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首页|玄幻|仙侠|言情|历史|网游|科幻|恐怖|其他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 第22节

第22节

    写八股文:如何与难接近的人套近乎

    《孙子兵法》有云:“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迂者,弯曲也;直者,近直也。两点之间直线为最短距离,这是数学常识,人人都知道。但是在人际沟通中,东方人却往往喜欢舍近求远,凡事都要来个“山路十八弯”。

    民国著名的文学家、幽默大师林语堂说过:中国人求人办事,就像写八股文一样。中国人求人办事,很少像西方人“此来为某事”那样直截了当开题,因为这样开题,便不风雅了。

    中国人向来讲究在察言观色上做文章,就像写八股文一样,有着起承转合的优美。不仅有风格,而且有结构,大概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是谈寒暄、评气候。诸如“尊姓”“大名”“久仰”“夙违”及“今日天气……”“哈哈”皆属于此类。林语堂把这称之为气象学的内容,它主要起“来则安之,位安而后情定”的作用,即联络感情,化解尴尬。

    其实不光中国人如此,西方人也喜欢谈天气。电影《虎口脱险》里有一个情节,英国皇家空军中队长跳伞后不小心掉进了动物园的水池里,当他从水里露出脑袋,正好看见一只海豹,他跟海豹管理员打招呼时说了一句话:

    “今天早上怪冷的,对吗?”

    这句“今天早上怪冷的”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吃了吗”,英国人认为,当你想和一个陌生人开始谈话时,谈论天气是最为常见的打破僵局的方法。

    第二段是叙往事、追旧谊。这一点就更深一层了,林语堂戏称之为“史学”,“也许有你的令侄与某君同学,也许你住过南小街,而他住过无量大人胡同,由是感情便融洽了。假如,大家都是文人,认识志摩、适之,甚至辜鸿铭、林琴南……那便更加亲挚而话长了”。如果能把这一点做好,双方感情就会很融洽。

    第三段是讲时事、抒感慨。这一段是政治学,纵横的范围甚广,包括国事、国策、时政等等各方面。如果能做好这一段,感情将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声势又壮,甚而至于相见恨晚,到了两肋插刀的程度。于是,你便可以开口了,见机讲你所求之事。

    第四段是奉托“小事”。这是最实际的一步,叫经济学。在经过前三段的铺垫之后,可客气地起立,拿起帽子,然后兀而转来道:现在有一小事麻烦,先生不是认识某某大学校长吗?可否请写一封介绍信。这一段要自然随意,不要给对方造成太大的压力,也不要使对方觉得自己该欠他多大的人情,而是要充分利用前叙铺垫,陡然收笔,总结全文。

    林语堂描述的这段“求人八股”,其实就是一种“顾左右而言他”的迂回战术,这也是中国人求人所特有的交际智慧。

    一位哲学家说过:“懂得绕弯子的人,才有可能是达到光辉姐姐的人。”

    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一些很棘手的难题,比如说服对方。这个时候,从正面入手往往很难奏效,因为直接说服极易让对方产生逆反心理。

    该怎么办呢?不妨从侧面打开缺口,采用迂回战术。事实证明,迂回战术是进行有效说服的一个上佳策略,是达到说服目的的简便手段。

    春秋时期,齐国的齐景公非常喜欢射鸟,他让一个叫烛邹的人看管那些捕捉来的鸟。有一次烛邹不小心把这些鸟全部放跑了。齐景公大怒,下令杀掉烛邹。

    晏子是齐国的国相,知道了这事就对齐景公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当面向他一一指出罪状,然后再杀他。”

    齐景公说:“可以。”

    于是,晏子就把烛邹叫来,当着齐景公的面列数烛邹的罪状。

    晏子一本正经地说:“烛邹,你可知罪?你为君王管鸟却让它逃走,这是第一条罪状;使君王为了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这事传出,让天下人认为我国重小鸟而轻士人,败坏我们君王的名誉,这是第三条罪状。你真是罪该万死!”

    晏子列数烛邹的罪状之后,请求杀掉烛邹。齐景公这时早已恍然大悟,连连叫道:“不要杀了,我听从你的指教。”

    还有一个故事。明代嘉庆年间,有一个给事官名叫李乐。此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洁。有一次,他发现科考舞弊,立即写奏章给皇帝,皇帝对此事不予理睬。他又面奏,结果把皇帝惹火了,以故意揭短罪,传旨给李乐的嘴巴上贴了张封条,并规定谁也不准去揭。封了嘴巴,不能进食,就等于给他定了死罪。

    这时,旁边站出一个官员,走到李乐面前,不分青红皂白,大声责骂:

    “君前多言,罪有应得!”一边大骂,一边“啪啪”打了李乐两记耳光,当即把封条打破了。由于他是帮助皇帝责骂李乐,皇帝当然不好怪罪。其实此人是李乐的学生,在这关键时刻,他“曲”意逢迎,巧妙地救下了自己的老师。如果他不顾情势,犯颜“直”谏,非但救不了老师,自己可能也难脱连累。

    在有着含蓄文化传统的中国,赤膊上阵往往不受欢迎,因为它是一种不礼貌和无教养的表现,三国时期“许褚裸衣战马超”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而迂回战术却是一个既体面又实惠的办法。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不能直中取,宁可曲中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看最新章节

    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刻薄,提起这个词,很多人的脑海里立马就会出现这样的一张脸:满脸不屑的神情,两眼斜视你,让你浑身发毛。过分之人还会从鼻孔里发出一声:哼,有什么了不起的……刻薄的人如同发臭的苹果,因为里面烂了。浮躁、脆弱、狭隘、偏激,然后就形成了刻薄。以下就是几个刻薄的典型:

    代对伐说:“挎把大洋刀出来吓唬谁呢?”伐反唇相讥:“裤腰带都丢了,还有脸出来混?”

