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传

首页|玄幻|仙侠|言情|历史|网游|科幻|恐怖|其他

俾斯麦传 > 第29节

第29节

    十三、柏林会议

    1878年6月13日,柏林会议正式召开。同年7月13日,俾斯麦在《柏林条约》上签字。俾斯麦出任欧洲主席,列强们陆续进入会场时,他从桌子中间起身去迎接他们。在这几十年里,欧洲都没有过这样大的会议,这也是他一生功绩中的一大亮点。

    20位有名的政治家代表欧洲七国围坐在一张马蹄式的桌旁。俾斯麦的右手边坐着的是君主制国家的使臣,看似有些野蛮的霍恩维茨军长,下一位是反应灵敏而动作缓慢的安德拉西伯爵,他的旁边则是奥地利常驻柏林的大使卡罗伊,奥地利和匈牙利的第三个代表则是海默尔男爵。坐在俾斯麦左边的是法国代表沃丁顿,坐在他身旁的是法国大使德普勒。

    竟然还有远东的人?那个矮个子的人看着像是日本人。其实不是,他是意大利的代表科弟伯爵,他的旁边则是罗尼伯爵,接下来是被人称为阿利总督的土耳其代表,他曾在船上当侍者,后来逃跑了。还有一位土耳其代表叫卡提多利,是希腊的名门之后。

    维也纳男爵的右边是英国驻柏林大使罗素贵族,他是研究东方问题的专家。第三位英国代表则是比康菲尔德伯爵,他是整个会议的焦点人物,曾经他是家,现在他一半是魔鬼,一半是音乐家。和他不分上下的是已经八十岁高龄的戈尔查科夫,这次与会的机会是他从君主那好不容易争取来的,俄国代表团的决定权并非在他这里,而是在驻柏林的俄国大使杜比利厄尔那里,最后一位是此次会议的发起人舒瓦罗夫伯爵,他是一名极其优秀的外交高手。

    轮船上的侍者、俾斯麦、家,是这个会议里的三位有名的冒险家,他们之间意见不同,互相反对。会议的当天晚上,俾斯麦就说道:

    “我很想知道比康菲尔德是主战吗?”因为现在大家几乎都以为是英国宰相掌握着天平的平衡。

    会议虽然是在德国领地召开,但是作为主席的俾斯麦,却依然用法语做开场词,致辞后,代表们就纷纷进入角色,开始辩论。首先狄斯累利用含着牛津土调的英语回答问题,这让这里所有人都没听懂他在说什么。当戈尔查科夫回答问题时,俾斯麦希望他用俄语回答就可以,可他用的也是法语,但他那回答的话语根本就是冗长的演讲辞。会长不自觉地在纸上写着:出风头,出风头……一时令他觉得很反感,等他结束长长的演讲,就散会了。

    后来会长走到隔壁房间吃东西的时候说:“开了20次会,似乎每一次波尔哈特的收获都很大。”

    柏林会议中所要讨论的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保加利亚问题,这是近关三大国争霸的事情。最终,俾斯麦用和俄国断交的代价换来了和平,维持了整个局面。从此以后,人们也说“俾斯麦让俄国受到了屈辱”。当时英国和俄罗斯两国之间的关系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俄罗斯就是不肯让步,俾斯麦在狄斯累利准备离开时,紧忙劝英国代表做出一些小让步,让俄罗斯代表做出大让步,因为事先俾斯麦已经从舒瓦罗夫那了解到了俄罗斯的弱点。

