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首页|玄幻|仙侠|言情|历史|网游|科幻|恐怖|其他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 第27节

第27节

    酒桌上求人,不行也行

    中国人一直将吃饭和交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首发

    对于请客吃饭的社交功能,钱钟书就曾写道:“吃饭有许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联络感情、谈生意经等等。社交的吃饭种类虽然复杂,性质极为简单。把饭给有饭吃的人吃,那是请吃饭;自己有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那是赏面子。交际的微妙不外乎此。”

    香港“大食客”蔡澜先生也对此有所感悟,他在《吃的讲义》里说:

    “吃的文化,是交朋友最好的武器。”

    可以说,饭桌是社会的缩影,饭桌上处处是玄机。中国历代的兴衰成败似乎都与吃饭密切相关:春秋时代的齐相晏子,在会餐上“二桃杀三士”;蔺相如渑池会上屈秦王,开赵国数十年之太平;鸿门宴上,项羽心慈放刘邦;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确,中国人无论办什么事,都离不开饭桌:谈情说爱请客吃饭,结婚生子请客吃饭,加官晋爵请客吃饭,转行跳槽请客吃饭,乔迁新居请客吃饭……凡涉及社交都能归结到请客吃饭上。

    王朔在《新狂人日记》中描述过一个叫“三哥”的人,大家每天都顶着“三哥”的名目吃饭:周一,三哥要去天津了;周二,三哥又不走了;周三,三哥真走了;周四,三哥回来了。王朔说:“剩下的就全周末——必须的。”

    这个三哥是典型的饭局达人,最骇人的一次是在某次聚会上,7个人互相介绍后发现,彼此全叫“三哥”,这概率真是小之又小,愣让他们给碰上了。

    吃饭其实很累,但再累也得吃。在中国社会里,想要混得开,似乎要有一样必不可少的本事,就是先要把自己修炼成“酒囊饭袋”。公务员选拔,有的时候考官会问:“酒量怎么样?”“八两,行,你过关了。”“什么,才三两的量?你回去等消息吧。”对于国人而言,酒桌饭局,是很重要的政治舞台。

    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迎宾送客,聚朋会友,彼此沟通,传递友情,发挥了独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奥妙”,有助于你交际的成功。

    ◎找个合适的宴请理由

    宴请最令人头疼的莫过于对方严词拒绝或婉言推却。那么,怎样才能防患于未然,一请即中呢?关键在于邀请的理由是否合理。因此,我们就需要找个合适的宴请理由:

    “王总,上次听说您到我们这儿出差,时间忙也来不及上我们公司看看,这次我无论如何得请您,补一补地主之谊……”

    “陈经理,听说这儿新开了家料理店不错,我自己去吃公司当然不能报销,您就牺牲一次,让我沾回光吧……”

    ◎通知应及时得当

    有句话这样说:“提前一天预约是真请你,提前半天你是作陪,上菜了才请你是凑数的。”所以,不管是正式还是非正式的宴会,主人都应事先通知自己邀请的客人,给予对方充裕的准备时间。

    ◎待客须周到热情

    身为主人的最大考验是,你必须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每一位客人都招呼得周到而舒适,不论宴会人数有多少,你都应该尽力跟每一位客人交谈,即使是很简短的寒暄问候也好;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宴会的效果。

    ◎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常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

    ◎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要破除“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旧观念,应当以真诚相待为前提。不知客人的酒量和身体状况,一味劝人多喝,就有失待客之道。

    劝人喝酒应遵循“喝足不要喝吐,喝好不要喝倒”的原则,让客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去。

    ◎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主次分明。即便是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的局面。

    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对其有求的某位客人在席间时,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适当贬抑自己

    自我贬低、自我解嘲,是最高明的,往往是老练而自信的人才会采取这种方式。贬抑会收到欲扬先抑、欲擒先纵的效果,众人将在哄笑声中重新把你抬得很高。自我贬抑既可活跃气氛,又能博得他人的好感。

