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宫长歌

燕宫长歌 > 105.为昭华尽心筹谋

105.为昭华尽心筹谋

    所谓诛心,不过如此。

    秦太傅眼神微眯,不明白长公主突然说这句话是何意,不过只是一瞬,他便见长公主自顾自抿着茶水,好似对方才所说的话并不在意,面前端坐着的依旧是那个明眸皓齿的小姑娘。

    茶水已经换了几泡,嫮云好似对秦府的茶比较感兴趣,要说比耐力,秦太傅在朝堂摸爬滚打这些年,也算是磨练出来的,可此时面对着长公主,竟然是他自己先绷不住。

    “长公主今日前来,是为陛下新政一事,下官已然明白,只是……”

    话还未说话,嫮云便抬起手制止,接着淡笑摇了摇头,“我今日来见太傅大人,确实是与陛下新政一事有关,但却不是为了此事。”

    秦太傅神情一凛,猜不出长公主到底想说什么,便索性不开口。

    嫮云放下茶杯,神色庄重,“当初昭华势单力薄,秦大人毅然选择站在昭华左右,选择为他冲锋陷阵,昭华得以登基,少不了秦大人的功劳,所以昭华对秦大人信任至极,方一登基,便擢升大人为太傅,朝中事宜亦多交予大人之手。自古君臣相合,佳话不少,嫮云私心以为,秦大人与昭华可比管仲与齐桓公,当初管仲尽心辅佐齐桓公,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使齐国大治、国力大增。如今昭华欲实行新政,秦大人自该是头一个站出来支持之人,却到如今都畏首畏尾,实在令昭华心痛。”

    秦太傅面有羞愧之色,当初他可是第一个选择站在尚王左右,后来历经辅政风波、先帝驾崩、尚王继位,陛下待他信任至极,若没有陛下,何来今日的秦府?

    可他心有顾虑,到底是私心作祟罢了,嫮云何尝不知,缓下语气接着言道:“昭华实行新政,虽然利国利民,但眼下来看,也确实侵害了部分贵族子弟的利益,秦大人的顾虑,嫮云都明白。”

    秦太傅抬眸看了她一眼,虽然事实如此,但这些话没有人敢明着说出来,若是这样说,岂不就是承认了他们这些人只有家没有国吗,可长公主就这般说了出来。

    “可嫮云还是那句话,没有国,何来的家?长此以往下去,燕国能固守几代?秦氏又能兴旺几代?”这话实在是有些大逆不道了,如今燕国也只有长公主敢说这些话了吧,秦太傅如此想着,嫮云又接着开口:“嫮云感念秦太傅当日搭救之恩,才特地前来秦府与太傅大人细说此事。不知太傅大人有没有想过,一个不被帝王看重和信任的家族是否能长久兴旺下去?”

    秦太傅蓦地一怔,心道陛下已经不再信任他了吗?他看向长公主,眸中惊讶询问之意明显,难道长公主今日前来是陛下的主意?陛下想要打压秦氏?这般想着,秦太傅只觉得毛骨悚然,竟迫不及待的问了出来,“秦氏对陛下忠心耿耿,难道陛下不再信任秦氏?”

    嫮云轻声一叹,便将话再说的明白一些,“陛下如今自然是信任太傅大人的,但是以后呢?陛下实行新政的决心大家都看在眼里,如果太傅大人在这件事情上没有明确的表态,那么不论新政最终实行与否,恐怕在陛下心中,太傅大人都是要除名的。”

    长公主的话说的再明白不过,秦氏之所以有今日的地位,全赖陛下与秦太傅之间君臣信任的关系,一旦这种关系破裂,秦氏必然会受到影响。就像现在,那些等在外面等着拜访他的人也都是看在他与陛下的这种关系上,有了陛下的宠信,才有秦太傅和秦氏的荣光。

    一瞬间,他想通了许多事,新政实行,或许短时间内会对贵族利益有所侵害,但从长远来看,这绝对是有利的政策,本来他秦秀入朝为官托的也不是家族的关系,若是朝堂上的官员都是凭真才实学而来的,燕国何愁不强盛?

    他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对长公主行了一礼,坦然道:“公主一席话令下官茅塞顿开,下官明白了。”

    嫮云却也站了起来,浅笑嫣然,“秦太傅何不等我把话说完?”

    秦太傅一愣,嫮云转身走到火炉旁,背对着他说道:“陛下新政之策确实太过决然,没有考虑周全,咱们贵族子弟中也不乏博学多才、才华横溢之辈,若是能保留贵族子弟优先入仕的三成优势,太傅大人以为如何?”

