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鸾记

红鸾记 > 第一百三十一章金粉难掩孤傲色 余寒更添病…

第一百三十一章金粉难掩孤傲色 余寒更添病…

    慈禧听说光绪将隆裕骂了一顿,顿时大怒,咆哮道:“他这个皇帝是我立的,隆裕是我的亲侄女,辱骂她就是对我不敬,实在是忘恩负义!”

    为此,光绪随后两天入宫请安时,慈禧太后对他睬都不睬。

    虽然自己也不喜欢隆裕,然而她绝不能容忍光绪辱骂她,因为她觉得辱骂隆裕就是辱骂整个叶赫那拉氏。

    光绪被折磨的性格十分分裂,他一方面害怕雷电暴雨,只要一打雷,就仿佛听到了皇爸爸发怒一般,浑身哆嗦,牙齿打架。

    小的时候他依偎在师傅翁同龢怀中,长大了就只能自己来面对了。

    这也不能躲避,他就只好用手把耳朵堵上,把门窗全部关闭,让所有的太监都站在他旁边,给他壮胆。

    同时,他又喜欢听暴雨后宫里下水道泻水的声音,常常顶着雨来到御花园东北角的一个亭子里,雨水喷泻出来落在深池子里,像瀑布一样,这个时候的他是非常满足的。

    或许是他自己的心中,也希望有这么一个可以排泄负能量的通道吧,那些被欺负受屈辱的事情,如果能像这下水道里的污泥烂物一样,经大雨这么一冲刷,就全都不见了,该有多好!

    这哗哗的流水声,似乎将他胸中的块垒都浇透了,他的防备会稍微松懈一点,他那厚厚的壳可以稍微柔软一点,他那阴郁的脸色会稍微缓和一些,甚至于会在雨中仰起他那张清秀的脸庞,让那雨水淋湿他的面颊,他的头发,还有他身上的龙袍。

    有时,光绪的性情会变得非常暴躁,喜怒无常,他手下的太监都不敢亲近他。

    他常常夜间不睡,半夜三更起来批阅奏折,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拍桌子,骂混账,吓得太监们都心惊胆战。

    他既胆小,又任性,并且逆反心理尤其严重。

    一次隆裕皇后进见完毕,皇帝吩咐她“请跪安吧”,那就是请她退下。

    皇帝的寝宫,不愿意谁在一旁,是完全有权力让谁退下的。

    光绪连说两次,皇后装作没听见,大概是领命而来有所仗恃,于是光绪暴怒了,奋起身来,用手一抻皇后的发髻,让她出去,把一只玉簪子都摔在地下了。

    其实,在那次选妃之后,隆裕皇后看起来是胜利了,其实这只是悲剧的开始。

    事实上,隆裕这段婚姻毫无幸福可言,其入宫后,从一开始便几同离异。

    与隆裕一起进宫的瑾嫔、珍嫔姐妹,她们虽然只是嫔妃,但以女人独有的本性与智慧抓住了这个同样年轻的皇帝。

    然而不管是受宠的,还是无宠的,没有一个人为光绪生下过一男半女。

    一方面是由于光绪打小就受慈禧的辖治,整天心惊胆战,吃不饱穿不暖,瘦弱不堪,还染上了肺病,终日咳嗽不止。

    另一方面除了珍嫔,皇后和瑾嫔他几乎没有宠幸过,而珍嫔入宫时仅有十三岁,还是个孩子,对于男女之事也不甚在意,更加不关心生孩子的事情。

    再加上由于慈禧的干涉,光绪和珍嫔也处于总被打散的苦命鸳鸯的境地,光绪一度被吓得滑精,所以说在子嗣上是非常艰难的。

    那样肆无忌惮欢笑与快乐的年纪,就这样与春天里的花朵们一同绚烂地盛开。在很久以后这群少年才纷纷意识到,人生中最美好的春光,只此一季,不会再来。

    珍嫔与光绪两情相悦,虽然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地短暂,虽然手中的权利和自由是那么的有限,然而光绪却竭尽全力想让自己心爱的姑娘更开心一点。

    一次,光绪用库存的珍珠、翡翠为珍妃串制珍珠旗袍一件,在阳光下,光彩夺目。

    有一天二人在御花园散步,正在玩赏高兴时,恰巧被慈禧撞见!

    其实怎么那么巧,还不是隆裕将此事报告给慈禧,慈禧特为来看看这是一件什么宝贝!

    珍嫔来不及换衣服了,慈禧大怒道:“好哇!连我都没舍得用这么多珍珠串珠袍,你一个嫔竟敢这样做。想当皇后怎么着,谁封的?皇帝也太宠你了!”

    光绪和珍嫔马上跪在地上叩头请罪!

    慈禧厉声喝道:“来呀,把她身上的珍珠衫给我脱下来,扒了衣服,打30竹竿子!”随身的二总管崔玉贵立刻就给扒了下来,打了珍嫔30竹竿子。

    珍嫔病倒在永和宫,慈禧不许任何人去探望。

    这一病足足有三个月,珍嫔都没有出宫。她因自己的高傲性格,也决不愿意向慈禧告罪以期求得宽恕,更加不愿意宫中其他人上门来看她的笑话。

    皇帝受控不能来,伪善的皇后和宫中其他人都被她拒之门外了。

    来看望她的人除了姐姐瑾嫔以外,还有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就是大总管李莲英。

    列位看官说了,李莲英不是慈禧的忠实奴仆吗?他怎么会好心肠地来看望珍嫔呢?

    当然,他是受光绪之托来看望珍嫔的,他隔三岔五就来一回,以他大总管的身份到此,理所应当,而且其他人也不会因珍嫔惹惹太后而轻视于她,怠慢于她。

    那么,光绪与李莲英的关系如何呢?

