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科举逆袭之路(女穿男))

农家子的科举逆袭之路(女穿男)) > 选拔

选拔

    何文静到陈家的时候陈富贵并不在,听陈运年说他爹是找县里的团头吃酒去了。

    “团头?你家做的这个还跟团头有关吗?”何文静还没听过这些,一时间也十分好奇。

    陈运年说到这个也来了兴致,然后顺便就给何文静普及了一下相关知识。

    原来这里但凡是做大宗买卖的,都是要经过团头。

    这里各个行业都有市肆,叫做团行,行里的就叫做行老,团里的就叫做团头,算是各自行业里的首领。

    像陈运年他爹,有时候送去酒楼的菜蔬不够,就会去找团头,他那里就会有各处收拢来的菜蔬,而且凡是大宗买卖,基本行业默认都是要经过团头,否则就是坏了规矩,会被暗地里找麻烦。

    又因为他们往往在官府也有些门路,所以普通小老百姓一般惹不起,有点地头蛇的意思。

    而且据他说,他爹也是跟团头处好了关系,这才能将这生意顺顺利利的做下去。

    “如果是自家卖些零星小物,就没关系,否则最好还是经过他们处理最好。”陈运年最后总结。

    何文静听得张口结舌,他还真不知道是这样的。

    不过回过神,想想也在情理之中,这里三教九流的人物他连听说过的都不多,更别说他们这里的一些潜规则了。

    而且古代的法度其实很多时候都很模糊,青天大老爷基本也都是几百年才出一个,小老百姓生存确实得小心翼翼的。

    “那我在这里等陈叔回来吧,你也知道,我家养了好些鸡鸭,我就想着也别零星着卖了,干脆就是一批一批的卖,这样一来勉强也算的上大宗买卖了,只是具体怎么处理,我还得请教陈叔才行。”何文静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这个简单的很,他们做家禽和菜蔬的都在一块,我爹常在里头混,除了这个沈团头,做家禽的团头他也认识,常在一处吃酒,到时候让他帮你引荐就是了。”陈运年说起这个来脸上倒是有些笑容,谈兴也高许多。

    何文静在陈家等人,陈运年就跟他唠了一下午的生意经,然后他就看出来了,陈运年其实应该是喜欢经商的,只是被他爹逼着读书考科举,而他显然也学得很痛苦。

    “不过我爹常常说还是读书好,说他虽然现在挣得些小钱,可是不管见到哪个针鼻大的小吏都得点头哈腰的献殷勤,还得常常给孝敬,让我无论如何也考个功名回来,让他扬扬眉,以后也不用再受那些窝囊气,可是......”

    剩下的话他没说,何文静也猜的出来,虽然他爹说的也是实情,不过如果注定没有结果的事情,强要一个结果,最后说不定两头成空。

    于是他想了想试探着开口道:“那陈叔有说过要你考什么功名吗?是要当官的那种,还是说是有功名在身就行?”何文静顿了顿,还是问了最后一句:“ 还那你自己又是怎么想的呢?  ”

    这一问倒是把陈运年问住了。

    不过不用问他也知道,他爹显然是想他以后考状元当大官的,不过他自己清楚这是不可能的。

    不说天赋,就说兴趣方面,他看着那些之乎则也,就觉得脑子像搅成一团浆糊般理不清楚,反而是每次他爹回来跟他说做成哪笔买卖,又收了多少钱,他反而听得兴致勃勃。

    可他爹是肯定不许他经商的,陈运年叹了口气,苦笑一声:“再看吧,现在先解决你的事情吧。”

