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策

帝王策 > 履霜 第三十七章、收服禁军(下)

履霜 第三十七章、收服禁军(下)

    很快,那军士便领着水寒三人来到了点兵台上。

    水寒贺平二人见过军礼,水寒便说道:“贺平将军,在下这次前来,是为了交接两万禁军之事,想必将军已经得到陛下手谕了。”

    不等贺平回应,他身后的五员大将都是“啊”了一声,不禁问道:“统领,真有此事?”

    贺平说道:“不错,我今日一早便收到了陛下的手谕。”

    五人都听闻都低头沉默了一会,一位大将说道:“可是,禁军可是护卫都城与陛下的军队,为何要分割出去?况且禁军只有五万,已经经捉襟见肘,要是在分出去两万……这……”

    又一位大将叫道:“说得甚是!禁军若是分出了两万,都城防御必然大减,如果有人趁机生事,那该如何是好?陛下怎能那自己的安全开玩笑?”另外三人也纷纷点头称是。

    贺平听着,竟也低头沉吟起来。

    一直站在水寒身后的程皋不禁皱起了眉毛,没想到贺平竟然有不听圣令,不打算分割禁军的意思。

    水寒也皱起了眉毛,心想贺平是洛云亲自招安的,却不想贺平并无完全的忠心,竟敢对洛云的旨意有所犹豫,若是将之留在洛云身边,怕不是一个隐患!但又想到进攻荆州事关重要,若失去这次机会,夔国将来实在难有翻身的机会,此时并不是计较这些事的时候。

    水寒尽力表现出为难的神色,说道:“若不是在下此时急需兵力,怎能来劳烦将军,而且……这确实是陛下的旨意……”

    贺平听言抬头道:“既然是陛下的旨意,贺某自当遵从,只是……即使是我将人马交给将军,恐怕我的部下也不会服气,若是因此误了大事,后果不堪设想。”那五员大将闻言都露出赞同的神色。

    贺平沉吟一会,又说道:“这样如何?将军与在下切磋一番,以便让将士们领会将军的高超武艺。若是将军能胜得了在下,在下不但将两万兵马交给将军,还将从我入山为寇时就跟随我的亲将冉伦、洪吴指派给将军。”

    贺平身后的五员大将中的两位愣了一下,正是方才发言的两位大将,二人听言不禁四目相对,一声“将军”才叫到一个“将”字,便被贺平止住了。

    水寒闻言,心想贺平可不是泛泛之辈,从上次的交手来看,想胜他实属不易,然而却有无他法,只得说道:“那请贺将军指教了。”

    贺平微笑道:“好!水将军果然是爽快人!来人呐,让所有士卒都到演练场来,让出方圆百步的空位。”立刻便有通令官四处传令去了,不一会儿,五万军士尽皆到位,虽然很是拥挤,却丝毫没有骚乱。

    水寒看得暗赞不已,心想贺平统兵果然不凡。

    “水将军,请。”贺平示意水寒跟上,走到空出来的地方。

    二人一手持枪,一手持戟,烈日的照耀下,兵器反射的寒芒已先行刺向的对方。然而两人却丝毫没有向前,只是绕着空地边缘盘旋着,紧盯着对方的一举一动。

    这等胶粘在战场上极为少见,因为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交战时根本无法多想,所以临场应变能力极为重要。

    这种交手在江湖上却时常发生,双方回想着对方的招式,预测这对方将会如何出招,又同时思考着如何破招,再尝试从盘旋中发现对方的漏洞,伺机而上,一招制敌。

    所以,首攻极为重要,也几乎是双方这场打斗的最强一招,若是能将对方一招制伏或者压于下风,那么这场打斗十有**能胜。

    水寒此时更是输不得,十分的谨慎。贺平曾露出了几处极小的破绽,水寒却都未趁机而上。

    终

    于,贺平突然向前踏出一步,而几乎同时,水寒也向前迈出了一步。

    贺平却猛然向右前方跨进,水寒立即向左前方迎上,以防贺平从侧方进攻。

    贺平在水寒从左前方迎来之时,便已立刻转为向左前方突进,逼地水寒不得不停下脚步,转为向右前方急蹿。

    两人的距离顿时飞快的缩减,场中的将士不由得都揣紧了拳头,屏住呼吸,生怕发出一丝响动,惊扰了场中的两人。

    两人在相对冲近之间,不知挪腾了多少次方位,但两人却始终保持着面对面的状态。

    在两人只差十步之时,贺平又故技重施,假意向左突袭,待水寒转向相迎是突然转为向右突袭,闪到了水寒的左侧。

    一瞬之间,水寒的左侧面暴露在贺平面前。

    场下的程皋三人见况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当所有人都以为水寒将要向左转身迎敌时,水寒却仍然无动于衷,仿佛在等待着贺平从左侧攻来。

    眨眼间,两人的距离已在三步之内,水寒已经进入了贺平的攻击范围,贺平挺起画戟,从左侧直刺而来。

    千钧一发之际,水寒突然加速往右窜开,再一转身,便抢到了贺平的身后。

    “喔!”场中所有人都不禁惊叹了一声。

    此等变化,不过发生在一息之间,众人的心态已发生了两次转变。

    水寒抢到贺平身后,转身的同事横枪扫出,直往贺平后背打去。

    贺平反应也是极快,在水寒往右抢去的时候,便料到水寒会如此攻击,于是拧过腰身,立起画戟,挡住了这一击。

    “当!”两人的兵器相接,发出清脆的金铁相击之声。

    这一声仿佛击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口上,心脏都是猛然紧缩了一下。然而这一声却只是个开端,下一刻,更为密集的兵器相交之声响不绝耳。