    “这是陛下的旨意?”秦太傅实在是太过惊喜,虽然只有之前的三成,但秦府的子弟向来勤奋好学,在其他家族中可谓是大大的优势。

    “不,是我的决定。”嫮云轻轻言道,此话方落,她便见秦太傅神色黯淡,才言道:“但我一定会让陛下同意。”

    她的态度很是坚定,让秦太傅有种错觉,不论长公主做什么决定,陛下都不会反对,这种错觉实在是不太好,莫名让他想到了淑德皇太后,妖后祸国。

    不过长公主自然无法成为皇后,她终归是要嫁人离宫的。

    嫮云离开秦府时,已经快到午时了,安歌换了新的手炉递给她,问道:“公主,现在回宫吗?”

    嫮云摇了摇头:“不,去太师府。”

    太师府门庭若市,自是比秦府更加热闹,何况嫮云去秦府时天才刚亮,如今已是日近午时。

    车架停在太师府门前,安歌下车便对着门外的小厮说道:“我家姑娘是来找榆桑县主的,烦请通禀。”

    小厮往车架方向看了一眼,里面的人没有出来的意思,他也知道许多贵族的姑娘不愿见外人,便叫了人进去禀告,不一会儿就有人出来迎接,安歌打了帘子,嫮云才从车中下来。

    一路被引至府中后庭,榆桑的单独小院。

    榆桑站在门前,心想是谁来找她,怎么不也告知姓名?打眼儿便见嫮云长公主的身影踏进院子,她眸子一亮连忙迎了上去。

    周周正正的行了礼,嫮云很快便将她扶起,二人往屋子里去,今日各府走动本不稀奇,可谁能想到竟把长公主等来了。

    榆桑唤简端上来瓜果蜜饯,虽说榆桑依旧守着礼节,但与嫮云算是相熟,言谈之中也没有太过拘束,嫮云便也乐得多聊一会儿。

    因为已是午时,榆桑便邀嫮云一同用膳,嫮云心里记挂这事情,便婉拒推辞,此时榆桑才知长公主前来是有要事的,想来也是,不然堂堂一个公主怎会在今日来太师府。

    嫮云与榆桑,一定意义上是属于同一战线的,嫮云便也不故弄玄虚,直接说明来意,“今日冒昧前来,实则因为陛下新政一事。”

    榆桑神情突然一黯,此事早已是传的沸沸扬扬,邺城中到处都在议论这件事,可她虽有心帮忙,却实在无能为力,便诚恳说道:“陛下新政我亦有所了解,确实是利国利民的政策,原本不需长公主前来,榆桑也该尽些心意的。但不瞒公主,如今榆桑在阿爹面前半句话都说不上,上一次重启尚书台一事,阿爹与我明言,那是最后一次,之后我与阿爹的关系便一直很糟糕,我若再为陛下与阿爹起冲突,恐怕……”

    嫮云笑着打断:“榆桑姑娘误会了,我今日前来,并非是劝你帮助陛下。”

    榆桑一愣,旋即明白了过来,“难道公主要自己劝说阿爹?这根本不可能,阿爹的脾气硬的很,如今形势这般严峻,恐怕阿爹不会卖公主的面子。”

    她不希望阿爹与陛下起冲突,自然也不希望阿爹与公主有何不愉快。

    哪知嫮云依旧摇头,淡笑道:“也并非是劝说太师,只是来告知几句话的,不过看太师实在繁忙,估计今日是见不到了,若是榆桑姑娘肯代传,那再好不过了。”

    “不知公主要与阿爹说什么?”

    “烦请榆桑姑娘代传三点。其一,秦太傅已经同意陛下新政,估计开朝便会主动站出来支持。其二,汝秀县主已经去了司徒府,想必王司徒也不会坚持太久。其三,保留贵族子弟优先入仕的三成优势,算是陛下的让步。”

    榆桑听的目瞪口呆,直到嫮云唤了她一声才反应过来,若这三点都是事实,那可比任何劝说都有用的多,她愣愣的看着长公主,痴痴说道:“长公主为陛下尽心筹谋,实在是令人赞叹。”

    嫮云却握住她的手言道:“如今我已经帮不了他什么了,你待陛下之心我都看在眼里,陛下并非铁石心肠,总有一日会明白。”

    榆桑默默低下头,她不敢奢求太多。

    榆桑一低头,嫮云便恰好瞧见了她别在发间的白玉簪子,如今年节,大家都穿绸裹缎、华贵亮丽,而榆桑发间的这支簪子却朴素的很,看起来与服饰很是不搭,便笑着问道:“榆桑姑娘这簪子一定是心爱之物吧。”

    榆桑伸手往头上一摸,顿时面色绯红,低声回道:“这是陛下所赠,榆桑格外珍惜。”

    嫮云的笑容僵在脸上,等榆桑抬起头来,便很快掩饰了过去。