    何文静也只能提这一句了,毕竟人生大事,始终都是要靠自己来决定的,况且科举确实是这个朝代最好的出路了。

    因为要在关城门前出城,所以陈富贵吃完中饭后就准备回来了,到家时正好下午,太阳还没落山。

    他酒量好,此时也只是有些微醺,走进家中就看到坐在屋中的何文静,酒意就又清醒了大半,他知道这是儿子的同窗,何家的何大郎。

    “哟,是大郎啊,今天怎么有空到陈叔家来,平常我在村中也难得见到你几次面,怎么,是不是嫌陈叔家简陋,不愿意来啊。”陈富贵笑着上前拍了拍他的肩,玩笑道。

    “陈叔哪里的话,您家中要是简陋,这村里就没好房子了,实在是家中只我一个男丁,除了下午去学堂读书,其余时间还得在家中做些杂事,不好到处走。” 何文静知道这都是客套,不过也没谁一来就直接求人办事的,因此就也不急着说团头的事。

    两人又寒暄两句,这才说到正题,“陈叔,实不相瞒,我家养的那群鸡鸭您也知道,我听说您在县里团头那里有几分情面,就想找您问问,一般要处理这样的买卖,可是要给团头些什么好处?”

    陈富贵也没想隐瞒,见他问的直接,便也答得直接: “这说是好处嘛,其实也不尽然,就是你若是想自己把东西卖到买方手里,这却是不能够,你若卖的东西多,最好就是交给团头处理,否则要是自己去卖,则很有可能会不怎么顺利。”

    他也有些欣赏这个少年,何家人眼看都快饿死了,却又慢慢的好了起来,他总觉得跟何家大郎分不开关系。

    何文静听那一句“ 可能会不怎么顺利  ”,总觉得十分意味深长,垂眸想了想,又问:“那如何个交法呢?”

    “就是你比市场价低几分卖给团头,然后由他出货。”

    批发?

    何文静脑中不自觉的就冒出这个词。

    不过他仔细想了想,除了这里的批发不是自愿的,其实也有许多好处。

    首先他不用自己找买主,也杜绝了泼皮无赖来生事找麻烦,更可以有了就交给团头去卖,而对方因为手上长期握有货源,肯定不会像他这样,隔几个月才能交货一次。出货一稳定,价格就好谈,说到底对他还是好处多过坏处。

    至于价格低些,其实要是他自己去找买家,要别人一次性买他这么多鸡鸭,价格也会比零售低上一些,而他再多让出去的利,看起来也就没那么多了。

    还有就是,看陈运年他爹能靠卖菜蔬挣下一份家业就知道了,其实还是有利可图的,毕竟他们养鸡鸭的成本确实也不算大。

    “那陈叔可知怎么联系团头收鸡鸭?实不相瞒,我家的鸡鸭都该出栏了,实在等不得了。”何文静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哪用你一个小孩子出面?”陈富贵哈哈一笑,又继续说:“你家大人也不方便,要是你信得过陈叔,我去帮你联系,等到了日子,你把它们都捆了,再跟我一起去县里卖了就行。”

    何文静喜出望外,高兴的道:“那就多谢陈叔了!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谢您才好,听运山说您爱喝酒,改天我就去给您打壶好酒来,给您当谢礼。”

    “你小孩子家家的,别老去酒馆晃,真要谢我啊,就在学堂上帮我看着运山,让他早日考个功名回来,我听他说你现在是三个人里学得最好的,有空了多教教他,就算是帮陈叔大忙啦!”

    何文静笑着应了,又有些尴尬,刚才他还问人家儿子到底是想干嘛,现在人老爹就来说让他帮他儿子考功名,这父子两人不一条心,这事可难办。

    问题解决了,何文静也松了一口气,他每天看着那群鸡鸭,就担心一个不注意哪只生了病,最后功亏一溃,直到此刻圈舍里又空了下来,然后鸡鸭都换成了银钱,他才觉得安心了些。

    他家存钱的地方还是方氏床底的那个小罐子,每次家中有大点的进项他娘都会挖出来一次,把钱放进去后埋进土里。

    何文静把钱交给他娘后就没管了,本来方氏说让他留着买笔墨纸砚,他就说不用,让他娘自己收好,他身上有钱。

    自从他开始抄书之后就没再找方氏拿过钱,现在他的书基本都是自己抄的,抄书的钱也够买笔墨的了。可以说,不到去参加科举,何文静觉得他应该都花不了什么大钱了。

    ====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何文静已经在潘夫子的学堂读了四年的书了,今年已经十二岁的何文静终于如愿长高到了一米五五左右。