    水寒抢占了先机,自然不会放过此机会,一轮轮如疾风骤雨般的招式倾泄而出。然而贺平却毫无慌乱之色,无论水寒的招式多快多狠,都一并接了下来。

    水寒瞄见贺平因冷静而显得深邃的眼睛,心下一沉,暗道原来贺平对此次交手早有准备,从上次交手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若是这一年的时间贺平都在思考如何破自己的招数,那么此时自己已经不可能用自己的招数胜他。

    水寒眉毛紧皱,深呼出一口气,突然挑开贺平的画戟,举起长枪,大喝一声:“看招!”手中长枪如一把大砍刀一般直劈下来。

    贺平正沉浸在破除水寒招式的快感中,看到水寒突然使出一招怪招,不禁楞了一下。

    这一劈而下乃是刀法中最基础的一招,极易破除,但贺平看见水寒那仿佛有恃无恐而一往无前的气势,心想这莫非是他新悟出的新招?看是朴实无华的一招之后却有着无数变招?

    就在贺平分神之际,水寒的枪已劈了下来,再举戟阻挡已经不及,匆忙间只得往旁边一闪。

    水寒早已料到,在贺平往旁边闪躲的同时,便收回了长枪,手腕一翻,掉转枪头,向前疾刺,便攻入了贺平的画戟与胸膛之间,稳稳地落在了贺平的肩膀之上。

    贺平愣了一下,放下画戟,笑道:“水将军果然厉害,我输了!若有机会,我还要再讨教一下那最后一招。”说完哈哈大笑,大叫痛快。

    贺平转向对场中的五万禁军说道:“大家都看到了,水将军年纪轻轻,身手就如此了得,我都有所不及,你们,可还有谁不服?”

    场中一片寂静,但很快便被震天动地的喝彩声压没。

    贺平按了按双手,示意士卒安静下来,向水寒问:“既然水将军胜了,贺某自会将两万兵马交给将军。”

    又转头对身后的五员大将说道:“冉伦,洪兴,你二人立即点齐两万人,跟随水将军。”

    冉伦与洪兴对视一眼,便开始在场中聚起原本手下的两万禁军。

    水寒见状,总算松了一口气,心中也是有些后怕。最后那一劈确实是无奈之举,这乃是他从九方尤处学来的。在潼关之时,九方尤得意地向水寒等人夸耀了一番自己的成名绝技,便是那一劈。

    这一劈虽然是刀法中最为基础的一招,但九方尤却从中领悟出了一种独特的用法。那便是以一种有死无生、一往无前的气势劈出那一刀,再配上出招前的一吼,气势上通常能将对方威慑住,一次占得上风。

    但九方尤的这一劈的奥妙却远不如此,常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若是他人使出这一刀,只能作用一次,若再次使出,恐怕气势反而不增反减,水寒也只是凭着第一刀险胜贺平。

    而九方尤却不同,九方尤作战之时,通常都是以一种以命搏命的方式去战斗,再加上他暴烈的性格,愈战愈勇。一刀之后,第二刀的气势不减反而大增,每出一刀,气势便上涨一分。乱世之中,九方尤不知用这招吓破了多少敌人的胆,斩了多少敌人的头颅。

    水寒能以此招获胜,实属侥幸。

    时至中午,贺平将水寒留下用食,水寒也不推脱。贺平私下将冉伦、洪吴叫道帐中,嘱托道:“我指派你二人去水将军军中,并无他意,只是你二人的能力乃你们五人之中最强的,你等一定要尽心辅佐水将军。”

    两人对视了一眼,互相使了使眼色,最后还是性格相对沉稳的冉伦说道:“既然陛下只是要求交割两万兵马给水寒将军,统领为何还要我等同去?”

    有些急性子的洪吴也按捺不住了,走向前挥着手臂,说道:“我只愿追随统领!”

    贺平瞪了洪吴一眼,洪吴顿时如霜打的茄子般焉了下来,怏怏地退到冉伦身旁。贺平军规甚严,洪吴又是个行事不拘一格的人,经常被贺平责罚,是以洪吴对贺平有着特别的敬畏。但也亏有洪吴这个例子,军士们更加不敢违反军规,为贺平省了不少麻烦。

    贺平挥手让账内的侍卫退出营帐,继续说道:“水将军此处行动关乎我国未来的气运,陛下极为看中,所以才不惜将禁军分给水将军。陛下对我等有知遇之恩,只要是陛下的事,我等一定要全力辅助。别说是两万,即使交出全部的禁军,我也绝无二话!”

    贺平顿了顿,恢复平静地说道,“派你们去还有另一个作用,便是为了防止禁军不听命令,有你们同去,我才能放心。”

    二人总算是明白了贺平的苦心,激动道:“请统领放心,我们定然不负统领厚望!”

    水寒用过膳后,便同贺平告辞,带着冉伦、洪吴及两万禁军离开了禁军军营,另择地建营。

    冉伦洪吴二人熟悉汝南周围地形,在选址、建营中可谓是尽心尽力。水寒也发现了两人对自己的态度有了转变,只要自己令下,便立即执行,毫不犹豫。

    两万禁军眼中也对自己有了些许敬畏,水寒这才明白贺平所作所为竟都是为了帮助自己,心中对贺平的好感大增,也心生敬佩。

    此后,水寒的两万兵马的军队形式一片大好,其中自然逃不开冉伦洪吴的帮助。期间水寒亲自去了贺平府上拜谢,两人也常常探讨武艺以及带兵之道,交情渐厚。

    然而这等和谐的情景并未持续下去,随着地方军队的陆续的到达,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