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千禧年代

重回千禧年代 > 第 12 章(求真小学是舒晏前往的第七...)

第 12 章(求真小学是舒晏前往的第七...)

    小舒燕的生活半径很小,可以说除了电力厂这一片、特殊教育学校和几个亲戚家,小舒燕哪里都没去过。

    因此舒晏带着小舒燕去考察学校和摆摊的地点,小舒燕走过大街小巷,看到什么都觉得新奇。

    “宜城好大啊!”小舒燕瞪大眼睛。

    舒晏看到小舒燕的呆样,忍不住弹了一下她的脑门,“这哪里大了?”

    2001年,也就是明年,宜城就会撤市设区——从独立的宜城,变成属于省会南城的宜城区。

    宜城面积1500平方公里,南城十区共8000平方公里。

    已经习惯了南城大小的舒晏,重新回到二十年前的宜城,觉得宜城只有小小一点。

    舒晏猛地止住脚步!

    对啊!既然明年宜城就要撤市设区了,她为小舒燕选择学校时为什么还要局限在宜城里?

    反正小舒燕在宜城上学是借读生,在南城上学也是借读生。

    放眼整个南城,好学校更多!选择更多!

    舒晏冷静下来,越发觉得选择小学这件事不能草率。

    虽然小舒燕暂时是借读生,但是舒晏已经将买房这件事纳入了日程表中。

    两千年,宜城和南城市中心的好地段,一平米才两千多。

    一套面积一百平的房子,总价只要二十多万。

    这么低的房价稍纵即逝,舒晏知道往后每一年都在涨,每个月都在涨。

    早买一年,立省五万。

    但是舒晏也不想再让小舒燕转学了。小舒燕一年级还没上完,就从电力厂附小转到特殊教育学校,又即将从特殊教育学校转回普通小学。接下来的五年半,舒晏想让小舒燕在同一所小学里一口气读完。

    所以暂时借读的小学与买房后对口的小学,得是同一所。

    这么一来,舒晏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更多了。

    等到她买房后,她会把小舒燕的户口转到自己的户口本上……但是她有户口本吗?

    她回到二十年前是黑户吗?

    如果有户口的话,她现在的户口在哪里呢?

    舒晏的性格从不逃避,想到这个问题后,她立刻调转方向,带着小舒燕前往派出所。

    “您好,我户口本丢了,请问怎么补办?”

    派出所里弥漫着挺浓的烟味,民警的办事态度也还没二十年后那么好,“户口本都能丢!怎么不把自己也丢了?”

    民警啪的一声把一张泛黄了的纸拍在舒晏面前,纸上的字还是手写的,“喏,补办户口本流程。”

    舒晏认真看了一遍,发现并不复杂,需要的证件只有身份证原件复印件以及书面申请。

    书面申请的表格派出所里就有,舒晏在旁边的空桌子上弯腰填写。

    小舒燕第一次见到舒晏写字,瞪大眼睛认真看,然后一时没有控制住,喉咙里发出嫌弃的声音,“呃……”

    老师都说字如其人。

    姑姑人长得那么美,怎么字写得这么丑呢!

    舒晏瞥了小舒燕一眼,小舒燕朝着她眨巴眨巴眼睛,“姑姑,你的字和我的字好像哦!”

    舒晏当然知道小舒燕在心中吐槽自己写字丑,不过她一笔一划地尽量写工整,看清楚还是没问题的。

    舒晏将身份证和写好的申请表一起交给民警,民警暂停鼠标点的咔咔响的扫雷,打开户籍系统。

    “舒晏……”民警用一指禅打字,两个字的名字和身份证号,足足输入了好半天。

    舒晏紧张地屏住呼吸。她的身份证在银行能用,在派出所里也查不出问题吧?假如警察发现她是黑户会有什么后果?

    “咦?怎么查不到你的户籍信息?”民警声音疑惑。

    舒晏一颗心瞬间高高悬起!

    突然,舒晏再一次感受到熟悉的眩晕。天地在旋转,然而除了她之外没有第二个人感受到。

    奔腾三电脑后的民警抬起头来,“哦,刚才网卡了。”

    “这网速太慢了!”

    显然,民警已经查询到了舒晏的户籍信息,“工本费五块!两星期过来拿!”

    舒晏噗通乱跳的心脏缓缓平静下来,“我的户籍地址在哪里?”

    舒晏已经等不及两个星期了,她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这一点。

    民警用奇怪的眼神看了舒晏一眼,“莲花路659号。”

    舒晏刚平静的心又在胸膛里扑通扑通地跳起来!

    莲花路659号!

    那是阿燕面馆的位置!

    .

    舒晏走出派出所后立刻打车,“去莲花路659号。”

    出租车司机皱眉,“莲花路659号?那是哪里?小区你就报小区名、饭店你就报饭店名,你这么跟我说659号我哪里知道啊……”

    舒晏一脸沉思地望着窗外。不知道十几年后阿燕面馆的位置现在是什么,是一家小饭店,还是一家小超市?

    出租车司机看舒晏不说话,“行吧,莲花路我知道在哪里,我给你沿着莲花路开,你自己找659号啊!”

    然而出租车司机开到莲花路的尽头,也只看到了300号,“不是,这都到头了。姑娘你记错了吧,哪里有659号啊?”

