想得到的利益,他反而觉得更加无聊。一次,拿破仑三世因为俾斯麦大发脾气,这一次的愤怒显然要比几年前还要大。有一次,两个人在一起闲谈,拿破仑三世突然问道:“你认为君主会和我们签订和约吗?”“两个国家有着很好的友情,所以似乎再没有什么矛盾了。我想在恰当的时间里,一定会达成这个和约的。在没有利益的同时,一切似乎都好像不存在了。”在这个时候帝王说道:“现在的国与国之间并不都存在着友好的关系。谁都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因此,我认为一定要建立在双方都相互信任的条件下,这样才有机会获取更大的收益。我认为时刻有必要建立起同盟的关系,因为这关系着更多人的利益,除非有人故意阻止这件事。我们必须在做每件事的时候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免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谁也无法想象奥地利和我签订和约会什么样。在当时那样一个政治恐慌的时代,谁也不敢说出太多事实的真相,想必每个人都很清楚这些。在他身上还拥有许多别的大臣所没有的权力。他也想和我一起用大权商量几件大事。每次说到这些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每次谈到革命时间的时候,我都会刻意地闪躲,因为我怕不经意说出的某一句话就会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俾斯麦并没有把和拿破仑三世说的话告诉他的君主。他也曾试图在法兰西皇帝口中获取一些信息,但他也知道这样会面临非常大的危险。如果他真的带着重大的问题回来见君主,君主也同样会和他共同商讨的。但是,俾斯麦并没有这样做。在俾斯麦的心里,他并不喜欢奥地利,当然他更不想帮着奥地利去反对法国。他对君主说:“奥地利根本就不会毫无条件地答应我们提高在德意志的地位,他们一定会是在实现某种利益的前提下,答应我们的想法。从某种意义上能看出来,他们只能舍得牺牲威尼西亚与莱茵河左岸。”简单地说,他们在签订协约的时候一定是要建立在欺压普鲁士的条件下,而在俾斯麦的心里,他是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的。

    俾斯麦并没有把所有的话都跟他的长官说出来。从他的言语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此时的俾斯麦正希望这位长官能够早点离去,这样他就可以接替他的位置,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还希望不久后伯恩斯托夫就会出使英国,到那时他就会变成外交总长。俾斯麦几乎把所有的秘密都告诉了伯恩斯托夫,没人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尽管俾斯麦只是对拿破仑三世说了一些大概情况,但是聪明的俾斯麦一定会在拿破仑三世那里获取许多更重要的信息。4年后,当普鲁士和奥地利发生战争的时候,俾斯麦和拿破仑三世的关系更为密切,或许在闲暇的时候他们还会提起这件事的。

    对于俾斯麦的传言有很多,但是事实证明,有些传言是不符合现实的。在当时有人曾问他:“如果有一天你掌握了大权,那你将会作出什么样的改变?”俾斯麦回答道:“我一定会壮大我的军队,把它建立成一支最有实力的军队。当一切都成熟了以后,我定会解散德意志邦国和奥地利开战,重新让普鲁士站起来。”类似这样的传闻在当时有很多,但究竟是否有这样的事,大概没有人能解释清楚。

    在这样一个革命的时代,所有的人被分成了三个党派,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很大冲突。当时,每个党派都将权力紧紧地握在自己的手中。到此时,俾斯麦想整顿陆军的想法已经有30年了,他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这件事。从解放到现在,陆军基本上就没有发生过什么变化。他是多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参加到这支军队里,这样他的军队就会日益壮大。他正在为一个新的陆军而努力奋斗着,他的计划中这样显示,“服兵役为期三年的大多数人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年纪大的人就不用再当兵了。”他的这种做法很合乎民意。在未来的不长时间里,他军队的力量就会大大提升。

    俾斯麦的祖辈和父辈打了许多胜仗。每个胜利都应该归功于他们,而不是那些贵族。因为在那个时候,虽然贵族也参与了很多战役,但是每次到了关键的时候,那些贵族是拿不定主意的。由于君主并不是每次都为民众着想,所以君主并没有得到人心。因此,也不能把功劳归于君主。现在的军队发生了许多变化,一些人为了实现德国的统一,更希望接受两年的兵役。似乎在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再计较什么了。因为只要是有利可图,谁也不会再去多嘴。军队一定是向着民心的,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和认可。

    罗恩是个很有头脑的人。在这个时候他是反对一些事物的存在的,并将这个冲突推到了姐姐。罗恩并不希望把所有的权利都放在那些虚伪的人身上,这样并不利于国家的发展,这一部分人只会图谋个人的利益。罗恩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勇于把自己的想法大声地说出来。他是非常反对宪法的,更不看好那些只靠演说却不办实事的人。这一次在会议上,他大声说出了他的想法,同时也将这个冲突再一次掀上了高潮,“我一定要把普鲁士变成一个立宪国,这样一来你们必须要服兵服役,只有这样,我们这个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

    这个时候,俾斯麦还在柏林,虽然现在的情形也很紧张,但他早已把政治放在一旁,不去想它。此时,他正在享受着生活,这样轻松自在的生活他有好多年没能感受到了。他静静地躺在沙滩上,沐浴着清新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嘴里吸着香烟,耳边不停地响起悠扬的音乐,这样的生活让俾斯麦感到无比的惬意。俾斯麦这样过日子并不是因为没人重用他,相反,他还得到了君主的高度信任。但俾斯麦这样说,“如果没有人来召唤我,我就会一直在这里沐浴阳光。”