    当天并没讨论保护基督教教徒反对异教徒的事情,整个会议中,基本就是强国拿小国当棋子在博弈。关于势力范围的边界如何划定的问题,英国和俄国大臣们了解的知识并不比德意志的调停人了解到的多。比如说,后来才知道划归到新的保加利亚的某地已延伸到巴尔干山脚之外很远的地方。而英国做出很大让步,只是想要收回失地。在会议开始的4个星期之后,各国代表都在条约上签了字,条约就此正式生效。于是,巴尔干人连一块坟地的安全都没有保障了。从此以后,蒙特尼格罗、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独立”了,保加利亚成立,希腊的领域比以前更宽阔了,多瑙变成了中立,统一归欧洲委员会管理,不过海峡还是封闭的。而黑塞哥维那和波斯尼亚仍然属于土耳其,奥地利驻兵进行管理,不过这件事看似早已安排妥善,却是为数十年后埋下了隐患。有关种族的诸多考虑以及按照居民的欲望并没有解决,而塞尔维亚人就此分开被分别安置在4个不同的国家,保加利亚人也分别被安排到了3个国家,但实际上土耳其人还是在欧洲,现在只是在表面上解决了问题,却就此掩盖住其他种种还未解决的问题。比如,柏林会议引起了巴尔干的骚动,同时各强国间的不和与争端等潜在的问题不久之后便暴露了出来。

    此次会议上,德意志和俄国之间的关系受到了重创,而和英国也没有联系上,德意志不但没有从中获得直接的好处还丧失了不少间接的利益。

    对比,俾斯麦从这次失败中找出了理由:“在开会之前,我们与俄国皇帝已经就很多问题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我选择了满足俄国的一切要求,而俄罗斯皇帝竟然让舒瓦罗夫代替了戈尔查科夫,因此戈尔查科夫在会议中为俄国做出的努力微乎其微,他肯定是之前便知道了这个消息的。因此我对舒瓦罗夫说,我无法表现得很积极了,甚至比俄国还要积极。”后来,戈尔查科夫向俄国皇帝作报告说:“我们怎么感谢俾斯麦?我们得到的实在是太少了。”据传俄国皇帝听后只说:“既然如此,你还是继续当你的宰相吧。”皇帝势必会认为上了那个自称是“童叟无欺的经纪人”俾斯麦的当,他还说,舒瓦罗夫也上了他的当,这次会议根本就是“俾斯麦联合欧洲共同对付俄国”的一场戏。

    看最新章节

    十四、与奥联盟

    现在,俾斯麦告诉我们说奥地利是个可以模仿的国家,并用这样的理论劝皇帝来接受奥地利。他实际上就是要说,奥地利有些弱,我们需要提供帮助。俾斯麦说服皇帝与奥地利联盟,但并未如愿,于是他又请辞。

    “如果我够幸运能在此时局下与皇帝达成共识,我可能会继续为皇帝工作。我的体力和精神也将像以前受到压力时一样坚持完成工作。一路奋斗,我从未停歇,到这个月19日就整整17年了,这期间我竭尽全力做好我的工作。但如果现在的形势依然不变,那么一个星期后我便会主动请辞,我会对德意志帝国的法律宣布辞职的。”只是这次俾斯麦打错了算盘,不但没威胁到皇帝,反而触怒了老皇帝威廉,他说,如果俾斯麦决意辞职,那么他也决定禅让自己的皇位。

