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权臣

寒门权臣 > 第12章 冬日流民

第12章 冬日流民

    于染墨自然不会拒绝嫂子的请求。

    何况包子铺离载文书斋不远,顺路。

    揣着稿子出门。

    今日雪停了,干冷。

    即墨县城东郊临海,因此温度不算过于寒冷。

    反正于染墨内里穿着羊毛小袄是可以接受的。

    路面些许冰凌在上,走起来颇为费力。

    载文书斋。

    李掌柜见到于染墨可谓是望穿秋水。

    “于公子,你可算是来了……这稿子?”

    “可算是补齐了剩下五回,还请李掌柜过目。”于染墨解释一句:“快县试了,每日写的字数便少了些。”

    “不妨事,不妨事。”李掌柜连连摆手。

    说罢,拿起书稿看起来。

    这次五回乃是自董卓火烧洛阳起至曹操报父仇止。

    文笔一如既往犀利,老罗的品质自然值得信赖。

    “好啊,公子大才!这古派写法,章回格式讲究!”李掌柜看完书稿满面笑容。

    “今日我便安排刊印之事,若无意外,想来下月初便可以发售。”他略微思索后开口:“敢问公子,不知这书用什么名字?”

    “掌柜有何推荐吗?”于染墨文抄已经很不好意思了,这名字换一换心里多少有些安慰。

    好吧,其实是心虚……

    “恩,公子所书既非正史,而且还是话本小说……不然便叫戏说,戏说三国。”

    “戏说三国?”

    于染墨觉得怪怪的,心里顿时后悔让别人起名字了。

    戏说,也太过儿戏了些。

    听起来与那无病呻吟清宫戏似的。

    把这种传世经典搞个戏说的名字,这会遭雷劈的!

    “掌柜的……戏说不太妥当,我是依托三国而著,虽非三国,但用戏说二字,未免有些低俗了。

    《后汉书》云: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这样吧……叫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李掌柜略一思量,抚掌大笑,“没错没错,文不能演义,而今公子此文正是在演义三国!”

    他心里佩服,不愧是写出此书之人,文章典故信手拈来。

    况且书本就是于染墨写的,用这名字正好,再合适不过。

    和李掌柜又聊了会闲天,于染墨这才起身告辞。

    临走时,李掌柜忽然开口:“瞧老夫这记性……于公子,这临近县试,往年一月中旬都有个诗会。

    老夫不才,在即墨县也颇有些话语权,若公子感兴趣,老夫可给公子推介。”

    一月中旬诗会?

    那就是莫约二十多天后了。

    《三国演义》月底十几天发售,酝酿十天倒是可以去推销一下。

    好歹自己也有一成股。

    “若李掌柜愿意,小子自无不可。”

    “好,那老夫便去操作,据说这诗会即墨周边镇子的才子都会来,多与些读书人交流是好事。”

    “有劳了。”

    于染墨再次作揖,转身离开。

    诗会啊,倒是时常在小说中见到,可惜原身没有参加过……

    他对这些东西还是有些好奇的,毕竟,这是近距离接触才子佳人的机会。

    此刻临近正午,多日没出门,这县城里面竟然出现了成群结队的乞丐。

    “怎么有这么多乞丐?”

    于染墨皱眉,上辈子在典籍中见过,这些封建王朝每到入冬,哪怕没有天灾**也会流民四起。

    “生活这么艰辛吗?”他摇摇头,虽然这些人在冬日衣衫褴褛肯定很难熬。

    但自己几斤几两于染墨还是知道的。

    救济一两人也许可行,但这街上入目起码百十人,还是没有这个底气支援的。

    摇摇头,快步走向嫂子家的包子铺。

    陈记包子是嫂子父亲张罗开的。

    品种就是菜包与羊肉包。

    这大乾猪肉吃的不多,据说是因为猪比较难饲养。

    说到底,还是技术与生产力跟不上的缘由。

    包子铺的包子味道尚可,好处是用料足,所以生意还算不错。

    说是包子铺,其实也就是临街一处固定的摊位。

    此刻在摊位边站着一位华服儒衫的中年男子。

    于染墨打量此人一眼,却被其气度一惊。

    这男子身形挺拔,一股傲气扑面而来,这人……什么来头!

    更主要是他的胡子很是潇洒,似乎儒生之文雅,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人想来是路过此间,现在正眉头轻皱,负手看着不远处一群乞丐出神。

    于染墨没有询问的打算,上前一步,对着正在包子铺看炉火的老汉行礼。

    “陈伯,嫂子让我来取面。”

    这老汉皮肤粗糙,一身白色毛衫皱巴巴满是面粉。

    见到于染墨开口咧开嘴露出有些歪曲的牙齿:“染墨啊,哈哈,近来身子好些了?吃不吃包子?”

    老汉便是嫂子的父亲,他直起身子伸了伸腰:“听月芳说你写了本书赚了好些银子可是真的?”

    月芳是嫂子闺名。

    于染墨知道这是嫂子在娘家人面前吹嘘自己,乖巧一笑:“玩笑之作,陈伯别取笑我了。”

    “哈哈,你这孩子还谦虚起来了,得了,你坐下稍等,我给你把面拾到拾到。”

    说话间,陈伯找了抹布擦擦手,后去自己摊子旁架子下面取面粉。

    而此时,于染墨身后忽的传来一个充满磁性的声响:“这位公子可是在写书?”

    回首看去,竟然是方才在出神的儒士。

    “玩笑之作,见笑了。”于染墨摸不清对方什么门路,但也没有否认。

    “在下东耳,听这老丈说公子写书,好奇使然,不知公子所书何书?”

    东耳?

    这什么名字?

    于染墨心里纳闷,脸上还是很谦和:“还未刊印,要过段时间才发售。”

    这东耳脸上带着好奇之色:“敢问是何书,又是何处发售,待发售之日在下也去买一本观摩观摩。”

    他似乎看到于染墨的警惕,抚须一笑:“在下平素酷爱些杂书,并无恶意。”

    这东耳便是陈慕白。

    近几日大雪县里来了不少远近被雪压塌屋舍的流民,今日上街探查,不想却听到这包子铺老板说了一句“染墨”二字。

    这两个字最近他听的不多,但每次都印象深刻。

    本来以为是重名巧合,但还是下意识看了一眼。

    却发现这年轻人气质卓尔不群,虽然看起来瘦弱,但能感受到骨子里散发出的骄傲。

    再加上后面老板说出书一事。

    陈慕白联想起女儿陈心渝说过的话,可以肯定,眼前这年轻人,竟然便是自己颇为好奇的于染墨本人了。

    【作者题外话】:签约完成,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