    其实,光绪对李莲英的印象非常好,李莲英本是个两面讨好、八面玲珑的人,这也是他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和自我保全的策略。

    光绪对大太监李莲英的称呼是谙达,不止光绪这样称呼,就连隆裕珍嫔瑾嫔也是这样称呼他,可见他在宫中的人缘非常好。

    光绪每每受到慈禧太后训斥和惩罚的时候,李莲英都会为他求情,甚至于珍嫔受到责打的时候,李莲英也会帮她说话。

    这怎能不叫人都喜欢他呢?

    李莲英本是河北人,八岁进了郑亲王端华府当太监,13岁由郑亲王送往宫中。

    李莲英入宫前名叫李进喜,进宫14年后才由慈禧起名连英。

    他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16岁时,才调到长春宫慈禧跟前。

    此时太监安德海正得慈禧宠爱,是太后面前的大红人。

    两人虽同时进宫,地位却差得很远。

    后来安德海因过分张狂,终于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在同治八年(1869年)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砍头。

    李莲英是个十分聪明乖巧的人,他从安德海事件中明白了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

    李莲英不仅学会了揣摩主子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

    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也就是说对主子恭敬,对下属宽厚,多少年来不敢松懈。这也算是李莲英成功的秘诀吧。

    慈禧太后爱看京戏,常赏赐艺人一点东西。

    一次她看完著名演员杨小楼的戏后,把他召到眼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一些赐给你,带回去吧!”

    杨小楼叩头谢恩,他不想要糕点,便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这些贵重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点……”

    ”要什么”慈禧心情不错,并未发怒。

    杨小楼又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字‘给奴才。”慈禧听了,一时高兴,便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慈禧举笔一挥,就写了一个”福”字。

    站在一旁的小王爷,看了慈禧写的字,悄悄地说:”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的呢!”

    杨小楼一看,这字写错了,若拿回去必遭人议论,岂非是欺君之罪

    不拿回去也不好,慈禧太后一怒就要自己的命。

    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急得直冒冷汗。

    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慈禧太后也觉得挺不好意思,既不想让杨小楼拿去错字,又不好意思再要过来。

    旁边的李莲英脑子一动,笑呵呵地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

    杨小楼一听,脑筋转过弯来,连忙叩首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

    慈禧太后正为下不了台而发愁,听这么一说,急忙顺水推舟,笑着说:”好吧,隔天再赐你吧。”

    就这样,李莲英为二人解脱了窘境。

    同治十三年(1874年),26岁的李莲英任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这个职务一般需进宫服役30年才有资格担任,而李莲英此时进宫刚满17年。

    光绪五年(1879年),李莲英出任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随着慈禧日益大权独揽,李莲英的声望地位也变得显赫起来。

    李莲英31岁时,就已经可以和敬事房大总管也就是清宫太监总头目平起平坐了。

    令人不解的是,李莲英虽受慈禧恩宠,却始终未离开过慈禧,还当上了敬事房大总管。是慈禧不愿、李莲英自己不愿还是有人从中作梗,就不得而知了。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慈禧与李莲英几十年形成的感情非同一般。

    慈禧在政治上是一个权力**极强、心狠手辣的独裁者,但同时也是一个感情脆弱、害怕孤独的老女人。

    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奴婢换了一茬又一茬,善解人意的,除了安德海就只有李莲英了。

    慈禧与李莲英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能化解慈禧的烦恼并最会服侍她的只有李莲英。

    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

    在西苑、颐和园居住的时候,慈禧太后还经常来找李莲英:“连英啊!咱们遛弯去呀!”

    慈禧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到她的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

    可以看出,李莲英实际上成为晚年慈禧生活中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伴”。

    李莲英为讨好慈禧挖空了心思。

    一次慈禧过寿游颐和园,李莲英为慈禧安排节目放生鸟鱼。

    当打开鸟笼鱼篓后,鸟鱼相继出来,没过一分钟便又回来了。

    这时李莲英说:”老佛爷洪福齐天,连鱼鸟都舍不得走呢”。

    慈禧虽然知道其中必有隐情,听到李莲英的话也十分中听,便大赏李莲英。

    其实这都是李莲英训练出来的,把鸟鱼饿一天然后打开让其飞出,然后又在笼篓里放入食物引其而归。

    慈禧对李莲英的宠信与日俱增,确实引起朝野的议论和不安。

    有人说李莲英权倾朝野,收受贿赂,投到他门下就能当高官。

    有人说他干预朝政,广植私党,甚至还有人说他陷害那些拥护维新、站在光绪一边的大臣。

    光绪十二年(1886年)四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称北洋海军已训练成军,奏请朝廷派大臣检阅。

    慈禧就派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前去巡阅。

    由于醇亲王是光绪皇帝生父,身份高贵,因此要加派太监、御医随行。

    而醇亲王是一个城府很深且非常谨慎的人,他主动要求派李莲英随行,以减少太后对自己的猜忌,慈禧马上批准了。

    醇亲王五月初一回北京复命,这时朝廷中一片不满之声。

    监察御史朱一新向光绪上奏,批评派李莲英随醇亲王视察海军。

    他们还说李莲英妄自尊大,结交地方官员,收受贿赂,理当查处。

    王照奏曰:醇亲王离京后,每次接见文武官员,都让李莲英作陪。他的本意是避免揽权嫌疑,李莲英可以作证。而李莲英则记着安德海的教训,每天穿着朴实,替亲王拿着一支旱烟袋,随时装烟、递烟,回到住处则不见一个来访的人。

    慈禧问明情况后,下令将朱一新由御史降为主事。

    由此可见,李莲英是个非常谨言慎行,八面玲珑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