    这一段时间里,老皇帝和俾斯麦就在柏林和加斯泰因之间不断地进行书信往来,以此交流。俾斯麦甚至几乎每天都会给皇帝发一封电报说明自己的心境。他们都为此而执意不干啦。皇帝问赫因罗尔:“宰相对我很不满意是吧?”皇帝并不知道该如何对付这个俾斯麦,俾斯麦则是自己拿主意,起草最重要公文的文稿。皇帝给俾斯麦写信说:“我们表面上应该对俄罗斯表示出友好,但我们还要和奥地利联盟来反对俄罗斯,我对这一想法是心动的。你既然已经拿定主意,要和安德拉西伯爵谈论此事,而且你也让他和他的皇帝谈过此事,并且他的皇帝也马上接受了提议。但也请你从我的角度出发,为我考虑一下。我去看我的私人朋友、我的亲戚——俄罗斯的君主,无论时局如何变化,他们都与我们联盟。虽然之前他给我的信中有些话语引起了误会,但我们在见面后已经解释清楚,并且互相取得了良好的结果。现在要我去找别人联盟来对付这位君主,难道要让我做出言行不一,出尔反尔的事?不过你还是可以在维也纳讨论此事,如果有一天我们和俄罗斯关系破裂,也可以有办法应付,但是如果你要与奥地利签订条约以结成联盟,这对我的良心来讲是绝对不允许的。”可是俾斯麦有更有力的办法。他将内阁会议的所有大臣聚集在一起,他们一定会支持他的政策的,赫因罗尔在巴黎,毛奇在柏林,雷奥斯在维也纳,他们以集体辞职威胁老皇帝,皇帝完全被他们包围了。对于此事,我们既不能夸奖俾斯麦,也很难称赞他的手段,我们只能称赞这位老皇帝。联盟已经商讨妥帖,只能签字,俾斯麦怕这件事不成,送报告给皇帝时几经辗转,先送到柏林,然后送到斯德丁,最后又送到巴登,威廉只能为顾全他本人的名誉而奋斗,他尝试在反对俄罗斯条约中不提到俄罗斯三个字,但他最终还是认输了。

    “在维也纳签的条约,和我的本务、名誉感发生了冲突,我奋斗了整整4个星期,直到我无计可施,最后我只能答应了。我不知道此事之后我将变成什么,不知道亚历山大说我欺骗他时,我该如何解释,我还得听俾斯麦的话,说我是想‘保持我们祖先的遗业’。”这位被打败的君主说了如此令人叹息的话。然而,虽然他没能实行他的政策,但是他的政策是正确的。并不是因为他比宰相看得更清楚明白,而是他迷信道德和传统,这就足以让他认为他和俄罗斯联盟是正确的,现在这种联盟被破坏,他怎么能不伤心?

    “我们既然同意法兰西攻打我们的时候,奥地利保持中立,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全力帮助奥地利而反对俄罗斯呢?如果我们结盟,那么我们和奥地利如何反对俄罗斯,奥地利就该和我们一起反对法兰西,否则这件事并不平等!现在你们所提议的条约势必会促成俄罗斯和法兰西之间的关系,令法兰西有一雪前耻的渴望。法兰西的目的就是要把德国和奥地利置于两大帝国中间。所以我们必须保持三国的联盟,不可以破坏这个联盟而另立一个两国的联盟,一旦哪天这个条约被人知道或怀疑,那么法兰西和俄罗斯是不可能不联合起来一起对付我的!”老皇帝在俾斯麦的众多公文旁写下这样一段话。俾斯麦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些反对意见,但最终还是没有在意,他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条约政策,似乎并没有更仔细地考虑,而是因为冲动和情感上的原因作出的决定。

    当时,马克思给恩格斯写信批评俾斯麦是关于戈尔查科夫而说的话的影子。马克思说:“俾斯麦最有特色的一点,就是他只因为一件事情就可以反对俄罗斯,他要让舒瓦罗夫代替戈尔查科夫,只要他做的不成功,那其他一切事情都将自然而然发生。这就是所谓的仇敌!”

    现在,东方的一片黑云为他创造了良好的机会,此时是非他不可的时候。他的陆军预算将要在第二次帝国会议上重新提出,也许这将变成永远不变的提案。另外,他这么做还是出于自己的感情。以前俾斯麦曾一度拒绝将舆论赞成或破坏作为联盟的动机,而现在他多次提到了舆论。其实,南德意志是很高兴他这样做的,因为议会中几乎所有的党派都赞成他这一政策,而他的议院大部分都是靠不住的。他这么做的第三个理由就是因为他的脾气,他对路西亚说:“与一个专制君主,与一个半野蛮而又不受压制的民族结盟是很危险的,但是如果我们和一个比较弱小的像奥地利这样的小国家联盟却可以得到很多利益。”他接着说:“之所以选择奥地利,是因为这是一个立宪而又爱好和平的国家,而且在德意志的控制之下,但俄罗斯却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奥地利比俄罗斯更爱好和平?这无非是俾斯麦骗人骗己的自我暗示罢了。他的专制思想就被他解释成和“比较弱小”而且“能受德意志控制”的国家结成同盟,他常常觉得这种政策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最终决定采用它。但是他的选择非常不利,他一直都能赢得一国的交情,现在却背道而驰,他得到的保护是十分微弱的,更不及他所期望的。