    在墙上刻下他现在的身高,何文静欣慰的笑了笑,真是不容易啊,当了这么久的小孩子,现在总算看起来有点成人的样子了,他觉得再过半年,自己应该就能比方氏还高了。

    四书五经他现在也都已经过完一遍,而且因为他这四年来都没有停止过抄书,可以说现在让他把四书五经默写出来都没问题,四年来,他的毛笔都写秃了好几支。

    只是还是那个老问题,他虽然能够做到对书中的内容倒背如流,可是很多地方他并不太明白,而且他问潘秀才,有的地方他能解释清楚,可是有的地方他就说得很模糊,然后他最后也没听懂。

    最近因为他花在背书上的时间少了之后,研究问题的时间也逐渐多了起来,基本上夫子每次过来就会被他逮着问半天,问到最后,两人都有些尴尬。

    最后潘秀才长叹一口气,说他这里也没什么可以教他的了,让他去县里寻名师,不用再在这里耽搁了。

    何文静看着他的背影,有些不舍。

    这四年教导让他收获良多,相互之间也生出了些师生情,不过他也明白,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这一天早晚会来的。

    张茂林和陈运年也说舍不得他,不过他们《礼记》和《左传》都还没开始学,再怎么样也要先把这两本书学完,不然连下场都不必,更别说去找名师深造了。

    何文静自从不必去学堂读书之后,现在每日自己给自己安排的功课,就是从头开始背诵学过的书籍,然后就是抄写,复习笔记。

    他现在没有资格去官学上学,他想的就是最好能在下场考试前,去县里的书院读一段时间的书,加深一下对经义的理解,让自己的策问能写得更好。

    而为了能顺利进去,他就准备再将自己的基础夯得更实些,至少不要别人考他,最后出现他答不上来的情况。

    就这样,何文静在家又闭门苦读了一个月,然后就挑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去了清源县南街。

    因为官学里面只招收邑庠生(廪生、 增生、附生的统称),也就是每次考中的秀才里面的佼佼者,因此何文静现在是肯定进不去的,所以他准备来参加明心书院的选拔考试。

    明心书院取名自明心见性,算是佛门用语,指屏弃世俗一切杂念,不要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也有率真表现心性的意思。

    何文静对这个名字很有好感,他觉得开创这个书院的人,在当初应该也是有一颗赤子之心的,或是想警示学子们要不忘初心,不要为权欲迷失本性,努力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

    而作为本县最大的民办书院,听说现在的山长就是本籍致仕回乡的官员,其余任教的夫子也都是饱学之士,因此县中只要有心考科举的人家,都挤破了头想把家中子弟送进去。

    为此,明心书院专门设定了学子入学选拔的考试,考试分为一二三等。

    若是能以一等通过,则只需缴纳正常的束脩即可,并且可以入读即将下场考试的甲班。

    若是成绩排在二三等,则需要另外缴纳数额不等的费用,再班级分配时会直接分配到乙班和丙班。

    而如果成绩在三等之外,则不管交多少钱也不能入读。

    考试隔一月考一次,安排在每月二十五日进行,若是通过,则下月就可以直接入读。

    不过听说考试内容很难,虽然每隔一月有考一次的机会,但是实际通过的人却并不多,常常一次最多仅有数人入选,甚至还出现过一个也没选中的情况。

    何文静在书院设置的报名处填写了基本信息后,第二天就背着他的书箱来了考场。

    第一次参加这种考试他还是有点紧张的,虽然这不算是正式的考试,不过却是他学了这几年书,经历的第一场考试,现在就是检验他学习成果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