    “就停在这里吧。”舒晏和司机结清车费,牵着小舒燕下车,她已经认出来了。

    对她来说,阿燕面馆是比电力厂家属院更熟悉的存在。

    现在的莲花路很短很窄,只是一条小巷子。未来才会重修扩宽、延长几倍后与主干道打通。

    但是舒晏依旧一眼找到阿燕面馆的位置。

    道路崎岖难走,她抱起小舒燕,迈过道路尽头的碎砖,小心翼翼地踩在一片菜地的田埂上。

    两千年的宜城还有大片大片未开发的土地,住在空地附近的居民们不会让空地空着,全都会变成菜地。

    舒晏遥望远方,十几年后阿燕面馆的位置,此时正整整齐齐地种着大白菜。大白菜长势喜人,已经随时可以拧下来吃了。

    舒晏抱着小舒燕在田埂上站了一会儿,用目光在空中描摹阿燕面馆的轮廓。

    直到一位阿姨出现,用生怕她偷白菜的眼神盯住舒晏,舒晏才转身离开。

    小舒燕一直安安静静地陪伴着姑姑,在姑姑重新坐上出租车,主动和她说话后,小舒燕才松了一口气。

    不知道为什么,她感觉刚才姑姑和平时都不太一样。

    刚才姑姑好像很悲伤。

    她能感受到姑姑身上散发出的悲伤气息。

    .

    重回故地,舒晏确实有几分伤感,但是她从来不是悲春伤秋的性格,很快就考虑起实际的问题。

    好消息,她回到二十年前后不是黑户,两星期后就能拿到补办的户口本,她可以随时把小舒燕迁到自己的户口本里。

    坏消息,她的户籍地址莲花路659号是一片菜地,没有商铺、没有住宅,只有大白菜。

    当然也没有对口的小学。

    小舒燕户口跟着舒仲康和唐凤娟好歹还能上电力厂附小,户口迁到她名下,只能在菜地里和白菜做同学。

    因此借读和买房,这两件事都要尽快办好。

    尤其是借读,如果能趁着放寒假前在这个学期办妥,下学期一开学小舒燕就能去上学,否则下学期开学后还要耽误课。

    舒晏带着小舒燕打车在整个南城范围内跑,现在讯息还不够发达,不像二十年后在网上一搜就什么都知道了。博主大V行业细分,教育类大V的微博里将哪个小学是什么入学政策整理得清清楚楚。

    现在舒晏只能在一家又一家学校之间自己跑、自己看、自己问。

    求真小学是舒晏前往的第七所小学。

    她已经发现了,越是好的重点小学就越不收借读生。普普通通的小学的借读政策倒是宽松一些,但是舒晏又不甘心让小舒燕读这样的学校。

    她想给小舒燕在她力所能及范围内的最好的。

    小时候的自己,想要宽敞干净的教室、不体罚学生的老师、不嘲笑孤立她的同学。

    即使最终无法进那几所最好的重点小学借读,舒晏也想在全面的了解后,在接受借读生的学校里挑一所相对最好的。

    走进求真小学的办公楼,年轻老师领着舒晏走向招生办公室,舒晏突然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戴老师?”

    带路的年轻老师有些意外,“你们认识?”

    戴老师更是一头雾水,她不认识眼前的漂亮姑娘啊。

    舒晏当然也没见过年轻二十年的戴老师,如果不是戴老师的相貌和气质都和二十年后十分相似,眉头处那颗痣也完全能对得上,舒晏还真不敢认。

    戴老师是阿燕面馆的常客,阿燕面馆营业的最后一天,戴老师还早早地过来吃了一碗片儿川。在此之前,戴老师来阿燕面馆吃过五年的面。

    舒晏和戴老师的关系,早已不只是老板和客人,更是朋友。

    一开始,舒晏只知道戴老师是一名退休的老师,后来知道戴老师竟然是退休的市教育局副局长,狠狠吓了一跳。

    但是此时,戴老师当然不认识舒晏,舒晏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自己认识戴老师。

    她只能含糊地说道,“我做餐饮的,戴老师来我这里吃过东西。”

    戴老师依旧一脸迷茫,但是舒晏既然碰见了戴老师,当然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戴老师,我在为我一年级的侄女寻找借读学校……”

    戴清逸皱眉,“我们学校不接收借读生。”

    舒晏没有被戴老师的话打断,她继续讲述小舒燕的情况。

    戴老师的眉头越皱越深,很快,她就对舒晏说道,“走,我们去我办公室里谈。”

    舒晏双眼一亮,她就知道戴老师会帮忙的。戴老师善良、智慧、真心爱学生,虽然戴老师总是很谦虚,但是舒晏一直觉得她堪称教育学家。

    舒晏连忙跟着戴老师走进办公室。进入办公室前舒晏看到门牌,原来戴老师此时就已经是副校长了。

    戴清逸开门见山地说道,“求真小学是真的不收借读生。”

    “但是我下学期就要到求真小学新建的分校,星桥小学,去当校长了。”

    “舒燕这个情况,星桥小学可以收。”

    “当然,星桥小学刚成立半年,现在只有一年级的学生,二、三、四、五、六年级都是空着的,要再等五年半才会有第一届毕业生,所以目前来说还没有硬性的教学成绩……”

    舒晏毫不犹豫地说道,“我们想读星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