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文大结局之后

基建文大结局之后 > 第 13 章

第 13 章

    正是因为府里头的事情太多了,方明朗择业的时候也不敢往远了走,京城这边人多事多,关系盘根错节,不是个好待的地方,方明朗就把目光放到了京城周边。

    桐县,离京城不远,是个大县,有将近三十万的人口,而正在任上的知县,也是位老熟人——周熠,就是当年在皇家书院教书的周探花。

    方明朗和齐誉在皇家书院的第一堂课,就是周熠上的,之后方明朗他们虽然离开了皇家书院,但跟这些先生们的交集并没有就此结束,由齐誉出面联络,先生们整理的教辅材料,可是经由仙剑出版社火遍整个大周。

    当然先生们也由此赚得盆满钵满,彼此双赢。

    周熠之前在翰林院任职,一年前才来到桐县,虽然都是正七品,翰林还是京官,知县只能算是外放了,自古就有京官比外放官员高半品的说头,不过周熠还真不是被排挤出京的。

    在京城熬资历不容易,外放更容易攒经验,更何况还是外放到桐县。

    在大周,最好攒资历的地方有三处。

    一处是边境,那里生存环境恶劣,而且要跟外族人打交道,艰难的同时也容易出成绩。

    第二处就是南边,尤以江南为最,那里经济发达,商业繁荣,轻工业正处□□速发展的时期,当地的官员比较容易出头。

    最后一处就是京城周边了,来自于朝廷的资源更多,做出成绩来也更容易被朝廷看到。

    周熠到桐县当知县,如果干得好,说不定很快就能升上一到两级,更何况对于实干家们而言,在翰林院待着远不如外放做官,能在干事儿的同时,积累经验,为将来干更多的实事做准备。

    方明朗选择去桐县,既是因为桐县离京城近,也是冲着周熠去的。

    他曾经的这位老师,是个典型的‘实干家’,如果说以前在杂刊上发表的那些文章还只能算是喊口号的话,那这一年多在桐县的成果,就足以说明他这位老师不是个光说不练的假把式。

    一年就足以能看出很多东西了。

    方明朗在去之前,特意给周大人写了封信,当然不是用来走后门的,而是为了提前告知。

    他是应征去做一名小吏,又不是想要去做官,没有去盯着那个九品主簿的位置,更何况他还不是举人,还不够格做官。

    应征小吏的考试,方明朗还是很有把握能通过的,无需走后门。

    至于具体分配到哪个位置上,那就要看几位官员的想法了。

    要出发去桐县,府里这一档子事儿首先得安排明白了,家务事用不着他管,有几个管事儿的在,母亲早就已经安排好了。

    他要管的主要是祖母、外祖父和几个弟弟妹妹。

    祖母年纪大了,正是需要儿孙陪伴的时候,以前他每隔一天会过去陪祖母用晚膳,等他去了桐县,一旬才能回来一次,他不在的时候,陪祖母用晚膳这事儿就交付给方明晰了。

    外祖父那边的好说,老人家不爱在京城待着,嫌不清静,更喜欢住在城外的庄子上。

    庄子上不缺新鲜的食材,方明朗总是会送些书过去,都是一些杂书,有仙剑出版社的杂刊,有一些游记,还有一些文笔不错的话本。

    外祖父尤爱神话传说类型的话本,但凡市面上有的,基本上在外祖父那儿都能找着。

    方明朗交代了出版社的人,下次再搜罗到这样的书,别再送到他那儿了,直接送到方明晰这儿,由二弟拿去给外祖父。

    最让他放不下的还是二弟的学业,确实有天赋的原因,但也不全然都是因为天赋,还是沉不下心来,用心程度不够。

    虽然不指望二弟将来能够金榜题名,但最起码要从京城书院毕业吧,虽然不是后世的义务教育,但想要毕业也不是件难事。

    一旬回来一次,走之前就要说好了,每次回来都是要检查功课的。

    自己嫡亲的弟弟,怎么使唤安排都行,但是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需要注意的分寸就多了。

    方明朗对三弟和小妹妹没什么过多的要求,健康平安,别跟着人学坏就可以。

    一切都安排好了,方明朗赶在征辟考试之前到达桐县,随行的除了府中的几个下人,还有珍珍这只小猫。

    桐县那边有母亲的一处宅院,这些年齐誉和母亲都没少买了房产,母亲这边除了仙剑出版社的分红,还有别的产业。

    毕竟这几年一直天南海北的跑,也不光只是忙出版社的事儿,还有别的生意。

    征辟考试只有两场,一场文试,一场武试。

    文试只有一份综合试卷,各科的内容和时事都包含一些。

    武试就更简单了,并非是一场考试,更像是一场检测,检测应试者有没有一个好的体格。测试的内容很简单,两千米跑步,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即可,要求并不苛刻。