    看最新章节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天下最重要的“借”是什么?不是借钱和借物,而是借力!所谓借力,就是“借用”自己以外的各种资源,帮助自己达成仅靠自己完成不了或很难完成的目标。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任何一个聪明的企业家都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任何一个聪明的人也都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不管是经商还是做人,都要学会有效借助别人的力量,那样可以大大缩短你成功的时间。”

    台湾巨富陈永泰说:“聪明人都是通过别人的力量,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借力”在东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荀子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而西方的牛顿也说:“我的成功只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说,善于借力,能借好力,就等于给自己找了个跳板,找到了成功的捷径,让自己跳得更高,走得更远。

    一位年轻的父亲带儿子去海边野炊。他们一起捡了很多小虾和小贝壳,父亲坐在有两块大石头的地方开始清洗那些小虾和贝壳,清洗完毕后就可以搭灶生火了。

    搭灶最起码需要三块大石头,而跟前只有两块。“去,把那块石头搬过来!”父亲指着不远处的一块石头对儿子说。

    儿子依言走过去。那块石头看上去不大,但它有一大半陷在沙子里,所以重量远远超过了从视觉上的估计。儿子用尽全力,也只能让它松动一点儿。

    父亲看见这种情况后,大声问道:“为什么不用尽全力?”

    儿子委屈地说自己已经尽全力了,但是依旧搬不动它,边说边继续努力尝试着想搬移那块石头,并以此证明给父亲看,他的怀疑是错误的。

    “不,你没有尽全力!如果你尽全力了,你应该想到向我求助,我相信凭我们两个人的力量,足以将这块石头搬起来!”父亲说完后就走了过去,和儿子一起把那块石头抬到了锅旁边。

    放下石头后,父亲拍了拍手上的沙尘说:“你要记住,你的全力并不仅仅是指你自己一双手臂上的所有力量,它还指你的脑力,甚至是求助于别人。”

    “可是,别人的力量又怎么能算是我的力量呢?”儿子不解地问。

    “你说得很对,但是当你在面对一项你无法凭一己之力做到的事情时,求助便也是一种属于你的力量!”父亲说。

    古人云:“下君之策尽自之力,中君之策尽人之力,上君之策尽人之智。”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当自己的力量还不足以获得成功时,要学会借用别人的力量来开创自己的事业。将对方的力量当成自己利益的跳板,这样你才能坐收更多的财富。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的是如何让一个农民的儿子成为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和洛克菲勒女婿。

    在美国一个农村,住着一个老头,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小儿子和他住在一起,父子俩相依为命。

    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

    老头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

    这个人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

    老头摇摇头:“不行,快滚出去吧!”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

    老头又想了想,终于对让儿子当上洛克菲勒女婿的这件事心动了。

    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对他说:“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给你的女儿找个对象。”

    洛克菲勒说:“快滚出去吧!”

    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女儿找的对象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呢?”

    洛克菲勒想了想,同意了。

    又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世界银行的总裁,对他说:“尊敬的总裁先生,你应该任命一个副总裁。”

    总裁先生摇着头说:“不可能,这么多副总裁,我为什么还要任命一个呢,而且还是马上?”

    这个人说:“如果你任命的这个副总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可以吗?”总裁先生当然同意了。

    凭自己的能力赚钱固然是真本事,但是,能借权贵人物的力量赚钱,却是一门更高超的艺术。

    在自己的力量还没有足够强大的时候,借助他人的力量,是走向成功的捷径。对于一个人来说,要获得进一步发展,更免不了借助他人的力量。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不懂得或不善于利用他人力量,光靠单枪匹马闯天下,在现代社会里是很难有大作为的。而那些善于利用关系的人办起事来则如鱼得水,非常顺利,所以一定要善于利用自己周围的关系,顺势行事,把这些关系发挥到最大的限度,为自己办事成功助一臂之力。

    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