    6对9说:“整天拿大顶你累不累啊?”9对6冷笑:“你整天大头朝下累不累啊?”

    5对2说:“你看你奴颜婢膝那个样儿!”2对5撇嘴反问:“你怎么就不说说你自己那腐败的大肚皮呢?”

    诸如此类尖锐刺耳的对话,在我们身边是耳熟能详。刻薄表面是攻击,实际是自卫。似乎是放大你的“坏”,其实是适应不了你的“好”。因此,刻薄者挺可怜的,损人不利己,庸人自扰。

    从前,一个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他感激不尽,于是安排丰盛的晚餐款待了他。第二天早晨,樵夫对母熊说:“你款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满意的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虽怏怏不乐,但嘴上却说:“作为补偿,你用斧头砍我的头吧。”樵夫照做了。

    很久之后,樵夫又遇到了母熊,问它头上的伤好了没有。母熊说:“那次头上的伤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你说的话,我怎么也忘不了。”

    真正伤害人心的不是刀子,而是比刀子更厉害的东西——语言。因为它已经远远超过了对肉体的伤害,它刺伤的是心灵。语言是思想的衣裳,谈吐是行动的翅膀。它可以表现一个人的高雅,也可以表现一个人的粗鄙。言谈高雅即行动之稳健,说话刻薄即行动之草率。

    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温文尔雅,不能出言不逊。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明知别人的短处,却总是喜欢把话题往那上面引。要知道,这世间没人愿意提及自己不好的一面,尤其是从他人嘴里当众说出,就像是往伤口上撒盐一样,没有人能够忍受。

    有句古语:“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有人因言而招祸,有人因言而成就,有人舌绽莲花,有人口出污言。赠人以善言,重如珠宝;伤人以恶言,甚于刀剑。

    一代明君康熙皇帝,年轻的时候励精图治,平三藩、灭鳌拜,做了不少大事。但到了晚年,由于年纪大了,却产生了一个怪脾气——忌讳人家说“老”。如果有谁说“老”,他轻则不高兴,重则要让对方受罚。左右的臣子们知道他这个心理,都尽量回避。

    有一次,康熙率领一群嫔妃去湖中垂钓,不一会儿,渔竿一动,他连忙举起钓竿,只见钩上钓着一只老鳖,心中好不喜欢。谁知刚刚拉出水面,只听“扑通”一声,鳖却脱钩掉到水里跑掉了,康熙长吁短叹连叫可惜。在康熙身旁陪同的皇后见状连忙安慰说:“看样子这是只老鳖,老得没牙了,所以衔不住钩子了。”

    话没落地,旁边另一个年轻的妃子却忍不住大笑起来,而且一边笑一边不住地拿眼睛看着康熙。康熙见了不由得龙颜大怒,他认为皇后是言者无心,而那妃子则是笑者有意,是笑他没有牙齿,老而无用了。于是将那妃子打入冷宫,终生不得复出。

    俗话说:“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打不长眼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忌讳的东西,在跟别人谈话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能擅自越过雷池。“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乱邦。”养成不良的语言习惯,爱乱说话,肯定会遭到他人的厌恶与反感,也会为以后的相处埋下隐患。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善于控制自己,说话之前一定要三思,否则即使后悔莫及,也再没有回旋的余地。到时候不仅对方会受到伤害,你自己也要吞下亲手酿造的苦果。

    一帮同学聚会,来了一个同学的朋友,某人讲起投资,他一开口就说:“你out了,要再多进修。”众人面面相觑。某人讲起澳洲红酒好喝,他马上说:“这是品位问题。我喝红酒已经很多年了,澳洲红酒,根本不登大雅之堂。”

    不久,他又在另一个场合出现了。当时有一位年纪较长的知名女士在场,他一开口就说:“久闻你年轻时是个美女。”女士当然很不高兴。女士离开后,又听见他说:“她提供给媒体的照片,应该都是年轻时照的吧。岁月真不饶人,她应该早日回家含饴弄孙了。”他在说话之前或之后,都会加上一句:“我这人不说假话,说话一向很直接。”

    说话不带脏字,但人人都觉得被羞辱了,这种人在话锋上似乎占了上风,却会遭到别人私下的鄙夷:“此人不宜深交。”

    我们身边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总以正义之士自居,看什么都不顺眼,什么都要批评,完全不留情面。其实,说话不是说给自己听的,而是说给别人听的。既然如此,这种人为什么就不能考虑一下别人听了这些话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中大夫夷射,有一晚参加齐王的酒宴,喝多了酒,带着醉意退出宴席,靠在庭院的门边喘气。守门的士兵看到这种情形说:

    “大夫,您今天喝得真痛快,如果您能留一些酒给小人喝,那该有多好啊!”

    夷射听了生气地骂道:“你只是一个看门的贱人,凭什么来跟我要酒喝?”

    守门人很沮丧地走开,等到夷射离开之后,趁着四下无人,故意倒一些水在门边,好像有人小便似的。

    第二天一早,齐王经过这里,很生气地责备:“到底是谁在这里小便?”

    守门人说:“我知道昨天晚上夷射大人曾经站在这里,除此以外就没有其他的人经过这里了。”

    齐王马上下令放逐夷射。

    所谓“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的方式有很多,越是温文尔雅的人,越是能让人得到内心的圆满和安宁。所以,待人平和一些吧,说话也别再刻薄了。

    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