    当俾斯麦在悠闲自在地生活的时候,发生了许多事情。罗恩身边的一些人还是希望兵役期为两年,在经过了多番的争议之后,罗恩答应了他们先考虑考虑再做决定。但是君主的态度却很强硬,他不同意两年的建议。就是在这个紧张的时候,罗恩想到了俾斯麦,于是他再次写信给俾斯麦,希望他能立刻赶回来。俾斯麦收到这个消息便马上赶了回来。在21号时,俾斯麦到了柏林。虽然现在的情形很严峻,但俾斯麦依然显得那样平静,因为他早已准备好了一切,在俾斯麦赶回来的路上他就想到了一定会有好多人和他一一陈述各自不同的想法。因此他并没有那么紧张。在这个时候,太子并没有说过多的话,但是他还是决定了要约见俾斯麦,因为他也想听取俾斯麦的意见,更想在俾斯麦那里得到一些消息。但俾斯麦并没有和太子说过多的话,因为聪明的俾斯麦知道太子这样做并没有事先和君主商量,因此他保留了自己心中的想法。但是君主还是知道俾斯麦见了太子,心情很不好。当俾斯麦再次见到君主的时候,君主很明显地表现出了他的态度,他说:“不要再听取俾斯麦这个人的话了,因为他早已见了太子。”

    君主的意思很明确,他一定要为百姓做一些事情,要不然他会觉得对不起上帝对他的恩宠。君主的这些话只和俾斯麦一个人说了,在君主的书房里。一天俾斯麦去拜见君主,当时,君主并不像从前那样想着退位的事,但君主的退位书却早已经准备好了,君主拿给俾斯麦看。实际上,在很久以前,君主就有这样的想法,那个时候他已经把他的文书拿给罗恩和太子看过了。君主仍然是一个勤奋的人,他的军人风尚无时无刻不体现出来,他对每一次战争都充满了希望,他也和俾斯麦说:“倘若我不能做好每项工作,那我一定不会再做这个君主。”君主说这样的话的原因很简单,其实他心里很清楚俾斯麦最想听的就是这样的话。但是俾斯麦也预料到君主会和他说这样的话,因为在这个时刻,几乎没有几个人不知道君主到底是怎么想的。俾斯麦在这个时候已经猜到君主会对他的一些事情进行指责,因此他会把一些事情很自然地推在别人的身上。他对君主说:“实际上我是很愿意入阁的,但是以现在的情况看,罗恩必须留守他的位置,因此还是要选用其他人。”君主在这个时候问他:“你会不考虑大多数人的意见而继续实施整顿陆军的想法吗?”俾斯麦很坚决地回应道:“一定会的。”君主接着说:“好,既然你的态度这样坚决,那我们一定要好好合作。我现在不想退位了,因为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助手,这个人一定会在我今后的计划中给予我很多帮助,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你——俾斯麦。”

    俾斯麦知道君主和他说这番话的用意。在君主心里,他早已经充分准备好了这次和俾斯麦的谈话。他的用意很简单,就是想借助俾斯麦的聪明才智来帮助自己得到想得到的东西,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在种这时候,只有俾斯麦能帮助自己保护好君主的地位,也只有俾斯麦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多有利的意见。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决定向俾斯麦敞开心扉。一次,君主邀请俾斯麦去花园散步,他把自己写好的文书建议拿给俾斯麦看,上面都是关于现在国家面临着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当俾斯麦看过了其中一半的内容时,他就已经猜到了这些内容都是太后的想法,俾斯麦想到这背后一定有着不可估量的阴谋。于是骄傲与自信的性格再一次体现在他的身上,这一次他不再听取任何人的意见。此刻,他立即做出了很坚决的回应,他果然拒绝了和君主商讨这件事。他对君主说:“现在我们应该把问题的重点放在普鲁士未来的发展上,重点是未来普鲁士的政体究竟是独裁制还是议院制,而并不是要解决各党派之间的事情。我希望所有的计划都不能过多地去约束某一个人,因为这样一来只能适得其反。我建议君主应该在一段时间内用独裁制来抵制议院制,这种办法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如果您不接受我的建议,还是要求我做那些事,我是不会接受的。在我看来,我一定不会去做那些不好的事情。今天我很诚恳地和您说出我的想法和建议,希望您能够接受。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一定都是对您负责的,如果在某一点上侵犯了您的权益,那我一定不会那样做,因为我一直认为这样做还不如让我去死。”

    俾斯麦这样坚决的态度和诚恳的语气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实际上,俾斯麦也是在用一种很独特的方式来取得君主对他的信任。从他的字里行间能看出一个不一样的他,他似乎就像一个“魔鬼”,因为在他的身上,总是能出现不一样的观点和态度,他总是在最危急的时刻闪现出火花,他的意志决定了他做事的态度。

    独特的德国工业化

    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落后于英国,但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道路,迅速发展。当世人以惊羡的眼光审视急速崛起的德意志时,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支撑起所有这一切的,是德国统一后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创造这一和平环境的,正是帝国的领航员俾斯麦。他为这个曾经被欧洲列强不断遏制的国家,争取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德国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凭借这一资源,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气时代的一批重要发明在德国诞生。从1851年到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取得的成果达到202项,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居世界第二位。直到今天,德国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大国之一。

    19世纪中叶,奥托发动机在德国北威州问世。鲁尔区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重工业集中地和最大的工业人口稠密区之一,它的煤已经出口到英国。在1871年统一后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德国的煤炭和钢铁产量跃居欧洲第一;化工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到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越了所有欧洲国家。蒂森?克虏伯集团:由原德国蒂森钢铁公司和克虏伯钢铁公司于1997年4月合并而成。目前,蒂森克虏伯集团公司经营范围涉及钢铁、汽车技术、电梯制造、技术服务及贸易等领域;2006年名列世界500强第87位。西门子股份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机电类公司之一,1847年由维尔纳冯西门子建立。如今,它的国际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28位。

    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