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谱

神仙谱 > 第二十二回上苍玉匣传秘笈(一)

第二十二回上苍玉匣传秘笈(一)

    话说,这公孙轩辕胸怀大志,勿忘上苍嘱咐与众多黎庶之重托,决意要寻觅治国安帮之栋才。

    他历尽艰难险阻,风餐露宿,为此所饱尝的艰辛困苦,实在难书。

    常言道:功夫不负有心人。

    他所有付出与代价,终于再次感动了上天,果然使他在一个名曰“海隅”的地方寻到了风后。

    据传风后是伏羲的长子,他的最大功德是“风后八阵兵法图”,以此帮助黄帝统一华夏;

    黄帝随后又在一个名曰“大泽”之地,寻得了力牧,传说他是牧人首领,他的功德是帮助黄帝发明了车子和验植出了五谷,五谷通常是指:黍、稷、麦、菽、稻。

    黄帝喜得二位贤能,君臣三人浑身尘仆地返回了熊国,自不必说君臣及民众们同欢同庆。

    轩辕黄帝任命风后和力牧为左右辅相。

    自此,他感到真是如虎添翼,立志宏图。

    即便有了二位贤能相助,他自己却也不敢有半点松懈。

    这天黄帝在庭堂内召集各部群臣议事,当谈到怎样使其部落富民兴帮之时,轩辕黄帝看了看风后和力牧二位国相,笑了笑言道:“请二位先生谈谈高见,有何妙策能使我部落今后兴旺昌盛?”

    黄帝这一问话,其目的有两个:一是想试探一下风后和力牧有何本事与能耐,二是要看看这二人来此多日净干些什么。

    风后和力牧听见国君问话,心中自是明白。

    二人相对一笑,风后首先起身言道:“关于此事,想必国君早就成竹在胸了,何必再问我俩?”

    黄帝歉然一笑说道:“请先生尽管道来,试看我等是否略同。”

    风后抱手弓身答道:“谨遵国君之命。我与力牧先生曾多次探讨过一些有关治国安帮之事,我俩一同认为,我部落今后应广纳贤能人才。如若养民必植五谷;如若兴农可驯养牲畜;如若再图强大,日后可逐步扩大疆土……”

    “啪!”听到此处,轩辕黄帝拍案而起,心中大悦。

    他大声笑道:“哈哈!先生之言正合我意!如今,我部势单力薄,民生并不富足,若依二位先生之见,我部兴旺昌盛将指日可待。”

    这时,众群臣也纷纷议论,连连称赞,一时间庭堂内沸沸扬扬,气氛十分活跃。

    只有力牧起身来到黄帝跟前施礼言道:“启奏国君,此策略虽好,却尚有一事可忧也。”

    力牧这句话,使群臣们顿时声止,庭堂内鸦默雀静,人们只等力牧细说下文。

    黄帝道:“先生请仔细讲来。”

    力牧道:“种植五谷,驯养牲畜,必将壮我部落,兴我黎庶。可是,如今我部只是缺乏有这种懂技术的能会人才,何以实现此项宏图?故此可忧矣。”

    黄帝闻听此言,甚觉有理,他环视一下众人,其意思是想试看一下有何人会提出什么异议。

    可众臣均无进言之举,只是相互小声嘀嘀咕咕。

    黄帝思考半晌,对众人说道:“此事确实可忧,不过,苍天不负有心人,我等四处寻访,总能找到能会此技之人。”

    却说,力牧实有心计,对于种植五谷一事,刚才在众人面前未能道破。

    为了早日试验出五谷,他整天冥思苦想,几番验证,终不得其法。

    他毎次回到自己住处,总是废寝忘食的研究一番。

    当数月之后,终于悟出了其中奥妙。

    这天,他正在园内惬意悠然地走来观去,凝视着地下自言自语道:“植五谷有何难?只须等待罢了,将其种子分类筛选,不可同时下种入土。且看此苗长势甚好,此苗甚好……”

    原来,力牧正在欣赏自己验田之作。

    此时,有人在一旁叫道:“果不出我之所料,为植五谷力牧先生绝不会善罢甘休。”

    力牧正聚精会神观赏刚刚出土的禾苗,忽然间有人说话,着实心中惊讶。

    来者正是风后,力牧欲要施礼,被风后阻止言道:“先生请看那边是谁?”

    力牧顺指望去,不禁惊吸一口冷气,赶紧施礼拜道:“不知国君驾到,有失礼仪,望乞恕罪。”

    黄帝笑道:“罢了罢了,先生不必拘礼,我今至此只须验证一事,风后先生断言,这艺五谷非由力牧先生验出不可。今日得见,果真如此,实属上苍恩惠,我黎庶之福音。五谷种植初见成效,此等大事,明日设壇,我要祷告上苍。”

    且说次日,轩辕黄帝要登壇祭天。

    他命设祭坛,搭香案,摆供品,忙忙碌碌好不热闹。

    稍后,一切安排妥当,众位群臣分跪两旁。

    只见公孙轩辕赤足登坛,行三拜九叩大礼。

    在祭典方面,从古至今相当讲究,赤足,表示对神灵极大尊重;

    三拜九叩,亦称三跪九叩实为最隆重礼仪。

    黄帝祷曰:“吾乞苍穹,隆恩浩荡。承父志登典,虽无德无行,但神命难违,背负重责,愿将身心抛予黄土。仰望天慈,俯垂鉴听,使之上报天恩,下扶黎民;多蒙恩惠,寻得能士,五谷神出,民粟丰餐,倍感安喜;天恩巍巍,慈诚悠悠,望乞广赐贤士神将,永葆安泰,民生康裕,后延兴旺……”

    且看这公孙轩辕每次叩首,俱是头颅触地“咚咚”作响,以示心诚。

    两旁众人见此情形,十分心疼,无不为之而震撼,隐隐约约听到人群中有抽泣之声。

    祭奠仪式十分庄重肃穆,而且非常隆重。

    只见香案之上,缕缕青烟袅袅绕绕,竟直向天庭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