    不过参与应试者有将近三百人,合格的只有七十,基本上都是文试中被筛选下去的,再从这七十个人当中择优录取三十,方明朗就是这三十个人当中的一个。

    大周建朝以后,吏的要求和待遇都提高了,要求有功名才能做吏,前来应试者,秀才还是比较少的,多是童生。

    七十选三十的试卷,周熠是亲自看了的,人也是他亲自选出来的,当然早在看试卷之前,他就已经收到了昔日学生的信。

    一手字进步颇大,看得出来这几年在京城书院没有荒度人生,虽然不太懂一个国公世子不专心考科举,为什么反而要做一个小小的吏,但也不需要他懂,不管因为什么,方明朗响应他的征辟,这对他来说都是一个惊喜。

    实在是人才难得啊。

    别看桐县是个大县,还是京城周边的县,人才资源比其他的县要丰富,但还是不够用。

    不是说手头的人手不够,而是能用的人太少。

    桐县现在有七十个衙役、七十名小吏,衙役是足够用的,小吏就不成了,七十名吏当中,有一半是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做了吏的,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本身没有功名,文化程度不高。

    剩下的一半,尽管是建国以后考上来的,但也不是个个都能顶用。

    当然,无论是二十多年前已经做了吏的那一批,还是之后考上来的这一批,优秀的吏总归是有的,只是顶顶优秀的那都考走做官了,剩下的一个人当三四个人用,也还是不能弥补人手上的不足。

    所以周熠这才一下子就招了三十个吏,这样桐县就足足有一百个吏了,这人数可不少。

    方明朗来,周熠是举双手双脚欢迎,别的不说,他可是知道方明朗在算学上的天分,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一个人可以当十个人用。

    统计局就很合适,不过统计局事儿少,还都不是要紧事儿,放在那边不太合适。

    按照周熠在桐县的三年规划,第一年是用来摸底的,把桐县的方方面面都给捋顺了,第二年他可就要开始大干了。

    其中最大的一件事便是——修路。

    太.祖皇帝曾经说过,要想富,先修路。

    修路可是个大工程,要钱要人要功夫,不过修好了路,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光能方便百姓,也能及时的把一些东西运出来,山上的果啊,水里的鱼啊,那运出来都是能卖钱的东西。

    周熠就是打算修路,修哪几段路他都已经看好了,至于钱,向朝廷申请的,再加上县里能拿出来的,能凑个一大半吧,剩下的一小半可以再想法子。

    现在的关键是人,他不能时时刻刻去现场盯着,就算是他愿意去,那也分身乏术,好几段路按照规划是同时动工的,他盯不过来。

    人才是他现在最需要的东西。

    在收到方明朗信的时候,周熠就已经开始琢磨把人放哪儿了,是放到身边,还是放到下面?

    县下面有三个局,都是由吏构成的——民政局、交通管理局和统计局。

    统计局就算了,里面事儿少,放进去不合适,剩下两个地方,都跟修路有关。

    民政局是职权最广泛的,县里的商业登记、教育、婚嫁、救灾、税务、财务、医疗……这些都归民政管,修路要花的钱、要用的人,也是民政这边负责核算。

    交通管理局除了负责运输管理,还要负责各种工程,修路、修桥、修坝,具体实施都归交通管理局。

    这两个地方都适合方明朗去,前者能发挥方明朗在算学和归纳上的天分,后者可就不光是算学上的天分了,还有……财力。

    国公府肯定不穷,但比起国公府,周熠更清楚已经开遍全国的仙剑出版社是一个怎样的聚宝盆。

    周熠还不至于让手下出银子修路,不过一个有钱的手下,肯定不会往修路银子里伸手,而且有钱人,尤其是家族生意庞大的有钱人,人脉也广,是不是能买到更物美价廉的原材料,是不是在许多商家那里都能拿到折扣?

    周熠反正是觉得比起民政局,交通管理局可能更适合有背景、又有财力的方明朗。

    除了考试,方明朗来桐县的这几天,先把这桐县的里里外外逛了个遍。

    不愧是有着将近三十万人口的大县,繁华程度堪比一些小城市了,比起京城,这里又显得小巧朴实很多,而且物价明显要低出来。

    明明两边隔得也不远,在京城卖三文钱一个的肉包子,到了桐县只需要两文,无论是馅料,还是味道,也没多少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在首都,一个在桐县。

    在桐县,生活成本远比在京城的时候低,也难怪母亲打算把在京城所建的书坊迁到桐县这边来,桐县的地价更便宜、物价更低,而且通往京城的交通也很便利,运输成本不高。

    入职是在到桐县的第五天,成绩出来的第二天,桐县县衙的效率还是蛮高的。

    方明朗特意选了一身看起来比较低调的衣服,身上也没带配饰,连头发都没有用玉簪,而是用了一条很是平常的发带。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3-21 17:24:00~2021-03-22 19:46:4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回眸一笑百媚生 30瓶;yo~ 4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