    现在,德意志三国联盟的关系受到了破坏,那么势必要找到新的保障才行,可只是单纯寻找担保是不够用的,俾斯麦的目的绝不仅限于此,他所希望的是能让两国的宪法合二为一。他是想建立一个更大的德意志帝国,这也是他感情用事的一个原因。1860年以来的那个冷静的计算家,似乎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似乎忘记了之前的种种考虑。难道他要从德意志帝国除去800万德意志人?还是他怕把还有几百万本不是德意志的人涵括在帝国里?又或是他要摆脱哈布斯堡王朝的强劲对头?而今,那对头已经不存在了,而那几百万人依然存在。命运就是在一条曲线上前行,当初是他破坏奥地利的势力,现在却又要和这个变弱的国家结盟,这就好比当一个妙龄少女在他身边时,他抛弃了她,可当她变老时,他又突然回心转意想要娶她。这都是感情作祟的结果。他是否应该仔细想想,柯尼希格雷茨之战夺走了奥地利一半的法权,而在13年后的今天,弗兰茨·约瑟夫再亲自来拜访曾经打败他的人。但是奥地利的计划与俾斯麦的计划的方向似乎并不一致。现在维也纳游览的人破坏了德意志联盟会,曾是他手下败将的人不想再让联邦会的人出现了。奥地利想把重心放在东方,而俾斯麦则把目光投向了西方,但是如果有必要向西看,奥地利也会这样做的。当安德拉西表示不肯因阿尔萨斯而出手帮德意志打仗时,皇帝威廉发出了“这不公平!”的惊叹,而这也是俾斯麦有生以来第一次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的一件事。

    最终,俄罗斯与德国关系破裂。此时,法国人因报复向俄罗斯寻求帮助。他们相信如果打核桃的钳子一条钳子腿被挖空了,那么打核桃将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就这样,俾斯麦曾用8年时间安抚的一只鬼现在终于又回来了,在未来的日子里,这只鬼恐怕不会放弃对他的纠缠和威胁。

    俾斯麦曾通过几篇专论来对此事做出利害的总结。他曾经说如果按实际情况来看,俄罗斯绝对是个更利于我们的联盟,而提到和君主的私交,自卫的本能,完全没有冲突。相反,奥地利则有很多弱点,比如说,奥地利人民中有斯拉夫种,匈牙利种,有信天主教的,皇族受神父们的影响极为严重,还有以天主教作为基础而重建起的与法国之间的密切关系。当谈到波兰的问题时,他说道:“联盟之间的关系没有绝对可靠的,无论是根据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之间的民众情谊建立的联盟,还是我们和俄罗斯所建立的联盟都不是稳固的关系。任何几方都有可能随时组成联盟而一起反对德意志,这种噩梦似乎很难避免。”

    1880年,俾斯麦又写道:“我们希望能够与俄罗斯修好。如果俄罗斯攻打我们或者是奥地利,那后果都将不堪设想,我们也再没有和好的可能了。我们不会坐以待毙,而会和俄罗斯战斗到底,或者和俄罗斯、意大利、法兰西三国斗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其代价绝对是相当惨重的,即便是我们打赢了这场仗,我相信我们所得到的和我们所付出的痛苦绝对不能成正比。”俾斯麦应该早就想到,当他抛弃俄罗斯,而与奥地利签联盟条约的时候,他就将无法摆脱一场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早已拉开序幕,无论什么都阻止不了这个鬼的出现。

    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